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2-16

一墻一畫一文化,一墻一畫一風景。為鞏固“三無”小區治理成效,推動基層治理不斷開創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夏縣社區黨工委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將老舊小區空白墻壁改造為文化墻,營造“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氛圍。
走進夏縣城北社區骨科小區,改造后的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小巷院落錯落有致,道路平坦干凈整潔,精致美觀的文化墻引人注目。
文化墻展示了4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凝聚起“熱愛夏都、共謀發展”的奮進力量;二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文明程度新提高;三是加強廉政建設,弘揚正氣清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向縱深發展;四是宣傳夏縣的歷史文化、“四種精神”和“四貴”等,讓文化瑰寶薪火相傳,持續發力。
一面面文化墻,一幅幅水墨畫,展示了黨的方針政策、社區黨建成果、夏縣歷史名人、廉政文化等,沒有了刻板的說教,取而代之的是潛移默化的引導和宣傳,既有效增強了社區黨建工作的直觀性、教育性和指導性,又提升了基層黨員群眾的文化內涵,使居民在耳濡目染中增長知識,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支持、監督、參與、融入社區治理工作,為廣大居民營造出“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濃厚氛圍,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老小區”迸發“新活力”的新局面正在悄然形成。
“以前這里是一面快要倒塌的危墻,社區修葺改造后成為文化墻,感覺特別溫馨。”居民們高興之情溢于言表。
打造文化墻,讓墻壁“說話”,既改善了人居環境,又創新了宣傳載體,拓展了社區文化建設,有效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促推了基層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獲得了居民的廣泛好評。
夏縣社區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建立此項工作長效機制,增設、更新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不同主題的“特色品牌”,為創建文明城市構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彭建國 張海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