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我市開展學雷鋒志愿活動紀實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3-03

記者 裴旭薇 李 斌 通訊員 史甜甜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雷鋒日記》中的這段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成長,在雷鋒精神的影響下,我們身邊也涌現了千千萬萬個“雷鋒”。

2023年全市“學雷鋒志愿服務月”啟動儀式現場,志愿者在進行志愿服務項目展示交流。 裴旭薇 攝

志愿者是雷鋒精神的一面旗幟。過去一年,我市廣大志愿者進社區、進村鎮,開展理論宣講、扶弱幫困、敬老助殘、文明創建等志愿服務,對推進社會治理、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黨和政府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已注冊志愿者84.8萬余人,成立志愿服務隊伍3154支,發布志愿服務項目1.9萬余個,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1216萬余小時。

今年3月5日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紀念日。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學雷鋒先進個人和先進組織的代表,用群眾身邊的“雷鋒”激勵人、鼓舞人,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把愛種在孩子們心里”

每到星期五下午,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會長張昌勤都會按時等候25個孩子放學回“家”,看著孩子們滿心歡喜地蹦著跳著回來,再喊一聲“會長叔叔,我回來了”,他心里別提多高興了。孩子們都說,“陽光之家”就是自己的家。

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會長張昌勤在“陽光之家”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 李 潔 攝

和孩子們一起做飯、看電影、做游戲,聽他們講學校里的開心事兒、為他們準備下個星期的文具,到學校參加家長會等,張昌勤就像孩子們的父親一樣照顧著他們的一切,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25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在張昌勤和“陽光之家”的老師們的關懷下,學會了更多的生活技能,學會了文明禮貌和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心和關愛,從自卑封閉變得自信活潑,愿意敞開心扉和社會擁抱。

“假如會長是農夫,我們就是鋤頭下的小樹苗,他細心照顧我們,讓我們長成參天大樹。”這句話出自“陽光之家”一名10歲男孩的日記,他在日記最后還表示自己以后要和同學友好相處,不用暴力解決問題,盡可能地去幫助同學,用好的成績回報社會。

“我們給孩子們更深層次的關心關愛,讓他們在愛的滋養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張昌勤告訴記者,今年,“陽光之家”還要帶著孩子們“走出去”,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看電影、參觀博物館和紅色景點等,讓孩子們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2020年,運城市人民路學校教師李佳琪加入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從第一次參加志愿活動之后,她便愛上了公益事業。她先后參加過陽光成長、愛心早餐等志愿服務活動,累計參加活動235次,志愿服務時長超過1000個小時。

2020年,第一次接觸“陽光之家”的李佳琪感到震驚:這群陽光少年身上有許多不足,譬如習慣衛生、學習情況等,但他們生活方面的技能卻是自己所沒有的。于是在長期的接觸過程中,她運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幫助陽光少年突破學習上的重重“難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她則向陽光少年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和孩子們共同成長和進步。平日里,盡管教學工作繁忙,但她依舊心系陽光少年,經常會去看望他們,也會在閑暇時間通過微信、QQ等問候和關心這群陽光少年。“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教學活動中影響更多的孩子,把愛種在孩子們心里。”李佳琪說。

在我市,除了“陽光之家”外,永濟市文明志愿者協會“大手拉小手,情系留守特教兒童”志愿服務項目,臨猗縣義工聯合會“我是小小救護員”志愿服務項目等也都通過不同的方式關心困難兒童,讓孩子們在愛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立足崗位也能奉獻愛心”

“他們的服務態度特別好,辦事效率也很高。”“這么耐心、細心的服務,讓我特別感動,也特別感謝。”一句句稱贊,一聲聲感謝,表達出辦事群眾對河津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耿小二”服務的認可和肯定。

近日,在河津市政務服務大廳,“耿小二”為群眾提供幫辦代辦服務。  許倩倩 攝

在河津市政務服務大廳,有這么一群人,他們身穿印有“我是耿小二,有事請找我”字樣的紅馬甲,有的幫助老人完成社保認證,有的給群眾提供幫辦代辦服務,有的幫助群眾免費復印資料……他們穿梭于大廳的各個角落,為群眾跑前跑后、幫辦代辦、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和幫助,用實際行動讓雷鋒精神熠熠生輝。

“爺爺,您是過來辦理什么業務呀?”“我和老伴要認證一下社保,是在哪里弄呢?”老人話音剛落,“耿小二”胡佳慧立馬拿出手機,幾分鐘便幫助老人完成了社保認證;“耿小二”王佳欣看到一位腿腳不便的辦事群眾進入大廳,立刻推著輪椅上前迎接,全程提供幫辦服務,辦理完成后還協助家屬把他送上出租車;“耿小二”韓歡歡看到失業保險窗口有一位聾啞人士無法正常與工作人員溝通,主動上前用手語和辦事群眾溝通,全程幫助其完成了失業保險金領取手續的辦理……這是2月28日,在河津市政務服務大廳“上演”的暖心事例。類似這樣的事例,每天都在以不同形式發生著,“耿小二”們熱情服務、耐心周到,用愛心溫暖著每一位辦事群眾,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踐行著雷鋒精神。

