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縣域>

河津:“清化收”賦能大振興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1-14

記者 朱 姝

在“清化收”專項工作中,河津上下齊手,合力推進,涌現出諸如連伯村、蒼頭村、上化村等一批先進村。

目前,河津全市9個鄉鎮(街道)125個村按照作戰路線圖,基本完成了各項工作。通過逐村逐筆清查,現已排查出各類集體合同5158份,其中問題合同2441份,已完成整改2399份,通過司法等方式正在解決的42份,通過對集體合同邊查邊清,已為集體挽回損失1192.57萬元;農村集體債務總額34447.88萬元,化解債務8679.15萬元,剩余債務25768.73萬元;通過土地清查,新增各類土地資源4665.02畝,已發包2140.5畝,新增發包收入325.03萬元。

查家底、細研判、分類攻

清除不規范合同這塊“絆腳石”

河津市陽村街道連伯村地處汾黃交匯的三角地帶,灘地面積4萬余畝,水利資源豐富。有著“十里連伯”之美譽,手捧“金飯碗”的連伯村,多年來卻因土地承包糾紛,尤其是和平農場的承包占地,多年來爭議不斷,引發諸多矛盾。“清化收”工作開展以來,連伯村的合同問題成為廣大群眾關注的焦點。

河津市陽村街道連伯村與和平農場土地承包問題協調會正在“清化收”工作專班組織下順利開展。

2003年7月23日,和平農場與連伯村村委會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當時土地性質為荒灘(2009年二調時變更為耕地),承包期限為70年,每畝每年租費為50元。

當時該地塊以蘆葦蕩為主,渺無人煙、沙塵飛揚、積水遍地。和平農場在簽約后出臺了總體開發規劃,建設完善水、電、倉庫、房屋等基礎設施,聘請專家實地勘測,組織300余名工人開挖排水、排鹽堿渠,再利用多臺履帶式推土機和挖掘機進行土地平整,完成了對該地塊的改良,硬是將一片荒灘打造成了如今瓜菜成畦的現代化農場,土地價值顯著提高。

然而多年過去,當年的承包價格與今天的市場行情相差過大。另一方面,從和平農場方面來講,由于2003年簽訂合同時,全部灘地均為鹽堿地,經過企業多年改造,目前每畝租金提高到600元以上。

這樣的合同糾紛該如何處理?連伯村“兩委”新班子上任后,多次召開會議討論研究,但由于合同跨度年限長,涉及農戶多,牽扯利益多,多種因素疊加,僅靠村“兩委”難以解決,處理不好,容易引起混亂。河津市陽村街道黨工委慎重研究,由各包村領導及街道紀工委、農經、司法所、信訪等部門組成“清化收”工作專班,村級“清化收”工作由專班統一組織、指導、協調、調度,對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連伯村合同清理事項,由陽村街道提級辦理。

工作專班充分考慮和平農場在前期開墾該土地時投入的成本,以及和平農場對70年承包期限的預期,專門組織農經、法律專家與和平農場代表、連伯村代表進行了多次民主協商,向和平農場現場多方釋法說理,告知農場方面當年簽訂合同時的價格與現在市場行情相比,合同的基礎條件已發生了雙方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于連伯村一方明顯有失公平,屬于法律上的情勢變更。同時,告知連伯村村委會,今天租金的市場行情能達到每畝每年約600元,是和平農場前期付出巨大人力、物力、財力改良土地達到的效果,必須尊重歷史,考慮前期付出的前提下重新商議定價,最后經過三輪協商,最終該片灘地承包價格確定為每畝每年300元,承包期限變更為50年。

和平農場租金確定后,為連伯村同類地塊確立了標準,以點帶面,在陽村街道黨工委的組織下,連伯村也將其余同類地塊的租金一同確定為每畝每年300元。

專班在規范合同時堅持客觀公正原則,對本次涉及連伯村的所有租地合同聘請專業測繪公司現場測量,保障了發包方與承包方權益。和平農場2003年簽訂合同時土地面積為12000余畝,通過專業測繪公司對實際占有面積測量,除去所有公共路面和爭議土地面積,最后確定和平農場實際租地面積為8600余畝。

“通過本次的規范合同,僅和平農場一份合同為連伯村增加集體收入約200萬元,是過去收入的四倍,加上其余規范的合同收入,連伯村今年共計收入達400萬余元,比以往收入增加300萬余元。”連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進說道。

