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3-23
本報記者 魏 濛
時下,我們看病方便多了,頭疼腦熱有村衛生室,小病到鄉衛生院,疑難病去縣醫院,花費少還方便。”近日,在臨猗縣醫療集團北景鄉中心衛生院住院的王小存說,她的病在鄉衛生院就治好了。
“我身上有兩處嚴重的褥瘡,經過醫護人員的清創換藥、翻身換體位,現在都好了。”80歲的王永杰是嵋陽鎮東堡村人,老人說起醫護人員對自己的醫治和護理,連聲夸臨猗縣醫療集團嵋陽鎮中心衛生院好!
百姓在“家門口”就醫、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是臨猗縣盤活鄉鎮衛生院資源、深化醫療改革、打造好百姓身邊醫院的成果。
2022年3月,臨猗縣新一屆衛健體局班子和醫療集團班子組建,在進行大量、深入的調查研究后,聚焦醫改主旨,結合臨猗實際,探索實施以“五權下放”為核心的賦能放權改革,在全縣醫療系統全面推行“聚力鄉活、倒逼縣強、帶動村穩”的臨猗特色醫改。新一輪悄然而至的醫改,激出了活力、增加了動力、聚集了合力,探索出了一條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新路徑。
聚力“鄉活”,五權下放“激”出三大提升
“這幾年在醫改中我們作為鄉鎮衛生院為解決群眾看病問題發揮了作用,但是衛生院的自主權小,不能完全施展拳腳。去年就不一樣了,因為縣里的賦能放權改革產生的新動能,鄉鎮衛生院得到更快發展,也進一步激發了我們辦院的激情和工作熱情。”臨猗縣醫療集團嵋陽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劉英說。
在新一輪深化醫改中,臨猗縣堅持將“鄉活”作為構建三級診療體系的關鍵抓手和核心杠桿,針對鄉鎮衛生院束縛過緊、管理過死、自主權過小的實際,全面實施定額財務管理支配權、專業人員招聘權、項目謀劃實施權、服務功能拓展權、特色品牌打造權“五權下放”賦能放權改革,激發了鄉鎮衛生院院長辦院、自主辦院、特色辦院活力。
“定額財務管理支配權的核心是授予鄉鎮衛生院5萬元以內的核支權力,不再向醫療集團申報;專業人員招聘權的核心是除了行政后勤人員以外,鄉鎮衛生院可以自主招聘3名以下醫生、護士或醫技人員;項目謀劃實施權的核心是鄉鎮衛生院所有的采購、維修等項目均由醫院自主實施;服務功能拓展權的核心是可在醫養結合、中西醫結合等方面全方位拓展服務功能;特色品牌打造權的核心是鼓勵衛生院根據歷史傳承、醫生專長、硬件基礎,打造品牌科室。”說起鄉鎮衛生院賦能放權改革的初衷和目的,臨猗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臨猗縣醫療集團黨委書記張朋林說,“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盤活鄉鎮衛生院資源,充分激發鄉鎮衛生院自主辦院的內生動力,讓鄉鎮衛生院不僅能看好病,還能真正發揮分級診療樞紐作用,讓群眾在自己家門口就能看好病。”
“醫療集團對5萬元以下的資金支出予以授權,衛生院可以根據需要,每年自主招用3名醫技人員。這些放權,賦能了我們很大的發展空間。”臨猗縣醫療集團北景鄉中心衛生院院長張曉軍說,賦能放權改革,讓衛生院在財務和人事管理、學科建設、設施提升、技術突破等方面增加了內生動力,辦院自主性、能動性和積極性高漲。
賦能放權改革半年后成效凸顯,尤為突出和富有成效的是在醫療服務、專科建設、功能拓展三方面實現了重大提升。
——醫療服務實現大提升。實施改革以來,隨著服務的提升、院舍立面改造、設備增加,在家門口就醫成了群眾的首選。8家衛生院投資300余萬元,用于院舍立面改造;20家衛生院投入近1000萬元,用于購置DR、彩超等設備;12家衛生院重新修繕啟用手術室,打破連續5年不做手術的尷尬局面,開展一二級手術達410臺。隨著就診人數的回流,2022年鄉鎮衛生院整體門診人次較2021年增長20%,住院人次較2021年增長30%,醫療收入由2021年的4400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5335萬元;2023年的前兩個月,全縣門診日均4000人次,鄉鎮衛生院占到一半,日均住院1300人,鄉鎮衛生院占比55%,醫保住院補償全縣增長36%。其中,鄉鎮衛生院增長174%。
——專科建設實現大提升。改革中,三管鎮衛生院的痔瘺專科、七級鎮衛生院的康復專科、楚侯鄉衛生院的頸肩腰腿痛專科、北景鄉中心衛生院的中醫專科,因為自主招聘權的下放,實現了名醫、紅醫引領,初見成效。三管鎮衛生院的痔瘺專科,單月手術已達45臺。
——功能拓展實現大提升。“這里暖和干凈,一日三餐又是家鄉飯,還定時檢查身體,可是好著呢!”住在嵋陽鎮中心衛生院醫養中心的王長樂老人笑著說。醫改中,臨猗縣圍繞醫養結合和中西醫融合發展做文章,在全縣確定了嵋陽、北景、孫吉3個鄉鎮衛生院作為醫養結合試驗點,其中北景鄉衛生院爭取資金1000萬元,啟動建設了醫養結合大樓,嵋陽鎮和孫吉鎮衛生院爭取到省級醫養結合項目。嵋陽鎮中心衛生院率先在全市開啟了“醫養結合”工作,修建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先后收住老年人168名,被省衛健委老齡處確定為全省醫養結合示范單位;各鄉鎮衛生院全部建立中醫館,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三管、北景、七級、嵋陽、耽子、孫吉等鄉鎮衛生院的中醫藥收入占到總收入的38%左右,進一步增強了鄉鎮衛生院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形成了“一院一風格、院院有特色”的格局。