除此之外,河津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還深化“學雷鋒”志愿服務,組織黨員干部續寫“雷鋒日記”,用一本紅色專窗值班日志記錄著“當值雷鋒”每天服務的暖心事兒,真正讓雷鋒精神在政務服務一線閃耀。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積淀和體現,是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紅色傳承。”談及對雷鋒精神的理解,河津市政務服務中心主任趙娜侃侃而談,“立足崗位也能奉獻愛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我們政務人傳承雷鋒精神的具體體現。我們始終堅持把開展學雷鋒活動與政務服務工作相結合,發揮優勢,強化特色,常態化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提升辦事群眾的便利度、快捷度和滿意度,全力擦亮‘耿小二’政務服務品牌。”

近年來,河津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以打造流程更優、效率更高、服務更好的營商環境為目標,扎實開展“耿小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先后建立14支“耿小二”幫辦代辦隊伍,讓200余名“耿小二”活躍在政務服務一線,為廣大辦事群眾和企業提供咨詢引導、復印打印、上門認證等服務,并對409項政務事項實行全程幫辦代辦,累計服務企業和群眾達25萬余人次。

廣大黨員干部在各自崗位上恪盡職守,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化為具體行動,全心全意服務人民群眾,無疑也是在新時代踐行雷鋒精神的真實寫照。

“讓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幸福”

“這里吃飯就是好,每天不重樣,你看,今天就是菜卷、燴南瓜、炒肉絲,都是適合老年人吃的,味道好還健康。”3月1日中午11時許,在鹽湖區東城街道府東街社區愛心食堂,今年75歲的楊啟鰲對這里的飯菜連連夸贊,“我平時一個人,飯做多了浪費,做少了營養又不夠,別看這一日三餐,可是老年人生活的一件大事兒呀!”正說著,一旁72歲的耿強大也插話道:“一頓飯只要7塊錢,比家里吃得還好,吃完飯散步回家,正好幫助消化,這樣的日子就是一種幸福!”

近日,鹽湖區東城街道府東街社區的老年人在愛心食堂吃飯。裴旭薇 攝

當天中午,該社區愛心食堂飯香撲鼻,熱菜、涼菜葷素搭配,色香味俱全,主食和湯都有兩種以上供老年人選擇,前來吃飯的老年人絡繹不絕。“我們根據老年人的飲食特點,飯菜盡可能低鹽、低糖、低油,保證食材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讓老年人吃得舒服,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社區愛心食堂運營負責人周俊峰告訴記者,愛心食堂每天中午接待50多名老年人,基本是住在附近的,很多老年人經常來,都成了老熟人了。據悉,自“愛心食堂”成立以來,累計服務附近居民1.5萬余人,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上門送餐100余次。

如今,“愛心食堂”成了府東街社區各項惠民服務的一塊金字招牌,贏得了社區居民的一致認可。近年來,該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著重建立三個“愛心平臺”,除了“愛心食堂”,還有“愛心驛站”,為戶外工作者和老年人提供累可歇腳、饑可熱飯、渴可解渴、冷可取暖、熱可納涼的應急場所。“愛心發屋”則針對轄區60歲以上老年人和6歲以下兒童提供就近就便理發服務,只需1元,就可享受理發、洗發和吹發3項服務。

依托愛心平臺,府東街社區定期組織志愿服務活動,讓包括老年人在內的社區居民感受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溫暖。該社區也榮獲我市第四屆“優秀志愿服務社區”稱號。

每天一大早,新絳縣順城街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就把當天三餐的菜單發到微信群,各種蔬菜、肉和包子、餃子、面條,換著花樣讓老年人吃。在這里,老年人可以享受助餐服務和醫療、康養等綜合性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在家門口幸福養老。“家家都有老年人,我們讓老年人吃好的同時,解決了子女的后顧之憂,維護了整個社區的幸福和諧。”該社區黨總支書記兼社區居委會主任楊海玲說。

“雷鋒精神永不過時。”楊海玲認為,學習雷鋒精神應該體現在行動上,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善舉,只要對群眾有好處,都應該提倡和支持。

無論是關愛生活困難的兒童,還是照顧年邁的老年人,抑或是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奉獻愛心,都是雷鋒精神的體現,說到底,雷鋒精神就是一種奉獻精神、一種互助精神。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