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1-16
1月14日,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2023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稷山陶梁村、姚村“村晚”在稷山國家板棗公園精彩演繹,喜迎兔年新春佳節。

國家級非遺項目高蹺走獸、原始粗獷的稷山拳板舞等民間絕活表演
2023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舉措,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聯合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聽新媒體中心共同主辦。在全國74個示范展示點中,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承辦,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及稷山縣委、縣政府舉辦的陶梁村、姚村“村晚”被“央視頻”平臺列為小年“村晚”接力展播分會場。

“村晚”現場喜慶祥和
瑞雪迎春,小年納福。當天上午,稷山國家板棗公園銀裝素裹、分外妖嬈,秋霞樓廣場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開場舞《咱們村里有“村晚”》拉開活動序幕。歌伴舞《五谷香自稷山來》唱出了后稷兒女建設板棗之鄉的信心和決心,表演唱《后稷故鄉情》唱出了大家對千年棗鄉后稷故里的深厚感情,民俗表演《打麥場》勾勒出了一道鄉村豐收的景象,軟槌花鼓《花鼓迎春》敲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國家級非遺項目高蹺走獸、原始粗獷的稷山拳板舞等民間絕活反映了后稷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蘊,稷山老調《敬獻稷王》演繹著板棗之鄉的歷史和風俗民情,國家級非遺項目稷山高臺花鼓表演更是令人贊嘆不已……整場演繹通過“國家公共文化云”“央視頻”“山西公共文化云”同步直播,展示了后稷故里弘揚農耕文化、推動鄉村振興的新作為、新氣象,為全國觀眾獻上了一道原汁原味的“鄉村年味”。

國家級非遺項目稷山高臺花鼓表演
“稷山陶梁村、姚村‘村晚’能夠順利入選2023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是板棗之鄉后稷兒女的驕傲。通過‘村晚’舞臺,展現稷山人民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生動呈現鄉村振興、文旅發展的豐碩成果,有利于提升稷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稷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潤說。

歌伴舞《五谷香自稷山來》
稷山是華夏農祖后稷故里,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近年來,稷山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建設“稷王文化名城”目標定位,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動鄉村文化繁榮和農文旅融合,采取“政府引導、農旅融合、市場主導、產權明晰、村民參與、百姓受益”的模式,持續打造稷山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名片。剛剛過去的2022年,該縣入選山西省“歷史文化地名·千年古縣”名單;成功舉辦了第十二屆板棗文化節暨第二屆后稷論壇系列活動,“后稷教民稼穡于稷山”的文化探源與考古實證取得新成果;內涵豐富彰顯特性的稷山VI閃亮發布,“稷山四寶”區域公用品牌進一步擦亮叫響;稷峰鎮姚村被農業農村部評選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重點文旅綜合體項目“棗鄉人家”投入運行;稷山國家板棗公園和稷山大佛寺景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圣王山景區開發項目有序推進。此外,該縣在稷山國家板棗公園引進“稷山號”旅游觀光軌道火車,打造“童話農夫總動員”親子樂園和“棗鄉人家”商業街區等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推動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全力實施“五個一批”群眾文化惠民工程,組織高蹺走獸等國家級非遺項目融入景區,實施“鄉村文化記憶工程”……

軟槌花鼓《花鼓迎春》
如今,稷山國家板棗公園、稷山汾河國家濕地公園、以蛋雞養殖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板棗生產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家級出口紙箱包裝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等“國字號”招牌如顆顆珍珠光彩奪目。

民俗表演《打麥場》
稷山縣委書記吳宣表示:“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我們將更加深入地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全縣‘1861’總體思路和‘1185’工作思路,進一步擦亮農旅融合品牌,擦亮‘國保’‘非遺’品牌,擦亮后稷農耕文化品牌,持續推進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加快‘六個基地一座名城’建設,全方位推動稷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歡聚一堂喜迎兔年新春佳節

“稷山四寶”特色農產品展示
文字 付 炎 翟建平
圖片 栗盧建 馬敏茜 費郭輝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