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1-30
市場主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是穩就業、穩經濟基本盤的有力支撐。如何讓市場主體“育得多、長得壯”,既有“一輪明月”又有“滿天繁星”?近日,運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臺17條重點措施,打出促進市場主體發展“組合拳”,持續激發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競爭活力、創新活力。
據悉,17條重點措施共分4個方面,聚焦政策紅利、技術支撐、信用監管、市場秩序,進一步優化服務,全面支持我市市場主體擴容提質,為我市高質量發展蓄力賦能。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17條措施圍繞市場主體發展的新需求、新期盼,把企業感受度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既注重政策集成性,也注重舉措精準性,更注重企業獲得感。下一步,市市場監管局將加大督查考核和跟蹤問效力度,做好17條措施與其他已有政策的統籌銜接,讓‘政策禮包’全面覆蓋、直達快享、形成綜合效應。” “17條”具體內容如下:
釋放政策紅利 定向精準幫扶
(一)常態化開展“問需于企”走訪行動
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問需于企”走訪行動,制作電子問卷,剖析解決問題,建立工作臺賬,立足市場監管職責,在質量提升、知識產權、標準制訂與執行、廣告、網絡服務、計量、價格等方面,送政策、送服務、送信息,幫助市場主體解決實際困難。
(二)加大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
發揮個體工商戶倍增質升專班職能,收集整理各市直單位針對個體工商戶的各類優惠措施,實施分類扶持,精準幫扶;發揮個體經濟發展牽頭部門職能作用,開展個體工商戶培訓工作,積極推動“個轉企”進程,激發市場主體創業活力,助力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
(三)提供政策咨詢和服務
發揮個體勞動者協會、民(私)營企業協會等社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展個體私營企業紓困“問情服務”行動,積極為個體私營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和服務,幫助歇業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復工復產,轉型升級。
發揮職能優勢 強化技術支持
(四)開展質量技術幫扶
大力推廣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組織開展萬榮減水劑產業集群、食品相關產品、水泥、電線電纜、危險化學品、化肥等行業“提質強企”質量技術幫扶活動。繼續推廣“一企一策”“一品一策”等幫扶舉措,深入拓展“巡回問診”活動,切實促進更多行業和區域產品質量水平提升。
(五)開展標準化提升行動
推動我市在建省級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承接“標準化醫院(診所)”專家問診活動工作,提升示范試點項目建設水平。成立“一對一”標準化工作幫扶小組,加大幫扶指導力度,提升在建的七個國家級、省級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建設質量,批準開展十個“市級”標準化示范試點建設,進一步強化示范引領作用。
(六)開展食品企業幫扶提升行動
1.把風險隱患排查作為幫扶企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圍繞影響食品生產環節的矛盾和問題,強化源頭控制和過程監管,充分利用日常監督檢查、體系檢查、飛行檢查、邀請第三方專業技術機構專家等方式,對企業“把脈會診”,排除風險隱患,針對問題逐項提出改進措施,幫助企業進一步規范生產流程和質量管理體系,推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2.把抓大幫小作為落實總局“千企萬坊”幫扶提升行動的具體內容。挑選50家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小作坊作為幫扶對象,深入調研了解企業所需所求,針對標準執行、工藝管理、技術改造、檢驗檢測等企業自身訴求,指導和幫助企業對接高校、科研和檢驗機構,為食品生產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推動大企業做大做優,促進小作坊實施“個轉企”。3.把示范引領全面提升作為幫扶行動的主要路徑。將管理科學的一批優秀典型作為示范點,組織轄區中小規模、管理水平薄弱、質量不穩定的食品生產者進行現場觀摩,借鑒標桿企業生產建章立制、過程控制、檢驗管理等先進經驗和做法,促進轄區企業提高食品安全管控水平。
(七)實施計量幫扶
深入組織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計量宣傳、培訓和服務力度,鼓勵和引導更多技術資源服務民營經濟等中小企業,幫助企業夯實計量基礎,指導中小企業完善計量管理體系,促進其健康發展。
(八)推動網絡幫扶
以各縣(市、區)規模電商為龍頭,積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拓展網上經營,同時開展線下經營。依托本地電商孵化基地、電商服務中心、鄉鎮電商服務站,促進網絡直播帶貨電商和其他各類電商穩步健康發展。同時鼓勵網絡交易平臺放寬入駐條件,降低傭金、廣告費等服務費用。
(九)提供知識產權幫扶
1.深入企業,調研企業知識產權服務需求,針對性開展好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運城活動工作。2.拓寬知識產權質押渠道,積極探索學習質押融資新模式,推進政銀企對接、指導服務市場主體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爭取企業綜合受信與質押融資額實現新突破。3.協助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申報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利息補貼。
(十)加強重點項目特種設備支撐
對含有特種設備的重大項目、重大事項、惠民工程等,加強實地調研,研究制定務實管用措施,加強與有關部門協作,事前介入重點建設項目,增加對重點項目中有關特種設備安裝、使用環節的服務供給,指導做好特種設備安裝告知、申報監督檢驗等有關手續。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充分發揮技術支撐和公益性保障作用,進一步簡化企業報檢程序,對報檢的特種設備,做到報檢必檢,加快檢驗。
(十一)加強信用修復指導
對市場主體產生的行政處罰信息,依法依規應修盡修,幫助企業重塑信用,早日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倡導“網上辦”“不見面辦”,為市場主體信用修復提供便捷條件。
包容審慎監管 優化營商環境
(十二)優化信用監管
1.對因疫情影響未在登記的住所(經營場所)從事經營活動、可以通過電話等方式取得聯系、無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市場主體,疫情解除后及時辦理變更登記的,可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2.審慎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對于疫情期間違法案值較小、社會危害不大,但依照從重處罰原則作出處罰決定的市場主體,可不予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十三)全面推行輕微違法免罰
除觸及安全底線、嚴重侵犯知識產權、嚴重危害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外,對違法情節較輕的,依法不予處罰或從輕、減輕處罰,引導幫助企業提高依法經營水平。處罰和教育相結合,綜合考慮違法行為的事實情節、主觀故意、危害程度等各項因素,避免過罰不當和同案不同罰的情況發生。
嚴打涉疫違法 維護市場秩序
(十四)加強防疫和民生用品質量監管
重點對農村市場、城鄉結合等質量隱患易發多發的領域開展排查整治,依法查處質量違法行為,切實保障防疫用品和民生用品質量安全。嚴厲打擊涉疫違法行為。
(十五)強化涉疫物資價格監管
建立涉疫物資價格監管機制,突出抗原檢測、涉疫醫療藥品(包括中藥材)、防護用品(口罩等)三類涉疫物資監管重點,加強對藥品批發零售企業和醫療機構等市場經營主體的檢查,依法嚴厲查處價格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涉疫物資市場價格秩序。
(十六)強化重點領域收費監管
開展轉供電“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依法查處轉供電違規加價行為,推動各項降費政策落實到位,切實減輕市場主體負擔,促進市場主體倍增,進一步優化我市營商環境。
(十七)加大執法辦案力度
在全市深入開展“鐵拳”行動,針對市場監管風險壓力最大、群眾反應最強烈的熱點領域,突出辦大案、辦要案,嚴厲打擊制假售假、侵權假冒等違法違規行為,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記者 王耀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