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fā)布者:時間:2023-02-03
史宏斌 曹東豪
2022年,市委宣傳部始終堅持把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助推清廉運城建設的主陣地、主抓手、主渠道,在戰(zhàn)略謀劃上突出精準化、在實踐路徑上突出本土化、在宣傳推介上突出體系化,通過“四個清廉”,持續(xù)將清廉運城建設向縱深推進。
圍繞“清”生態(tài)
打造“廉”體系
政治生態(tài)清正,則邪氣不生、社會風氣清爽。作為第一責任單位之一,市委宣傳部聚焦聚力“加強政治建設,推動政治清明;培厚廉潔土壤,推動文化清和”,堅決扛牢首責、擔當主責、壓實全責,以項目化、清單化、精準化推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實。
深入推進“14734+N”工作思路。建立1個工作專班、4個牽頭科室、7家成員單位、3項主要職責、4項運行機制,明確10條重點任務,召開10余次專題會議,報送40余篇工作簡報,“點對點”發(fā)送130余次工作通知,在組織到位、責任到位、人員到位、工作到位的基礎上,切實打造了高效觸達、全面落實、及時反饋的清廉運城建設體系。
營造“清”氛圍
厚植“廉”土壤
緊盯“關鍵少數(shù)”,強化制度建設。制定印發(fā)《運城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22年學習計劃》《2022年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點內(nèi)容安排》等,讓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廉潔文化建設等重要論述擺在眼前,響在耳畔。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20次、開展研討18次。
突出“重點群體”,厚植清廉土壤。緊盯干部“任前必修課”“初任必修課”、黨校主體班次“廉政教育現(xiàn)場課”、青少年“廉潔教育思政課”,督促設立工作小組、開設專題板塊、開展專題研討,全面推進落實,不斷拓展廉潔文化宣教方式。覆蓋“絕大多數(shù)”,串聯(lián)“新思想在山西”基層理論宣講(5600余場次)、廉潔文化示范點創(chuàng)建(實地驗收60余家單位)、重大主題宣傳(刊發(fā)稿件4450余條)等系列專項工作,持續(xù)厚植清廉土壤,讓廉意更深、廉味更濃。
聚焦“清”故事
構(gòu)筑“廉”文脈
立足本土探尋清廉之源。立足關公忠義文化、舜帝德孝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晉商誠信文化等本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司馬光、柳宗元、曹于汴等14位河東古圣先賢、歷史名人、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家風家訓、廉政故事。
探索數(shù)實融合數(shù)智賦能。在全市330余處紅色基地遺址,綜合運用聲、光、電、影、音等多重元素,打造沉浸式學習交流體驗,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傳承紅色基因、永葆清廉本色。
堅持以文述廉以詩寫廉。精心編印《布衣本色—傅作義將軍》《三社鑼鼓》《河津廉潔人物事跡匯編》等清廉著作,讓清廉思想穿越時空,“飛入尋常百姓家”。
開展“清”活動
融入“廉”元素
組織開展八大系列活動。開展清廉運城八大系列活動,分別是優(yōu)秀廉政劇目展演、民間文藝展覽、“我有拿手戲”群文大展演廉潔文化專場、讀書分享會、有獎征文、文化陣地建設、革命文物展、廉潔文化進景區(qū),并以此為牽引,帶動13個縣(市、區(qū)),形成“網(wǎng)狀輻射效應”,脈絡清晰,效果顯著。
推動清廉文化走進基層。依托“蒲景苑”周末百姓劇場、鄉(xiāng)村文化大禮堂等載體,編演《賢相裴度》《鐵漢公薛瑄》《鐵面御史姚天福》等十余部廉政文化作品,以說廉、演廉、唱廉等形式,推動清廉文化深入人心。融入清正清白的清廉人物典故,創(chuàng)作廣受喜愛的絳州澄泥硯《高風亮節(jié)》、寓意深刻的木版年畫《一品清廉》、靈動生動的剪紙《一鷺青蓮》等廉政教育系列作品,教育意義強、社會反響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quán)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