劍指“縣強”,刀刃向內“逼”出三個優化
面對鄉鎮衛生院競相發展的勢頭,縣級醫院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紛紛刀刃向內,主動求變,脫離舒適區,在攻克疑難病癥、重大疾病上發力進取。
“鄉鎮衛生院全面起勢,促使5家縣級醫院主動脫離舒適區,在學科建設和技術突破上發力。”張朋林說。去年,臨猗縣與運城市中心醫院共建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優化縣域醫療資源布局,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推動縣人民醫院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和精細化。半年時間內,縣人民醫院開展了14項新技術,單獨設置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婦科、產科,將放射、CT、磁共振合并為影像中心,真正實現了“鄉活”促動“縣強”,“逼”出了三大優化。
——發展模式實現大優化。縣人民醫院主動與市中心醫院實行全面托管合作,建立了緊密型城市醫聯體,依托市中心醫院的資源、人才、技術等方面優勢,在腫瘤、冠心病、腦梗、心梗治療等原本的弱項上集中發力;縣二院加快新院建設速度,并謀劃對婦科、兒科護理單元進行整合,同時在目前心內科、神經內科基礎上分出老年病科;縣婦幼院積極探索“婦產保健+中醫康復”模式,投資2000萬元建設高標準的一體化月子中心和各類康復保健室;縣中醫醫院加強與省中醫醫院的深度交流合作,高揚中醫特色,實行差異化發展;縣眼科醫院于2月份完成了與縣醫院整合,成立臨猗縣眼科中心,正式以二級醫院的特色科室接診患者。
——診療技術實現大優化。面對放權賦能帶來的新變化,縣級醫院主動在關鍵技術上求新求變,先后實施了腦膜瘤切除、經蝶竇垂體瘤切除、等離子刀腺樣體及扁桃體切除、透析患者動靜脈瘺成形及關節鏡下半月板修復等14項新技術。同時,紛紛改善醫療服務,如縣人民醫院收回超市經營權,改為患者服務中心,配備了共享輪椅等便民設施,壯大專業化精準導醫隊伍,以更優質的服務方便患者就診。
——學科建設實現大優化。堅持由粗放單一向精細多遠轉變,縣人民醫院將內科細化為心內科和呼吸內科,婦產科細化為婦科和產科,整合所有影像科室,實行一體化大影像管理,讓群眾就診、就醫更加精準;縣中醫醫院積極申報省級康復專科,縣婦幼院全力打造省級乳腺疾病一體化診療專科。2022年全縣公立醫院三四級手術達到1828臺,比2021年增加68臺,真正讓“鄉活”助推了“縣強”。
帶動“村穩”,優質導向調出三個一批
村衛生室既是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又是鄉鎮衛生院發展的基礎。在全縣實施賦能放權改革,鄉鎮衛生院實現高速發展后,臨猗縣因地制宜推進村衛生室優化重組,形成保留一批、過渡一批、整合一批的發展格局,讓“網底”更結實,真正實現縣域優質資源緊密整合、下沉共享。“努力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看好常見病、多發病。”張朋林表示,建設好村衛生室不能放松。
臨猗縣現有272個行政村,衛生室398個,一部分衛生室原本在人員、技術方面就比較薄弱,很難承擔起向群眾高質量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點多質弱向優質布局轉變成為一種趨勢,對此,該縣在廣泛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實施了“三個一批”。
——星級達標一批。2023年伊始,該縣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進行了整體研判,確定了代村、陶唐村等10個村衛生室作為星級達標的建設對象,制訂了《臨猗縣星級衛生室建設方案》,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促使其實現標準化、示范化,特別是面積要到達100平方米以上、五室分開、配備40種以上醫療設備、至少有兩名醫生,實現優質帶動。
——標準建設一批。由鄉鎮衛生院與鄉鎮政府對接,確定了未來長期保留的272所村衛生室,依據《臨猗縣衛健體局關于加強村衛生室日常管理工作的十項規定》進行規范達標建設,向這些村級衛生室提供一定的扶持。
——過渡淘汰一批。對于人員、技術等方面比較薄弱的126所衛生室,予以過渡和淘汰,今年預計將有30所衛生室被淘汰,其現有資源計劃調整到標準建設的272所村衛生室,切實保證全縣村級衛生室布局更加合理、基礎更加扎實、隊伍更加精良,真正構建科學高效的縣鄉村三級診療體系。
“臨猗縣這次把鄉鎮衛生院作為賦能放權改革的主陣地,實現了鄉鎮衛生院發展活力不斷激活,服務質量和能力持續提升,讓鄉鎮衛生院成為了百姓就醫的‘優選’。”張朋林說,臨猗縣鄉鎮衛生院賦能放權改革是努力提升衛生健康服務供給、持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全面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探索,是深化縣域綜合醫改的有效嘗試,助力推動縣域醫療改革實踐不斷深入,并取得新突破。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