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8-19
記者 魏 濛
離9月的新學期開學越來越近了,放了兩個月暑假的孩子快要重返學校了,但家住市區尚東城的王女士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最近幾天,她一直為即將小升初的孩子憂心忡忡,因為孩子在暑期胖了10多斤,眼睛也近視了,在前幾天體檢時這兩項均不合格。
和王女士有一樣煩惱的家長不在少數。資料表明,兩個月的暑假,有孩子竟然能長胖七八公斤。《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在我國,6歲到17歲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高達19%,而6歲以下的兒童超重肥胖率為10.4%。最近一次全國學生體質調查發現,我國學齡期兒童超重肥胖人數已經達到了3400萬。
不少人都認為小胖墩是可愛的象征,殊不知小胖墩也有大煩惱。因為太胖要控制飲食,為了吃飽肚子盛飯時使勁壓緊壓平;因為體型超寬,總是買不到合適的褲子,不是太小就是太短;因為行動不夠靈活,常被冠以各種外號……面對“小胖墩”的煩惱,我們怎樣讓這群孩子甩掉多余的“肉肉”,找回和同齡伙伴一樣的快樂?
慢性病向“小胖墩”襲來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富足,家長唯恐下一代輸在起跑線上,在飲食方面不遺余力地為孩子們補充營養。有些孩子攝入過多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加之體力活動越來越少,久坐不活動等不良生活方式,致使我們周圍出現越來越多的肥胖兒童。
家住運城學院南苑的壯壯從小胃口就好,今年雖然只有13歲,但身高1.6米的他體重已經達到185斤。壯壯從小跟著老家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老一輩都希望孩子長得胖一點,盡管壯壯體重已經明顯超過同齡人,老人還是把“小孩子就要胖乎乎的才可愛”“胖一點好,有勁,健康”掛在嘴邊。
沒想到年初,壯壯出現了口渴、易疲乏、精力不集中等癥狀,爸媽帶他來到醫院就診。經檢查,壯壯不僅有高血脂,而且血糖值超過正常值不少,被診斷為糖尿病,需吃藥治療。
壯壯的情況并不是個例,在醫院門診的診療中這樣的小患者為數不低。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主任醫師張玉介紹,肥胖兒童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兒童的3.9倍,而肥胖兒童發生高血脂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兒童的4.4倍,發生高膽固醇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兒童的5.8倍。這些常見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在體重超重的孩子身上已經很常見。
也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正值長身體的時候,多吃一些無所謂,小時候胖不代表長大后也會胖,于是對孩子的身材過于寬容,而這往往會對身體造成很多危害。
張玉介紹,兒童慢性病會導致嚴重的健康損害。以兒童原發性高血壓為例,肥胖是其主要危險因素,且伴隨多種代謝異常,尤以胰島素抵抗為特點。兒童長期血壓上升可引起心臟、血管、腎臟等器官損害,同時增加成年期心血管重構風險。同時,張玉還提醒,過量的脂肪細胞除了在體內儲存能量,還具有儲存雌激素的功能。讓很多“小胖墩”家長后悔莫及的是,肥胖會影響青少年青春期的發育。一般而言,肥胖女孩胸部發育和月經來潮的時間相對會早一些;男孩胖的話,性發育可能相對略滯后一點。
肥胖對兒童的危害不可小覷
兒童期單純性肥胖癥已成為危害孩子健康的問題之一,肥胖不僅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和煩惱,對于青少年身心健康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和危害。
張玉介紹,臨床研究發現,超重和肥胖兒童中,30%患高血壓,43%患血脂異常,67%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損,16%患脂肪肝。超重、肥胖兒童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分別是正常體重兒童的3.3倍、3.9倍;肥胖兒童成年后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兒童的2.7倍。正常兒童、超重兒童及肥胖兒童的兒童代謝綜合征患病率也逐漸升高,兒童期至成年期持續肥胖的人群發生代謝綜合征的風險是體重持續正常人群的9.5倍。一連串數字顯示這著實是一個不小的比例,給不少家庭帶來煩惱。
