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資源產業化開發 景觀文化性塑魂

聞喜交出文旅融合發展的特色答卷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9-20

今年以來,在省委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聞喜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省委提出的“努力打造國際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為指引,聚焦市委“打造知名旅游強市”的目標定位,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搶抓“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有利契機,按照“1146”發展戰略,發揮優勢、主動作為,以文化建設帶動旅游開發,以旅游開發促進文旅融合,把聞喜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知名旅游強市”建設進程中交出了具有聞喜優勢的特色答卷。

旅游規劃制定文化注魂

優化文旅融合發展新機制

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是新時代旅游供給上的創新,是旅游業推動經濟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

聞喜縣按照省、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部署要求,實施“黨政統領,雙臂出拳”,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為雙組長的聞喜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一把手掛帥,強力推進全域旅游創建工作;堅持各系統聯動、多部門聚合,制訂出臺了《聞喜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對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各成員單位的工作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責任壓實;前瞻性謀劃,高起點布局,邀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專家組編制并通過了《聞喜縣2022年—2035年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制定了《聞喜縣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健全優化了機制,明確了將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新經濟增長點優先發展的方向;著重資源賦能,致力名牌創建,對山西建龍鋼鐵文化創意園實施4A級景區打造,對中華宰相村景區、陳家莊紅色革命景區、嵋嶺龍垣養生谷景區進行3A級景區創建,全方位提升全域旅游高等級景區供給。

以上措施,加快促進聞喜縣旅游從“景點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轉變,促進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全面增強旅游發展新功能,構建聞喜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重點項目建設文化立根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景觀

在文旅融合發展重點項目立項建設上,聞喜縣委、縣政府錨定“傳統文化景觀古跡”和“新興文化發源地”兩個重點,做到傳統資源提檔升級與新資源整合創建“雙拳發力”,并駕齊驅。

投入4991萬元實施中華裴氏家風家教館(中華裴氏宰相文博館)建設項目,目前一期土建工程主體已完工、二期布展工程已完成招投標,布展工作已啟動,預計年底完工;投入800萬元實施陳家莊革命遺址保護修繕工程建設項目,預計年底交工;投入5億元興建占地113.59畝,集旅游、休閑、文化、商購、餐飲等于一身的大型文旅綜合體涑水小鎮建設項目,計劃年底完工;總投資3000萬元建造占地面積達6650平方米的聞喜縣玻璃文創館,該工程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中;投資800萬元實施包括景觀廣場、步道、停車場、游客中心、拜殿和享殿擋土墻,裴晉公祠廣場改造等子項目在內的中華宰相村景區提升工程,預計年底竣工;投資5700萬元新建包括室內裝修及配套設施安裝,室外道路及場地硬化、綠化、景觀、地下管網、消防工程等在內的文化創意園項目;投資7800萬元實施包括展陳區、教育與服務設施區、藏品庫區、藏品技術區、行政管理區、附屬用房等在內的聞喜商湯文化博物館建設項目……

這些項目的竣工落成,將與紀念介子推的忠孝文化敬仰地北垣五龍廟、崇拜農耕文化鼻祖后稷的吳呂村姜嫄廟、崇拜儒家文化鼻祖孔子的縣城黌宮、崇拜道家文化的五里頭村三清觀、崇拜佛教文化的西邱村法顯寺、禮元董父豢龍池、酒務頭商代高等級貴族墓葬群等文化景觀,一線串珠,連點成片,形成覆蓋全縣的文旅融合文化景觀,繪就出一幅全域旅游的多彩圖景。

全媒體文旅宣傳文化賦韻

構建文旅產業推介新平臺

聞喜縣積極搶抓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機遇,立足資源優勢,盯緊目標客源,加強旅游營銷策劃,采取舉辦節會活動、制作旅游產品、進行線上宣傳等多種形式開展系統性宣傳推介,努力提升全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充分展現“中華喜城 宰相故里”的品牌形象。