合同規范也為和平農場的經營帶來了更多正向影響。

“我們農場是以規模化種植糧食、大豆為主營業務,在合同沒有規范之前,我們在引入一些專業的下游供應商過程中,因為合同不規范,很多公司對我們的發展存在質疑,招商引資障礙較大。現在就不一樣了,合同規范了,更多的公司愿意跟我們合作了,有利于我們引入更多優質資源幫助企業發展。”和平農場負責人陳逸帆說。

和平農場的合同規范后,企業邁入了更加良性的發展道路,也為周邊農村帶來了更多收益。在連伯村的鄰村太陽村,就成立了一家勞務公司和餐飲公司,為和平農場提供相應服務。在連伯村,也成立了專業農機公司,加入和平農場供應商的行列。

連伯村的合同規范,為陽村街道其余各村開展“清化收”工作,起到了以點帶面的引領作用。下一步,陽村街道將繼續對各村疑難問題進行提級辦理,通過規范一批、解除一批、起訴一批的方法,徹底解決各村的問題合同,確保全街道各村集體經濟收入通過“清化收”工作取得質的飛躍。

理舊債、嚴清繳、定規矩

甩掉債權債務這個“舊包袱”

“真的是做夢也沒想到,這筆錢能退給我們。”河津市下化鄉上化村退休老教師賀錯轉回想起當時接到返還拖欠工資通知時的場景,仍記憶猶新。

上化村是個搬遷村,搬遷之前只是個地處偏遠、交通極不便利的小山村,村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辦了上化學校。賀錯轉從1985年就開始在這里任教,直到3年前退休。

“因為學校交通不便,當時我們這些民辦教師都是帶著孩子住在學校旁邊的破廟里,一邊帶孩子一邊帶學生,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我印象中一到下雨的時候,就是外面下大雨,我們廟里下小雨,我就帶著我的兩個孩子拿盆從屋里往外舀水。”回想起在上化學校教學的幾十年,賀錯轉感慨頗深。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教師們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然而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在這所學校教學的46名教師未能領取到1996年—2000年的工資和獎金,成為歷史遺留問題。

付出的努力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工資問題成了老師們的心病,更成了一屆又一屆村“兩委”的心病。

去年,上化村新一屆“兩委”班子上任后,通過走訪調查,將這一歷史遺留問題提上了解決日程。

幾個月來,村“兩委”班子成員尋找老賬單、核對舊數據,并與多個職能部門對接溝通,探討解決方案。在這些老教師中,年齡最大的已80多歲,所欠工資最多的達1萬多元。

同時,河津市農經中心組織專業人員,對上化村學校的賬目進行了審計,對每一個教師的拖欠工資進行了依法合規的清算,最終上化村在開展“清化收”工作中,依法依規清欠20多年前46名教師工資及獎金共計397846.41元。

上化村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王杰向記者坦言,解決工資拖欠問題確實頂著壓力,因為時間跨度長、政策已經變化,他們要與農經、教育等多個部門協商研究,還要向不理解的老百姓解釋。但是一想到不能讓教師們這幾年的辛苦白費,也為了展示新一屆班子在“清化收”方面工作的作為擔當,最終以“清化收”工作為契機,通過各方面努力,成功解決了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上化村教師拖欠工資問題的解決,只是河津“理舊賬”工作的一個縮影。

河津市下化鄉上化村被解決了拖欠工資的教師代表為村干部們送去錦旗。

近年來,河津市按照尊重歷史、積極穩妥、利于發展的原則,通過“兩個印證”理舊賬、“八個一批”嚴清繳、“六個嚴禁”定規矩,妥善化解村級債權債務。

——“兩個印證”理舊債。嚴格區分“違法賬”與“合法賬”,采取賬內、賬外互相印證的方式理清村級債權債務。“賬內”以村會計賬簿為依據,將賬簿上所有債權債務與當事人進行核對、糾正,在村務公開欄張榜公示;“賬外”通過走訪群眾、暢通監督舉報,對反映強烈的問題重點清查。

——“八個一批”嚴清繳。財政扣繳一批,對機關事業單位的欠款,市財政直接扣繳;工資扣繳一批,對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和村干部拒不償還的欠款,直接從工資扣繳;掛鉤抵扣一批,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拒不償還的欠款,與村級集體經濟分紅掛鉤直接抵扣;協商減免一批,對農戶陳年欠款無法償還的,村“兩委”協商適當減免利息,擬定還款計劃;相互沖轉一批,對農戶間的“三角債”,相互沖轉進行化解;賬務調整一批,對因住宅樓修建、煤礦及村屬企業形成的債務,通過民主程序結轉公積公益金,建立備查賬簿進行化解;依規核銷一批,對債權人死亡且無遺產可清償的,通過“四議兩公開”審批核銷;依法清收一批,對有還款能力,但采取經濟、行政手段收欠無效的單位和個人,通過法律程序依法清收。

