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8-12
今年以來,新絳縣堅持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聚焦市委建設“一區兩城三強市三高地”目標定位,持續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按照縣委總體決策部署,堅持系統觀念,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的要求,全力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抓項目建設
經濟動能發展強勁
搶抓機遇謀項目。緊盯國家宏觀政策和產業發展趨向,前瞻謀劃包裝一批符合產業政策、“雙碳”目標和轉型要求的重大項目,做細做實建設項目、重點工程項目、專項債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四張清單”,共謀劃151項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達1044.43億元,涵蓋產業、社會民生、基礎設施等領域。
內培外引招項目。積極推動本土企業二次創業,全力招引外來企業投資興業。持續開展招商線索征集行動,緊盯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圍繞產業轉型、基礎設施、重大民生等領域,統籌推進長板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展會招商,組織開展招商推介活動,做好招引項目的全程跟蹤服務,目前共簽約項目25個,總投資121億元;開工24個,到位資金11億元,完成任務的81.5%。
迎難而上攻項目。大力推行縣級領導“一聯五”和“一包六保”推進機制(包工程,保進度、保開工、保建設、??⒐?、保質量、保安全),增強時效意識,著力提升項目成熟度。今年以來,4個省級重點項目正加緊施工;9個全市“1311”重大工程項目完成投資7.7億元,占全年的57%;全縣44個新建項目中,有26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投資6.18億元的中圣清潔能源熱電聯產、投資2.23億元的高義鋼鐵年產200萬噸高爐礦渣超細粉等21個項目竣工投產。
抓工業優勢
轉型升級拓展強勁
落實省、市開發區工作推進會要求,按照“雙柱立區、六業強壯、組團布局、鏈式發展、產城融合、強基擴容”的思路,全年力爭產值突破500億元,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打造一個千億級開發區。
“雙柱立區”就是要持續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開發區“兩大支撐”。
“六業強壯”就是要做大做強“精品鋼、焦化、綠色建材、新材料、新裝備、新業態”六大產業。
“組團布局”就是要按照“一區四園”來優化布局,即精細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園、新材料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高義精品鋼產業園、威頓綠色建材產業園,每個園區中都由一到兩個龍頭企業來引領,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鏈式發展”就是要圍繞精品鋼、焦化、綠色建材等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成長型產業,致力做好建鏈、強鏈、補鏈大文章,全面提升開發區產業級次、產業規模和綠色競爭優勢。
“產城融合”就是要把縣城建成開發區的配套服務保障基地,為開發區提供醫療、教育、居住、消費、娛樂和研發等各種需求,以使開發區大大減少服務設施占地,騰出更大空間用于產業發展。同時,開發區的強大強壯,將為城市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強基擴容”就是要抓住國家適度超前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機遇,抓好地下綜合管廊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開發區的承載能力。
按照以上工作思路全力打造開發區建設升級版,實施智慧園區、道路建設、雨水管網改造、標準化廠房建設等項目,進一步優化園區功能。持續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實施工業項目“零距離、零收費、零延遲、零投訴”服務機制。同時,加快開發區擴區步伐,由現在的14平方公里擴大至24平方公里。今年一季度,新絳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省56個縣管工業類開發區中排名第3。
抓現代農業
鄉村振興聯動強勁
按照市委提出的“努力繪就運城農業現代化的壯美畫卷”要求,“十四五”期間,新絳要爭創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國家現代化農業產業園。
協同發展優質高效主導產業。實施“五十六百”特優發展戰略,推進“二五八”鄉村振興工程,開展“一五二五”強農富民計劃,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全市當標桿、全省站前列。堅持穩糧保供,嚴守耕地紅線,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75%;30.3萬畝小麥總產量達1.23億公斤,實現豐產豐收;37.3萬畝玉米夏播全部播種到位。