成功舉辦山西省廣場舞大賽,全省11個地市的20支隊伍、600余人前來參加,在吃、住、行、賽中全方位宣傳展示了聞喜;積極參加國家、省、市大賽,展示聞喜縣優秀文化,編排的節目《少年中國鼓》入圍第十九屆全國“群星獎”決賽,《老區情懷》入圍山西“杏花獎”復賽;參加全省“山西好風光”短視頻展播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視頻、快手、微博、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視頻號等平臺發布“中國十二時辰”主題海報和宣傳聞喜視頻300余條,點贊率達20萬人次、轉發率在全市排名第三;開設常年性文旅電視節目板塊《尋文覓旅》,現已制作播放28期;印制《聞喜文旅寶典》宣傳冊,在酒店、車站等人流量大的場所發放1萬余冊;借助中國旅游日、國際博物館日、世界文化遺產日等契機,展示聞喜文旅融合名牌亮點,讓人民群眾近距離感受和了解聞喜文化;實施“文化進校園”工程,按照“一校一品、一班一特”的整體布局,將該縣戲曲、書畫、器樂、非遺等文化藝術帶進校園,讓中小學生從小接受聞喜優秀文化熏陶,為非遺文化傳承夯實人才基礎;推進實施“文化六進”工程,已建設東城社區“河東書屋”1個和星程酒店、聞喜大酒店、聞喜高鐵站“聞喜讀書+非遺角”3個,展示宣傳該縣優秀文化和非遺產品;開展春節送春聯、剪紙和文化節目表演活動,營造出春節期間濃郁的文化氛圍;七里坡山楂花節期間,把花節中的花海美景、時裝秀、特色美食、節目表演、特色農產品攝入鏡頭,進行線上直播,讓疫情下的七里坡山楂花節傳遍四面八方;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舉辦“中華喜城 宰相故里”聞喜人游聞喜活動;落實“旅游+”線路規劃,開辟鄉村文化游、歷史文化游、工業文化游、紅色文化游、家風文化游、非遺文化游、特色賞花游6條旅游線路,打造出具有聞喜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產品,刺激帶動了縣域旅游業和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成功舉辦聞喜縣首屆非遺民俗文化美食節活動,在宣傳該縣嬰幼兒服飾、根雕、剪紙、草編等非遺文化的同時,還展示了該縣特色美食,共有百余家商戶參與活動,吸引8萬人次前來參觀游玩,拉動消費300余萬元;開展大學生研學游活動,組織返鄉在聞大學生、聞喜縣省校合作大學在校生、來聞參與社會實踐的大學生到中華宰相村、陳家莊紅色革命教育基地、聞喜煮餅和聞喜花饃生產企業參觀學習,感悟家鄉文化,激發“興聞”熱情,推動該縣文旅融合發展宣傳推介向更高層級輻射延伸。

非遺項目申報文化溯源

注入文旅融合發展新活力

近年來,聞喜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大力實施非遺傳承保護、文化記憶工程等,把非遺傳承保護作為文旅產業的重要內容,積極謀劃,狠抓落實,不斷推動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

為進一步加大文化保護傳承力度,聞喜縣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基本方針,啟動實施了非遺“1352”保護工程,即申報評選國家級非遺項目1家,省級非遺項目3家,市級非遺項目5家,縣級非遺項目20家,全面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目前,該縣完成了第四批縣級傳承人評選,確定了29個縣級傳承人;完成了申報第六批市級項目工作,推薦申報柿子醋、聞喜棗蛋、聞喜柿餅、聞喜蔥花餅等非遺項目參加市級評選。

加強文物保護文化凝心

夯實文旅融合發展新根基

在文物保護開發上,聞喜縣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報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宣傳展示聞喜文物古跡,增強全縣人民的歷史文化認知度和自豪感。

做好館藏文物展覽,強化相關人員文化素質培訓,改善館藏文物陳列布局,豐富展覽活動,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產品服務。摸清文物底數,完成了對全縣10鎮2鄉184個行政村的石刻文物與低級別文物全面普查工作,共普查登記低級別文物720處、石刻242處,為下一步做好保護工作提供了準確依據。爭取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260萬元,對東宋南堡門、西郭戲臺、東趙戲臺等19處受災文物進行保護修繕。興建紀念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楊深秀的“楊深秀紀念館”,已完成文物本體修繕,正在修建管理用房和附屬設施,建成后將成為聞喜文旅融合發展的又一個近代史文化景點。前段時間,上郭城址發掘出土了仰韶時期的石雕蠶蛹及春秋早期大量陶范,證實了聞喜縣上郭村與邱家莊村一帶埋藏著兩周時期古城及墓地的大型遺址群,隨著考古成果的問世,進一步證實上郭城址即古曲沃城。這些工作的完成,進一步印證了聞喜具有的重要歷史文化地位,凝聚起全縣人民參與文物保護、傳承發展歷史文化、促進文旅融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本版圖文均由《今日聞喜》編輯部提供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