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9-29
記者 牛嘉榮

在建的舜鄉里步行街
記者追隨我市“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建設的腳步,來到了最后一站——垣曲縣。
這一路追蹤,我們講山河相依塑造出的文旅盛宴,講生態長青掩映下的致富之路。
可到了垣曲,總覺得有點兒不同:它被高山環繞,同時也成為高山的一部分;它曾交通不便,但最終借助崎嶇的山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這里有山西大地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這里有震撼人心的自然美景,一條亳清河滋養一座山城,熙熙攘攘的人群珍惜著他們所擁有的煙火氣。
高山雖高,路途雖遠,可只要有人在的地方,總能找到發展的方向。所以我們來到歷山腳下的那片峽谷,看看如何在崇山峻嶺間開辟道路;又在嶺回村稍作停留,思考鄉愁本身的意義;最后回到縣城,去融入垣曲人塑造出的幸福生活。
高峽平湖里 戀生態之美
去年年底,望仙大峽谷景區成功創建4A級景區,將崇山峻嶺間的三潭瀑布、高山出平湖的后河水庫、幽深奇崛的天然石峽進一步帶到人們的眼前。

望仙大峽谷秀色
9月16日,記者在景區中穿越,感受山川的壯美秀麗。沿著2.5公里的蜿蜒步游道游覽峽谷,可以看到大小不一、深淺有別、形態各異的瀑布淵潭。其中,三潭瀑布和落差近百米的黑龍潭瀑布最為壯觀。后河水庫與三潭瀑布緊密相連,毗鄰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庫區水面觀光為特色。后河水庫是黃河小浪底水庫的補償工程,壩高72.6米,總庫容1375萬立方米,蓄水面積廣闊,四周崇山峻嶺。
望仙大峽谷在創建4A級景區的過程中,收獲了330平方米的游客中心,設置了休息區、影視區等功能區,增加了導覽、醫療等服務項目;改造后的停車場擁有大小車位530個,并增設殘疾人專用車位,安裝了6臺充電樁;實現了無線網絡覆蓋主要人員集中區域,智慧票務系統可實現手機購票、網絡購票等;門區東側得以填土綠化,新鋪裝石材步游道3000平方米……
如今,望仙大峽谷依托風景秀麗的自然景觀、齊全周到的基礎設施,吸引來更多的游客,即使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這里依舊能看到游人的身影。垣曲縣也在這里舉辦“望仙大峽谷杯”5000米徒步和釣魚比賽,進一步發掘景區資源,發展旅游新業態,推動體旅融合,為“美麗山城 幸福垣曲”建設注入新活力。
驅車沿著新望線前進,在歷山鎮望仙村堯莊居民組停下——去年5月正式營業的望仙康養山莊就在這座古樸的村莊里。“依托望仙大峽谷、望仙村的歷史文化背景,所建成的康養山莊蘊含紅色文化。山莊現有5個民居院落作民宿使用,保留院落建筑風格,進行現代裝潢,基本設施齊全。”望仙村村委會副主任史愛民介紹說。
史愛民領著記者走進“沁園春”院落。這些土黃色的建筑原是村民空舊房屋,現在被改裝成衛生間、廚房、臥室、客廳齊全的民宿。“去年營業以來,有不少外地游客前來度假,有些是逛完望仙大峽谷順路來轉轉,還有一些是特地來感受山區生活的。”有史愛民作引導,這里紅色文化的主線也逐漸清晰,“游客在這里聽紅色故事,吃農家飯,購農家純綠色產品。”
72周歲的于小民看著項目一點點建起來,游人來來往往。他說:“村子原先以種植核桃、木耳為主,山莊建起來后,不少人來這里避暑。他們會跟村里人買一些村人們自己種植的水果,比如說蘋果、梨、葡萄啥的。”隨著“周邊游”的概念越來越熱,已建成4A級景區的望仙大峽谷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座曾被遙遠歲月帶走光澤的古樸村落,也正在探索新的前進道路。
高山村落間 品鄉愁之美
9月16日上午11時,桃源仙莊迎來了當天第一批客人。市民趙為民一行八人,從垣曲縣城驅車前來此處為家中老人慶生。桃源仙莊就在新望線途中,離縣城不遠,約2公里路程。

