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3-01
記者 張君蓉
為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教育引導農村干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各項措施在農村基層落地生根,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司法部、民政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前段時間,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名單出爐,我市5個村莊榮獲此項榮譽。為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本報記者先后探訪了這幾個村莊,并對部分村莊民主法治建設方面的有益經驗、取得的成效及通過創建活動鄉村面貌發生的改變進行了報道。
黨的十九大以來,隨著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社會治理重心不斷向基層下移,鄉村基層治理取得了積極進展。通過探訪,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我市鄉村基層治理的大致輪廓,并從中得到一些思考和啟發。
在與鄉村干部交流中,記者發現鄉村基層治理的重點在村級治理,而村級治理很多情況下要依靠行政村自身特別是村莊內部的力量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是以自治為主的治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這為鄉村基層治理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提供了工作遵循。記者探訪的這幾個村莊,幾年來立足村里的實際情況,在自治、法治、德治等方面都不乏創新之舉,并且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拓展其內涵。
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做好村級治理的重中之重
記者走訪的這幾個村中,有的經濟特別活躍、有的管理非常精細、有的服務異常貼心、有的文化氛圍濃郁,雖然各有各的突出閃光點,但都有個共同點——擁有強有力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提高了基層組織的決策力和執行力,增強了黨組織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辦事能力和在群眾中的公信力,村黨組織普遍在村民中享有較高的威望。
他們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反映村民合理訴求;帶領村民謀劃村級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關心幫扶困難群眾;進行農村環境整治,提檔升級村容村貌;制定和實施村規民約,開展鄉村文化體育活動,推進移風易俗;調解村民矛盾糾紛,維護村莊治安秩序。
這些農村基層黨組織一方面注重將有意愿在農村發展、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有為青年培養發展為黨員,為村黨組織培養后備力量;另一方面注意加強黨員黨性教育,組織他們在履行黨員義務的同時,珍惜黨員榮譽,在平凡的崗位上積極服務群眾,在急難險重工作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立足村莊實際,不斷進行地方性制度創新
稷山縣翟店鎮翟東村規范完善的包括班子隊伍建設、黨員隊伍管理、“三務”公開、民主法治鄉村創建等20項制度機制,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個村里的發展,需要政治堅定、德才兼備的“領頭雁”。翟店鎮黨委就把對鄉村“領頭雁”的培養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翟東村現任黨支部書記任俊生當“一把手”之前就在村委會主任的位置上干了十多年,他“一肩挑”后,以前的村黨支部書記任作文甘愿當他的副手,扶上馬再送一程。在翟店鎮黨委的指導、支持下,翟東村黨支部非常注重對后備干部的培養。任俊生告訴記者,村里培養發展黨員,優先考慮目前在村里并且以后也有意愿在村里工作、創業的年輕人。這些人成為黨員進入農村黨組織后,才能保障未來村務工作不斷檔。
為了規范和約束村干部權力,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在上級黨組織的指導支持下,各村都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負責村民民主理財、監督村務公開等制度的落實。各村也都根據規定將村財務等相關事項通過村務公開欄或微信群等形式定期向村民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村黨組織逐漸將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重大事項執行“四議兩公開”程序固定下來,成為執行村務的固定動作。
讓記者印象深刻的還有垣曲縣長直鄉魯家坡村雷打不動的一周7天村干部坐班值班制。為民、便民、利民、惠民幾個字,不只是掛在墻上,更是融入了每天的實際行動中。魯家坡村每天都有干部值班,7名村“兩委”干部,一人值班一天,群眾要辦啥事直接找值班干部。值班表就在墻上貼著,就算下班了一旦村民有需要,電話聯系一下,村干部都會積極幫忙解決。
一系列地方性制度的創新實施,不僅充分尊重民意,保障了村民民主參與的權利,還增進了干群關系,使得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更加公正、高大。
制定實施村規民約,將規矩定在事前頭