多措并舉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讓更多農戶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新增土地托管5萬畝。提升農民合作社質量,推動合作社規范率達到60%。積極培育綜合性社會化服務組織,創建一批農業特優標桿示范社。
堅持不懈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應用。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與科研院所合作建設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加強優質品種繁育引進推廣。深化省級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建設,做好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加強新型經營主體能力提升培訓,充實基層農技服務力量。建設機械化集成示范基地,打造更多綠色優質農產品。
抓文旅商貿
服務產業提質強勁
培育文旅特色產業。落實市委提出的創建絳州古城5A級景區要求,以絳州古城為載體,以創建5A級景區為手段,以古城保護和活化利用為目的,叫響新絳“晉國古都、天下雄郡、華夏樂城、三晉名州、荀子故里”五塊金字招牌,讓千年古州熠熠生輝。目前,正編制5A級景區創建規劃,投資6億元的古城景區基礎設施項目已開工建設。
提標改造旅游公路。建設“城景通、景景通”的全域旅游交通體系。
加強文物保護。修繕陽王稷益廟、南頭觀音殿等文保單位。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做優做強“絳州文齋”品牌,開展“五個一批”惠民活動,建成開放圖書館,繼續建設“河東書房”,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全方位開展文旅宣傳推介。持續辦好農民豐收節、萬安桃花節、城隍廟會等節慶活動,著力提升新絳文旅知名度。
加快商貿物流擴規轉型。依托汾河灣市場、西曲蔬菜批發市場,謀劃布局建設物流配送中心,打造服務晉南的五金交化產品物流集散地、鮮活農產品智慧冷鏈物流集散地;積極建設網絡貨運平臺,提檔升級交通運輸業;推動新城夜市劃行歸市,打造夜間消費場所;謀劃實施“七十二行城”建設項目,培育消費新業態。
增強服務業發展質效。實施服務業提質增效十大行動,積極發展廢鋼回收加工產業,落實汽車消費專項補貼政策,鼓勵綠色智能家電下鄉、以舊換新,促進批零住餐等傳統商貿服務業提質轉型,實現村村通郵、快遞進村全覆蓋。開展入庫摸底調查,落實“升規入統”企業激勵配套政策,做到應統盡統。據統計,上半年新絳縣批發業銷售額完成30.31億元,同比增長25.2%。其中,月度入庫企業新中宇公司拉動批發業增長15.7個百分點,貢獻作用突出;零售業銷售額完成7.08億元,同比增長8.0%,海泉超市、安龍超市銷售額同比增長23.4%,拉動零售業增長26.3個百分點;在6家新入庫餐飲企業的拉動下,餐飲業營業額完成2.46億元,同比增長3.0%。
抓財稅服務
稅費減免提效強勁
新絳縣財稅部門認真落實落細制度性減稅降費政策,持續釋放減稅降費政策紅利,助力實體經濟“輕裝上陣”。
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著力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延長階段性稅費緩繳、擴大地方“六稅兩費”減免適用主體范圍、降低企業社保負擔等新的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積極開展增值稅留抵退稅及小規模納稅免征增值稅工作,確保符合稅費優惠條件的企業“應享盡享”,為企業紓困解難、降本增效。上半年,累計為各類企業辦理留抵退稅4300余萬元,惠及企業94戶次;為全縣企業辦理各項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繳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稅費6500余萬元,惠及企業2000余戶次。
落實收費目錄清單。加強與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執收單位的溝通聯系,落實好涉企降、免費政策。對國家規定清單目錄之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一律不予收取。對該縣涉及的省級以上11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按最低標準收取。
落實房租減免政策。對全縣范圍內承租國有房屋和行政事業單位權屬物業的60余戶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3個月房租。
落實穩崗就業政策。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2022年度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由60%提高至90%,實現穩預期、保就業。
落實政采扶持政策。政府采購繼續向中小微企業傾斜,通過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等措施,最大限度讓市場主體享受政策紅利。
通過以上各項政策的實施,使企業負擔減輕、經營效益提高、稅基擴大,為拉動今年財政收入的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