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0-15
張健
近期深圳在流調過程中發現,不少病例是由于不正確佩戴口罩而發生感染。深圳某市民在外地旅游返深后確診,基因測序結果為BF.7變異株。初步流調顯示,該病例與路邊行人相遇時,因兩人均未戴口罩而造成傳播。
對此,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譚曉東表示,大家所說的“過路傳播”不是一個新現象,呼吸道傳染病的基本規律就是有傳染源、傳播路徑(如飛沫)和易感人群就可以形成傳播。雖然和病毒的傳播能力有一定的關系,但呼吸道飛沫在1米~2米的距離就可以把病毒傳播給身邊的易感者,所以聚集聊天、見面握手、不戴口罩擦肩而過、用手接觸公共場所的物品都存在感染病毒的風險。
BF.7變異毒株感染后表現的癥狀包括高熱、持續性咳嗽、身體疼痛、頭痛、喉嚨痛、嗅覺改變和食欲不振等,這些癥狀與新冠奧密克戎早期亞型變異株感染后的癥狀類似。有專家表示,BF.7變異株在BA.4/5基礎上增加了受體結合域RBD突變R346T,這使得BF.7比BA.5擁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對現有各種疫苗以及既往感染所誘導的抗體效果有一定影響。
對于大家所擔憂的奧密克戎新變體免疫逃逸能力增強現象,譚曉東表示,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在疫苗等各種防控措施的干預下,新冠病毒一定會產生變異,而變異的目的就是為了繞過現有的防控手段。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自然就會觀察到新變體的免疫逃逸能力在增強。但大家不必過度擔憂,雖然新冠病毒的變異規律還未找到,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新冠病毒的變異走向,但BF.7變異株還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只是奧密克戎毒株發生了新的位點突變,可能使得臨床癥狀有稍微改變。換句話說,新冠疫苗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引起的重癥、死亡仍然具有良好保護作用。 (《環球時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