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9-02
記者 李宏偉
“孩子在幼兒園大班這一年變化比較大,不僅養成生活方面許多的好習慣,而且還逐漸有了學習方面的素養。孩子還在各種游戲課程中,習得數、量、形、空等數學知識,鍛煉了手眼協調能力,培養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專注力。今年他上一年級了,我很放心。”萬榮縣示范幼兒園家長王建榮高興地說。
又到一年開學季,如何讓孩子們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是每個家長所關心和關注的家庭大事。尤其是幼小銜接,受眾是兒童,重點在銜接,重中之重是幫孩子們邁好入學的第一步,走好求學之路。今年以來,作為我省幼小銜接試點縣,萬榮縣教育局頂層設計,廣泛宣傳,上下聯動,多維督導,扎實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工作,構建高質量學前教育體系,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形成“幼小科學銜接”的良性循環,得到廣大家長的好評和社會的肯定。
送好最后一程 接好第一站
“小小傳話本,成長大道理。在幼兒成長過程中,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認知能力、表征能力,隨著孩子進入更高的班級,傳話的表征就逐漸深入,但都和日常生活相關,并且融入了教學當中。”在萬榮縣示范幼兒園,老師們在開展幼小銜接專題研討會,針對孩子的成長量身定制他們成長的實踐課程。
教育是習慣的培養,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在幼小銜接中,該園聚焦幼兒一日生活,開展了生活小達人、自主取餐等有趣的活動,幫助孩子們做好各方面的生活準備。同時,面對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差異,該園緊緊抓住“課程重構”這個“牛鼻子”,以非智力因素為重點,圍繞四個方面的準備與適應,重構幼兒園與小學低年級的課程。幼兒園方面突出課程故事,讓孩子們在參與過程中學會了自主探究,主動學習。小學低段則以游戲化教學為抓手,調整了教學方式,重構了課程,比如“紙牌對對碰”,讓孩子們將圖片字形生動匹配,原來枯燥的課堂變得豐富和有趣起來。
園長王麗萍說,幼小銜接工作,主體是幼兒園和小學,受眾是兒童,關鍵在“銜接”二字,幼兒園向前“進”一步,小學向后“退”一步,銜接的契合點就產生了。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兒童早期成長過程中一次重要的轉折。學齡前兒童在進入小學以后,會感到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相比有著方方面面的不同。
萬榮縣示范小學在具體工作中,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發展規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助力孩子跨過幼小銜接的門檻。在開學初,該校創設了與幼兒園相近的教室環境,幫助學生熟悉校園環境,讓學生融入小學生活,更加平穩快樂地度過幼小銜接階段。該校通過多種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適當地調整孩子的作息規律,家校合力,幫助學生做到早睡早起,在家吃好早餐,上學不遲到,讓學生逐步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的作息轉變。該校通過在“開學第一課”上的自我介紹、制作名牌、才藝展示等活動,幫助初入學的學生相互認識,讓孩子認同所在的班級,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有助于兒童開啟美好的小學生活以及感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
“幼小銜接就是要營造和諧共進的教育梯級成長模式。通過幼兒園的精心培養,夯實孩子們入學的基礎,順利送孩子走上小學的學習之路。小學是每個孩子們學生時代的開始,做好接的工作也很關鍵,只有相互聯合、相互銜接、雙向教研,才能促進孩子們不斷成長。”萬榮縣幼教股股長王宏麗說。
協同研訓 尋找銜接共同點
課上,孩子們在跳“田字格”的趣味游戲中,逐步感知和認識“田字格”。現場,縣教育局幼小銜接領導小組成員、5對試點學校及幼兒園的教師在聽公開課。這是該縣建立幼兒園和小學“雙向銜接”機制、開展雙向互動的場景。
去年以來,萬榮縣組織5所縣直幼兒園與5所縣直小學“兩兩結對”,開展了10場“幼小科學銜接聯合教研”活動。全縣800余名教師及家長,走進課堂觀摩,暢談思路想法,共商銜接大計,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
“教學過程中,小學有小學的角度,幼兒園有幼兒園的出發點,雙方在理念上有沖突肯定難免。”王宏麗認為,正視這種沖突,是解決幼小銜接的關鍵點,現在雙向協同教研并不是要互相妥協,而是要找到科學銜接的機制和焦點。試點采取“一對一”結對的辦法來實施。所有結對的幼兒園與小學都是近鄰關系,孩子幼兒園畢業后,多數會直接到結對的小學就讀,這讓銜接的情境更加真實了。
縣示范幼兒園和縣示范小學是該縣科學幼小銜接的結對園校,兩校通過建立聯合教研機制,明確了幼兒園、小學、家長在協作過程中的主體責任、銜接要點、配合事宜,一系列的學習培訓、聯合教研,讓老師們吃透了政策,明白了“零起點”不是“零基礎”,“零起點”也不是“零準備”,而是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讓每一個孩子都學得會、學得好、學得起。