萬榮縣通化鎮南陳村村規館墻背上,懸掛著《南陳村村民自治章程》的所有內容。章程內容涉及黨員先鋒、宅基規劃、社會治理、鄉風文明、經營管理、產業發展、環衛管理、依法治村等方方面面,將村里各項事項是怎么規定的,全部告知本村村民。該村黨支部書記李振武告訴記者,“南陳規矩”從村內基層組織的職責要求到鄉村經營管理,從紅白事的操辦標準到禽畜飼養的管理規則再到鄉風民俗等,都有相應的條款。這些規矩的制定,經過村干部考察調研、提議醞釀、征求村民意見、修改完善、公示等一系列程序,在遵守國家憲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村民的意見,才最終形成章程。“在章程制定的過程中,村里所有人都可以發表意見,但章程一旦形成,所有人就必須遵守,無一例外。”李振武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要村干部本著一顆公心,規矩面前人人平等,村里的各項規定就能執行下去,村里的事也就好解決了。”
為了規范村民的行為,推動村莊有序運轉,國家鼓勵和支持各地鄉村結合當地特點制定和實施村規民約。村規民約是黨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與村莊鄉土道德規范有機結合的產物,它以村民容易理解、便于接受的語言表達出來。村規民約制定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推動村民深化對相關問題認知、理解和形成共識的過程,是村民受到教育的過程。村規民約的實施,使村民的日常行為有了遵循的規范和標準。
把經濟抓在手心里,一門心思謀發展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基本物質生活的滿足和改善是做好村莊治理的基礎條件。
走訪中,不少村黨支部書記反映,“多個工廠,就少幾十個‘二流子’”。人們有就業機會,收入有保障,無事生非、違法犯罪現象就會減少。村民有事干,村里沒閑人,這是村莊治理的基礎。經濟基礎比較好的村莊,村民可以在本村或就近務工經商,同時還能照顧自己家的承包地,農忙時和工余時間在家里打理田地。經濟欠發展的村莊青壯年一般都會外出務工經商,平時不回村莊,家里的事情交給父母料理。家家戶戶都忙于自己的生產生活,村民之間的相互聯系相對較少。村莊人少、人忙,工作生活的交集不多,利益關聯度不高,降低了產生矛盾糾紛的概率。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國家各項惠民政策向鄉村的傾斜,使得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勁頭很足。今年一開年,南陳村黨支部書記李振武就召集村“兩委”主干,一起籌劃今年村里的發展規劃。翟東村黨支部書記任俊生也向翟店鎮黨委提交了今年該村的發展計劃,并謀劃利用村集體經濟收入入股村鎮項目,滾雪球式繼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在魯家坡村文化禮堂,記者見到了該村制定的“十四五”規劃項目表,該村紙箱包裝廠(扶貧車間)項目是今年的重點項目之一。
將服務做到心坎上,寓管理于服務之中
垣曲縣魯家坡村孝善養老協會出面為本村老人向子女收取的每月最低200元的贍養金,制度化保障了老人的基本生活。此項創新將服務做到了全村老年人的心坎上,并在全縣得到推廣。
《魯家坡村孝善養老協會工作細則》規定,“保證父母生活水平不低于家庭成員平均生活水平,保證付給父母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費,保證父母每月基本生活保障(米、面、油、肉、菜等);對子女付給老人的贍養金,協會要建立贍養金專戶,進行統一收取和發放……”這個細則已經實施了5年,該村負責收取贍養費的郭慧琴說,現在村民們已經養成自覺給父母贍養費的習慣了,每個月的3號就能收到90%的贍養費,每個月10號之前就能把全部贍養費發放到老人手里。
除了養老、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事業,鄉村公共服務還涉及村民建房、村莊規劃、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身份資格證明、衛生防疫、矛盾糾紛化解、村莊秩序維護、公益崗位安排等。這些關系村民切身利益的生產生活事項,以前主要由鄉鎮以上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經辦。過去這些事項多是村民家庭和個人直接與相關部門打交道。近年來,在簡政放權、優化程序、提高效率的要求下,各地不斷創新服務村民的辦事方式,服務機構和力量下沉,方便村民在家門口就近辦理相關事務;或者由村里安排專人集中代為辦理,有時由專業部門上門服務。能夠在網上辦理的不再要求到指定機構辦理,一次辦妥、一日辦結成為常態。公共服務將村干部與村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改善公共服務過程中,村干部的威信提高了,黨群干群關系密切了,達到了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的良好效果。
我市鄉村基層治理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積累了諸多有益的經驗。但是,記者走訪調研了解到,大部分鄉村青壯年以及兒童仍在離開鄉村,這將進一步加劇村莊空心化和老齡化,導致村莊發展活力受限。鄉村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治理人才極度匱乏,給鄉村基層治理帶來很大困難。村“兩委”干部年齡普遍較大,而可以培養和使用的青年后備干部人選有限。一些在外務工經商的青年人有入黨的意愿,但是,由于常年不在家鄉無法成為培養對象。近年來,各地向鄉村下派了大批第一書記、駐村干部,以緩解鄉村基層干部人員和能力不足的壓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長遠看,推動鄉村振興和鄉村基層治理有效的根本還在于鄉村擁有結構合理、規模適度的人口,在于擁有一批年富力強的基層治理人才。如何留住鄉村青年、吸引青年人返鄉參加鄉村建設成為當務之急。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