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1-29
記者 李宏偉 裴旭薇 魏 濛
剛剛過去的2022年,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民生事業時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民生“溫度”標注幸福“刻度”,堅持不斷深入開展幸福運城、技能運城、健康運城、書香運城“四個運城”建設,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締造人民群眾的幸福樂園,讓廣大人民群眾收獲實實在在的實惠,感受到陣陣暖心的幸福,一幅和諧美好的民生畫卷深深鐫刻在河東大地上。
全面育人 暖心安心
“孩子在校上學不僅能學到文化知識,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以及特色課后活動,讓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不用家長再為孩子的興趣愛好發愁了。每天的作業輕松完成,回家還干一些家務活,孩子成熟長大了……”一提起學校的課后服務,鹽湖區紅軍小學學生家長董浩就滔滔不絕。
2022年,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穩步實施。垣曲縣2023年將率先接受國家督導評估驗收,其余12個縣(市、區)加緊創建規劃,平陸、河津、新絳將在2025年前接受國家督導評估驗收,確保到2025年年底全市30%的縣(市、區)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為了落實“雙減”、優化課后服務,2022年,全市教育系統優化創新,堅持服務,因材施教,培養特長,構建符合校情的課后服務模式,一項項惠民的課后服務舉措如美妙音符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受到家長點贊和社會好評。
“雙減”政策持續發力落地落實。641所有需求的學校全部開展課后服務,惠及學生24萬名;重點建設并在市直學校推行了“課后服務智慧管理平臺”,實現了“學校一鍵排課,家長在線選課,校長在線巡課,家長課后評價,教育部門線上監督”。同時,成立培訓機構鑒定專家委員會,開展調查問卷5萬余人次,多部門聯合檢查3輪次,專項治理3個月,排查處理校培機構78個、處理相關人員10人,全市校外培訓機構由1598家壓減至724家,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部清零。
民辦義務教育規范到位。去年,我市對85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分類規范,關停15所、轉段1所、轉公8所、購買學位46所、保留民辦機制運行15所;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由11萬余人減少至不到兩萬人,占比從23.7%降至3.89%,順利完成省定不超過5%的目標任務。
惠及教育的工程項目不斷增加。2022年,全市累計投入3億余元用于學校項目建設。投資7000萬元改善提升高中辦學條件,全市63所高中學校全部達到高考綜合改革硬件標準。投資4100萬元,啟動了規劃十小建設項目,目前工程進展順利。投資8411萬元,完成了84所寄宿制學校改造工程,新增學位5710個。投資9158萬元,完成了13所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建設任務,新增學位2760個。爭取600萬元省財政資金,完成了50所城區小學“放心午餐”建設工程,惠及34507名學生。投資780萬元,完成了11所市直學校直飲水和護眼燈安裝工程。
“孩子現在就在家門口上學,可方便了。鹽湖區第五實驗幼兒園的建成對北區的群眾來說真是太及時了,大大解決了孩子的上學問題。”市民王健康說。
健康保障 便利實惠
增亮健康底色,厚植民生福祉。2022年,我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逐步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人民健康全方位、全周期保駕護航。
過去的一年,我市以人民健康需求為著力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健康運城建設為統領,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總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衛生健康綜合服務能力,增亮了健康底色,增進了民生福祉。
“病有所醫”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渴望。為了讓醫療衛生機構能力硬起來、群眾走進來,市縣兩級全部實現由政府分管領導統一分管醫療、醫保、醫藥等工作,積極開展國家、省集中帶量采購藥品、高低值醫用耗材14種,節約費用4億元。鹽湖區、萬榮縣推行醫保按人頭打包付費改革試點,27家二甲以上醫院啟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實際付費。市中心醫院成功托管臨猗縣人民醫院、夏縣人民醫院,并組建以市中心醫院為牽頭醫院,市直和13個縣(市、區)醫療集團共同參與的城市醫療集團。隨著優質醫療資源加快下沉,三級醫院加強對口支援縣級醫院,全年服務門診21334人次,急診2664余人次,開展手術1524余例,組織會診及疑難病例討論1577余次,開展新技術新業務537余項,實現了以病人為中心,使群眾既享受到便利又得到了實惠。
緊扣百姓衛生健康需求,我市在2172個行政村設立公共衛生委員會,實現了全覆蓋。2170個村實現一村一所集體產權的村衛生室新建和改造,完成率99.9%。全市大學生村醫配備率達71%。同時,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全市已投入運營的醫養結合機構達28家,186家養老機構全部與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山西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達194家,萬榮縣云嶺社區、河津市紫北社區、稷山縣民樂社區被評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穩定就業 幸福綿長
“農村人在外打工,掌握一門專業技能真是太重要了,自從參加了家鄉的護理技能培訓,我的人生像是打開了新的天地,客戶多了,收入高了,幸福的日子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年53歲的趙紅五是平陸縣張村鎮張村人。這幾年,靠著自己的吃苦耐勞和專業的護工技能,她在外打拼的收入逐年增長,家庭生活改善了不少,對未來也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多年前,趙紅五曾先后在浙江、陜西的醫院和養老院做過護理工,由于沒有護理技術,打零工也掙不了多少錢。2019年年底回到家鄉后,她在平陸利豐職業培訓學校參加了技能培訓,學習按摩和護理技能,結業后經學校推薦就業,后來又到太原和北京的養老院做護理工至今,月收入超過8000元。
2022年,我市持續推進“技能運城”建設,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廣泛開展技能培訓,產業工人技能提升空間更加廣闊;優化完善激勵機制,穩步提高各項待遇,產業工人技能成才渠道更加通暢;持續舉辦技能競賽,積極打造技能品牌,產業工人技能筑夢氛圍更加濃厚。
2022年,我市各級人社部門千方百計穩就業惠民生,先后開展了“春風行動”“春雨行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等,舉辦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活動1025場,架起了求職就業的寬廣橋梁。去年,我市7所高校有畢業生20037人,已就業18909人,就業率94.4%;我市先后與武漢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50所高校簽署市校合作協議326個,建立技能服務人才培養基地151個,輸送技能人才814名;“河東家嫂”“聞喜花饃”被認定為省級勞務品牌,運城零工市場、“絳縣高途”勞務協作基地、“萬榮人”勞務協作基地被認定為省級勞務協作基地。
2022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31萬人,完成省定任務的104.19%;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12.84萬人,完成省定任務的203.77%;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39萬人,完成省定任務的126.08%;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732人,完成省定任務的124.40%。
2022年,我市積極落實助企紓困政策,為企業降費減負1.34億元,階段性緩繳社保費1.27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補貼6104.22萬元,技能提升補貼1239.65萬元,一次性擴崗補助185.1萬元,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4064.8萬元,共惠及用工單位1.7萬余戶52.72萬人。企業離退休養老金實現“18連漲”,人社系統“放管服效”改革成效明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有保障。
市委五屆四次全會提出,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要有效增進民生福祉,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上邁上新臺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加快“四個運城”建設,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惠民力度只強不弱、惠民實事只多不少。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區域性醫療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征程不忘初心,新時代勇毅前行。新的一年,我市將持續加大民生建設力度,奮力書寫民生福祉的奮進之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接續書寫新時代的幸福故事,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加持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