青山下的桃源仙莊
“有啥特色農家菜?”剛到桃源仙莊,趙為民和工作人員魯愛榮先確定菜單。二人站在一排現代化窯洞前,別有一番景致。就在趙為民點菜的同時,他的家人開始在仙莊里閑逛,在窯洞民宿前拍照留念,漫步在野花叢中,坐在棧道欄桿上休息……要是順著小路再往高處走,在一片玉米地旁,可以俯瞰一片桃林和一條平整的公路,遙望縣城城區和四周山脈起伏的輪廓。山風拂過,可以看見在藍天下緩緩轉動的潔白“風車”。
坐落于皋落鄉嶺回村的桃源仙莊,在青山的懷抱之中,已建成現代化窯洞群30余孔,將聚會、聚餐、旅游觀光融為一體,成為嶺回村鄉村振興之路的又一嘗試。仙莊的領班魯愛榮、廚房幫工吉娟娟都是嶺回村村民,她們告訴記者,要不是受疫情影響,生意還要好得多,因為這里離城區近、風景優美、產業豐富。“能留在嶺回村工作,別提有多驕傲了。”吉娟娟說。
來嶺回村的游客,在黨建長廊、廉政文化長廊中漫步,在廉潔之風中感受美麗鄉村的氣息;在奇石博物館里參觀形狀各異的梅花石;在山桃林里蕩秋千,享受青山中的片刻悠閑;在櫻桃、火龍果、葡萄等特色采摘園中體驗勞作的樂趣……在不斷被延長的產業鏈條中,漫山遍野的樹木是嶺回村致富的關鍵。千畝山桃林公園中,山桃花競相綻放,吸引慕名而來的游人;泥土路變柏油路,將游客帶往村子的各個產業園;村民在本村實現就業,將鄉愁留在嶺回,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給村民換來金山銀山。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農耕文化體驗園、生態農業觀光園、農民從業孵化園‘四園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通過田園景點100處、民俗風情100家、康養窯洞100個、花果采摘100園,實現千畝核桃產業興旺、千畝桃林旅游興盛、千棚之村科技興農,真正把‘綠水青山’變為老百姓的‘金山銀山’!”嶺回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常仁科說。
幸福山城中 察細節之美
早上8時30分的垣曲縣城,還有早市攤點,新城大街與七一路交叉口沿街叫賣的小販,帶給了這座城市濃郁的煙火氣。
記者第一次看到“美麗山城 幸福垣曲”的標語,是在帝舜公園中。那是沿山由鮮花鋪就而成的大字,在青山掩映下,顯得格外抓人。就在帝舜公園旁,舜鄉里步行街已現雛形。“21棟單體溜背式退層結構將通過連廊連接,打造合院結構商業體,目前二次結構與裝潢已完成75%,預計明年完工。項目建成后,將為劉張村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其中包括物業管理、保潔、保安等。除此之外,每年還將給村集體創收55萬元,目前已提前預付5年。”舜鄉里步行街項目負責人楊曉峰介紹說。
說起新城鎮劉張村,就不得不提那一棵1200年歷史的古銀杏,它見證了垣曲縣城的發展,是垣曲人的珍貴遺產。“銀杏樹有點像一個精神寄托,許多垣曲人求學、遠行什么的都會來一趟,這樣就好像心安了。”新城鎮副鎮長曹澤韋介紹說。在古銀杏樹的對面,劉張村黨群服務中心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建成后,將提供會議室、服務大廳、老年人活動室、圖書室等,為劉張村村民提供一處休閑娛樂的地方,并加大對老年人的關注力度,打造‘銀杏樹下的黨支部’。”劉張村黨支部書記謝建鋼說。

帝舜公園、青年山公園與亳清河縣城段風景融為一體
告別載滿記憶的銀杏樹,來到縣城東部的垣曲舜鄉城郊森林公園。在這里,市民隨著森林一同呼吸,感受生態城市的脈動。在森林公園門口,一彎明月雕塑承托起遠方青山,藍天白云下,是休閑鍛煉的人群。步入公園,隨著石階往下,在數不盡的樹木中可以看到一塊負氧離子監測屏幕,上面的實時數據直觀顯示著這里的空氣質量。記者看到,在足球場旁跳舞的市民、坐在樹下休息椅上聊天的人們、沿著公園步道騎行的青年……公園內汽車、電動車、自行車有序停放,往來游人絡繹不絕。
夜色漸濃,燈光勾勒出垣曲的輪廓。從高空俯瞰,亳清河兩岸夜景璀璨,如一條光帶升華著這座城市的煙火氣。漫步其中,橋梁、亭閣與一旁濱河西道交相輝映,一邊是緩緩流淌的河流滋養著城市的根脈,一邊是絡繹不絕的人流和統一規劃的小攤蓄積著城市的煙火氣。“城市建設的中心是人,落腳點在‘城’。要想便民利民,就要讓城市里處處有公園,市民一出來就有休閑娛樂的地方,再通過科學管理,為流動商販‘安家落戶’,既維護了市容,又留存了煙火氣。”垣曲縣住建局辦公室主任車大鵬說。
然而,就在數年前,亳清河縣城段哪里是如今的水美景美,目之所及,不是亂石灘便是臭水溝。為將這“龍須溝”變成“繁華地”,垣曲縣決定對全長48公里的亳清河實施4.1公里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共建成6座橡膠壩、2座液壓壩、15座跌水堰、4道截潛流,蓄水面積12萬平方米,蓄水量20萬立方米,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綠化樹種60余種,大大提高了河道防洪能力,改善了河道水質和河道生態環境。治理長度達1.4公里的亳清河縣城段,由此從爛河灘變成了頭上增蔭、腳下增綠、身邊增景的休閑娛樂打卡地。而亳清河,也在2018年獲批“國家水利風景區”。這“嘩啦啦”的流水聲,也在高歌垣曲的發展。
如今,走在垣曲縣城,處處透著生態的美,在每一處山坡上,都能看到城市發展的新姿態。正如路旁穿上新衣的配電箱,藍天、白云、風車、中條山……每一處與縣城有關的美景,都被畫筆描繪在了城市的細節當中。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