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 楊紅義 楊 琳時間:2022-11-08
10月初,新一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市人社局黨員干部、曾獲市級“社區志愿服務先進個人”“社區最美志愿者”殊榮的張瑜,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報名參加信合名都社區黨員志愿服務隊,堅持每天參加抗疫志愿服務,以風雨無阻的堅持,生動詮釋了黨旗掩映下的“志愿紅”。
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張瑜全力響應,沖在一線。早上5時許,她到社區報到,準備核酸檢測,領取防疫物資;6時剛過,她手持喇叭穿梭在居民樓間,叫醒尚在沉睡的人們;9時許,送走核酸檢測的“大白”,回家吃口飯后,她又大包小包為居民分發蔬菜;當夜闌人靜,居民們已經休息了,她還堅守在疫情防控卡口。
“參加志愿服務,助力疫情防控,越是特殊時刻,越是需要咱們胸前佩戴黨員徽章的黨員!”張瑜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多年來,作為一名資深志愿者,只要社區有需要,她就會積極報名參加,環境衛生整治、惠民政策宣傳、年節喜慶活動……每次都有她的身影。在信合名都社區,她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沖在前頭的“領頭羊”
靜默管理期間,社區工作千頭萬緒,志愿服務工作繁雜。作為社區資深黨員志愿者,在大家的一致推舉下,張瑜義無反顧,挑起信合名都社區志愿服務大隊長重擔,成為100多名志愿者的“領頭羊”。
“‘紅馬甲’的‘紅’源自鮮艷的黨旗紅。我是一名有近30年黨齡的老黨員,打頭陣、當先鋒責無旁貸。”張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大家作表率。來得最早,走得最晚,干得最多,這是她志愿服務的最好寫照,也是志愿服務隊的同仁們給她的最真評價。
“跟著張姐干,吃苦心也甜。人家年齡比咱大,干活比咱多,多會都是沖在最前頭,真是我們年輕人的好榜樣。”和張瑜一起為社區居民服務的志愿者董哲寧說。
“今天還有啥要干的嗎?”這是張瑜對社區工作人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志愿服務無窮期,“志愿紅”永遠在路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