通過“雙向教研”的碰撞,兩校在教學中也是不斷創新,得到了不斷提高。縣示范幼兒園嘗試有趣的“快樂課間十分鐘”活動,讓孩子在生活中逐步學會對集體規則的理解和遵守,逐步建立起事件與時間之間的聯系,形成有序、安全、快樂的“有趣的十分鐘”。縣示范小學則從空間布局上作了調整,班級空間上突出自主合作,公共空間上突出探索體驗,戶外空間上突出實踐成長。比如,室內設立了游戲區、讀寫區、美術創作區,室外地面上繪制了九宮格、跳格子等游戲區域,為孩子們營造舒適的過渡空間。
萬榮縣教育局副局長廉振榮表示,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要回歸教育的本心,要堅持“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把銜接教育的價值定位為兒童可持續發展,注重兒童學習能力、學習品質、身心健康的培養。
家校合作 助力走好第一步
幼小銜接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家長的同頻共振。對于這個問題,該縣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縣教育局要求把幼小銜接基礎性工作做好的同時,各校要加強面向家長的宣傳,引導家校共同來“減負”,致力于做好銜接工作。
在幼小銜接工作啟動之初,縣教育局就給試點小學布置了拼音教學零起點的“規定動作”,提前給大班家長做輔導,緩解入學焦慮。
縣示范幼兒園專門舉辦以收集問題和困惑為目的的家長會,發放了“幼小銜接”專題調查問卷,形成問題清單,并梳理出解決方法,有針對性地答疑解惑。利用微信平臺,設立家長微課堂,用專業說服家長,用溫度打動家長。縣示范小學開展了家長志愿者活動,讓家長走進課堂體驗,聽小學老師講,通過理論加實例的形式,傳遞科學銜接知識,逐漸消除了家長的顧慮和擔心。另外,兩校還成立了“幼小銜接幫幫團”,小學老師進園向家長宣講,分時段開展家長、兒童銜接教育,實現了資源跨界,助力家校共育。
縣城關小學的“家長學校”是該校非常重視的一堂課。開學初,學校會召開一年級新生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學校辦學文化,由思政處組織各班班主任就學生的心理、作息、安全、習慣培養等方面給出一些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同時,學校還會通過家長學校、微信推送、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加強幼小銜接教育教學的宣傳,及時與家長溝通,緩解新生家長的焦慮,家校攜手幫助孩子順利銜接。
去年以來,該縣先后組織全縣1000余名幼兒、小學教師及10000余名家長,觀看了教育部制作的宣傳片《科學做好入學準備》。通過學習,幼兒教師明確了如何做好“身心、生活、社會、學習”四方面準備,小學教師了解了幼兒認知規律,家長樹立了正確育兒理念,實現了三方的高度統一。同時,通過宣傳欄張貼、微信平臺發布、教師家訪等形式,發布宣傳《致全縣幼兒家長的一封公開信》,讓廣大家長明確了“小學化”傾向的危害,了解了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的課程安排和進度,緩解了焦慮情緒,促進了家園共育。
上下合力 扎實推進銜接
今年來,萬榮縣通過先導性、全局性、科學性的頂層設計,構建幼小銜接的方向航標,成立了由縣教育局黨組書記黃俊才任組長,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幼教、教育、教研等股室共同參與的幼小科學銜接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實施方案》,從幼兒園入學準備、小學適應教育等五個版塊,明確了“為什么銜接”“銜接什么”“怎么銜接”等命題,明確幼小銜接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保障了工作精細化、具體化、可操作化。
為了將科學幼小銜接做實做細,該局打出活動推進、分類施策、專項治理的“組合拳”,凝聚起幼小銜接的強大合力。一是指導五所試點園分年齡段制定了《“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實施細則》,將“身心、生活、社會、學習”四方面有機滲透于幼兒園三年保教全過程,并在各片區內試運行,9月份在全縣全面推廣。二是指導五所試點校制定了《一年級幼小銜接實施細則》,強化以兒童為主體的探究性、體驗式學習,為兒童搭建成長適應的階梯。三是走鄉入戶,糾正家長“拔苗助長”的錯誤做法,引導家長尊重幼兒成長規律,關注幼兒全面發展。
同時,萬榮縣教育局實施《幼小科學銜接專項督導實施辦法》,實行責任督學“全覆蓋”。細化督導內容,一月一督導,一督導一反饋。及時糾正違規現象,解決瓶頸問題,保障幼小科學銜接順利推進。截至目前,共開展兩次“全覆蓋”專項督導,現場糾正違規現象25條,下發整改通知書15份,解決實際問題100余條,形成了“發現問題、糾正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性督導機制,幼小銜接高效推進,人民滿意度持續攀升。
“幼小科學銜接,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事關廣大幼兒的終身發展。面對千斤重擔,敢為人先的萬榮教育人,將以‘闖’的精神、‘干’的勁頭、‘實’的作風,為全省幼小銜接貢獻萬榮擔當、萬榮作為,推進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黃俊才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