肥胖不僅是體重的增長,嚴重的還可能導致“三高”、Ⅱ型糖尿病、性早熟等一系列問題,影響著孩子的生長發育。同時,“小胖墩”在生活中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嘲笑、歧視,進而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乃至帶來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正視“小胖墩”問題,及時干預,已是當務之急。
在市區南風廣場內,一群孩子正在玩輪滑。其中一個比同伴稍胖的男孩努力彎下身子,兩條小胖腿奮力滑著,圓圓的臉蛋上全是汗水。他的父親告訴記者,孩子今年9歲,由爺爺奶奶帶大。老人慣孩子,想吃啥就買啥,漢堡、可樂、炸雞腿都是日常食譜。結果,孩子就像吹氣球一樣,1米多的身高,體重卻一度達到50公斤。被醫生診斷為肥胖癥后,他們根據醫生的指導,除了在飲食上科學合理搭配,減少孩子吃快餐的數量,還根據孩子的情況和興趣制定鍛煉計劃,并陪著孩子一起鍛煉。經過這一個暑假的運動鍛煉,孩子減了近20斤,一家人都很高興。
“以前孩子走路沒走兩步就氣喘吁吁,光用鼻子呼吸不過來,還要用嘴巴喘氣來輔助,甚至連睡覺的時候也張著嘴,小小年紀還打呼。目前,孩子經過一個暑假養成了合理飲食的習慣,再加上鍛煉,不光晚上睡覺不打呼嚕了,和同學一起玩也能跟上,不掉隊了。”孩子爸爸一臉欣慰。
綜合施策從源頭上預防
小胖墩的增多是肥胖相關基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遺傳因素外,飲食行為不健康、不吃早餐、早餐營養質量差;飲料飲用率和飲用量上升;在外就餐頻率增加;膳食因素膳食模式不合理,脂肪供能比偏高,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消費偏高;身體活動不足,靜態活動增加都會增加孩子肥胖的風險和幾率。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淀粉類和肉類食物是很多胖孩子平時的最愛,他們很少吃蔬菜水果,更抵御不住油炸食品和冰淇淋、飲料等甜品的誘惑。
“小胖墩”的出現實則是生活觀念和行為習慣的問題,大多出現于那些對體育重視不夠、飲食習慣不夠科學,以及父母沒有做好示范的家庭,也是長期不良生活方式的必然結果。要從根本上遏制“小胖墩”現象,張玉建議家庭層面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科學育兒。肥胖具有一定的遺傳性,母親從孕期就要開始重視。如果孕期使勁增加營養,越到孕后期,胎兒脂肪細胞發育得越快,這一階段如果營養過剩,孩子出生后成為肥胖兒的幾率非常大。
營養平衡。飲食因素是導致孩子肥胖的主要因素。因此改變不合理的膳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利于改善孩子肥胖的發生率。一日三餐在保證營養的同時,盡量減少零食、高糖、高脂和高鹽食品的攝入,父母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飲食,尤其要控制漢堡、甜飲料、餅干、油炸食物等高熱量食物,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各種豆類、新鮮果蔬、魚肉蛋奶、全谷物食品等。父母在飲食上嚴格把關,以身作則,做好監督,一旦發現孩子挑食偏食、過量飲食,應及時糾正。
科學運動。生命在于運動,肥胖的孩子更需要減脂。重視體育,將之放在與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引導孩子從小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有一項或幾項熱愛的體育項目,并從中找到成就感。在引導孩子運動時,家長們需要注意制定計劃,科學運動,勞逸結合,循序漸進,興趣指導。尤其家長要起到帶頭作用,晚飯后與孩子出門走走、跑跑步、逛公園、爬爬山。切不可一家人晚飯后就抱著電腦或電視,在沙發上待一晚。閑暇時間,可同孩子做家務。
良好睡眠。睡得太多太少都會造成肥胖,因為睡眠不佳會影響與食欲和飽腹感有關的激素。良好的睡眠不僅有助于孩子的智力發育,更對孩子身體的生長發育起到關鍵作用。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固定起床和睡覺的時間。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保證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兒童的睡眠時間應至少在9個小時以上,睡前喝一杯牛奶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