——“六個嚴禁”定規矩。堅持量入為出制定“六個嚴禁”,即:嚴禁村干部以個人名義為集體借債不入賬的行為,嚴禁舉債用于村級支出,嚴禁舉債興辦公益事業,嚴禁舉債進行收益分配,嚴禁舉債發放福利,嚴禁以任何名義為其他單位或個人提供擔保。

建機制、抓產業、搞服務

走出新增資源收費這條“好路子”

深秋初冬時節,一堵3D動物森林圖彩繪墻在陽光下,更顯得栩栩如生。不遠處的墻體上,還有黃河咆哮圖等圖樣美化著村莊里的風景。村里還有纖夫輪船雕塑、刻有“碼頭”字樣的牌樓、在建中的交通驛站等設施,無不體現著這座村莊的文旅產業特點。

這里正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村——河津市陽城街道蒼頭村。白墻灰瓦映藍天,水清樹綠繞家園,一派美麗田園風光。該村近年來充分挖掘沿黃優勢資源,堅持綠色生態與鄉村美化亮化相結合,探索出一條具有沿黃特色的美麗鄉村之路。

河津市蒼頭村村干部正在摸排家庭承包以外各類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

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著眼制度建設、產業發展、服務保障,規范新增資源資產收費。河津市這一“清化收”工作思路,為蒼頭村的產業發展注入巨大動能。

“蒼頭村耕地的特點是土地承包年限長、散戶多,過去村里的機動地歸屬不清晰。這次‘清化收’工作,我們村的土地資源徹底澄清了,夯實了村集體經濟的基礎。”蒼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軍說。

他拿出了一張圖紙,這張圖紙上以四色清晰劃清了各種用途的地塊及范圍。

“我們將蒼頭村里的機動地標為藍色、‘四荒地’標為綠色、建設用地標為紅色,并通過一張圖,采取‘按圖索地、以地找人、不漏一宗’的方式,對所有土地進行梳理,全部摸清家庭承包以外各類土地資源的利用現狀,做到清倉見底。”河津市農經中心主任楊敬紅說。

通過清查建立三本臺賬——

村集體資產臺賬。村集體所有的房屋、建筑、設備、工具、農業基本建設等設施的資產,都要按資產的名稱、類別、數量、單位、構建時間、原始價值、折舊額、凈值,實行承包租賃經營的,應登記租賃單位(人員)名稱、承包費或租賃費、承包(租賃)期限、有無拖欠等建立臺賬。

村集體合同臺賬。村集體所有的合同要按合同編號、標的物和數量、簽訂時間、起止日期、承包(租賃)金額、上交情況等建立臺賬。

村集體債務臺賬。清查出的每筆債務都要按債權人、產生時間、產生原因、債務類別和金額等建立臺賬。

“‘清化收’工作有效增加了我們村集體收入,由此我們在推動文旅產業發展上將更有底氣。”據蒼頭村村委會副主任張明澤介紹,目前蒼頭村剛成立村集體企業——蒼頭村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將圍繞“大通道、小社區、微場景、泛驛站”,加快交通驛站和3000畝森林公園建設,在村西規劃改造農家樂、民宿,在村中橋頭游園中規劃親子游、露營旅游項目,結合村土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采摘、農家樂、民宿、文化旅游線路,不斷推進文旅產業發展進程。

目前河津全市新增資源“四荒地”4665.02畝,通過專業評估、合理定價、法律審定,再經過“四議兩公開”程序,已發包2140.50畝,新增資源性收入325.03萬元。完善農村產權市場交易制度,建好用好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嚴格按照受理申請、審查資格、發布信息、登記意向、組織交易、結算資金、鑒證交易等8個流程依法進行交易,確保陽光運行。

百舸爭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當時。

“集體家底坦坦蕩蕩,百姓心里才能亮亮堂堂。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是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關鍵舉措。‘清化收’就是要通過摸清家底、理順機制,把該管的集體資產管起來,把該化解的債務化解掉,把該收的費用收上來,把該挖的潛力挖出來,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厚實根基,也為村里新班子‘輕裝上任’做好準備,進一步夯實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楊敬紅說。

攝影記者 陳方斌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