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一池錦鯉躍“蒲”門——水生態修復治理的“永濟實踐”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8-08

本報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湖波泮淼不知遠,澄作汪汪千頃波。”

“曉披五老峰上云,晚釣伍姓湖中鯉。”

“每夏荷花盡發,瀾若霞景,雜以綠萍紅蓼。”

……

曾幾何時,古人筆下的伍姓湖水波瀲滟、風光旖旎;又幾何時,水少水臭令人噓唏不已。如今,得益于治水興水的穩步實施,伍姓湖正通過生態修復工程逐步恢復昔日風光,黃河岸畔提質增效的現代漁業新格局風生水起……

生態治水,河湖蝶變——

作為“生態”的錦鯉替代水產養殖

在伍姓湖北部水域,蘆葦依依、水鳥翩翩,湛藍的湖水與環湖大道兩旁滿樹金黃的金葉榆相互輝映,煞是好看!正在緊張施工的塑木棧道、觀景臺,已是呼之欲出。

“這是岸坡與濕地生態修復項目的A區云蘆驛,將對沿湖的蘆葦區域進行整體規劃,建設5.69公里的生態護岸。在保護原生態蘆葦基礎上,又設計搭建1個T型親水平臺、1條親水步道、1條親水浮橋和4個生態浮島,通過連通湖濱帶水面,既能提高護岸凈化和美化能力,又能體驗別樣風情的‘漁舟唱晚’。”永濟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景文說,“工程去年8月開工,現各部分基礎設施正同步進行,預計11月底項目竣工。”

總投資4700余萬元的岸坡與濕地生態修復項目,主要包括A區云蘆驛生態護岸工程、B區山水間濕地修復工程和C區牧歌坊濕地科普展館工程這三部分。站在A區云蘆驛觀景臺向南眺望,與B區山水間、C區牧歌坊遙相呼應。

來到C區牧歌坊,一臺挖掘機正拆除外圍管護房,占地2000平方米的原微流水養殖場——魚孵化車間被加緊拆除,全省面積最大、設施一流的濕地科普展覽館已初具雛形。

“我們先是拆除館內的電線桿、管理用房等違規設施,隨后對展館主體進行改造升級、內飾裝修,8月底就能投入使用。展館分為人文、生態、科普三大板塊,共計11處亮點,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伍姓湖的文化底蘊。”王景文說。

與展館一體布局的,還有新建成的休閑游覽區。沿著新建的觀光棧道,兩側栽植的玫瑰花正拔節生長,錯落有致;曾經的百畝羅非魚塘已成為各色錦鯉聚集的大觀園,魚兒時而向上撲食、時而向下沖擊;水面上的成群野鴨你追我趕,好不愜意!

“人工水產養殖,其飼料對水質有一定的污染,對伍姓湖這一濕地自然保護區造成影響,已經全面取締。現在的生態水產養殖,既能改善水質、又具備觀賞價值。”王景文說。

山水林田湖草沙,在這個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中,水是最靈動、最活躍的元素,是生態系統得以維系的基礎。由于自然歷史和人為原因,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全省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濕地自然保護區——伍姓湖水量減少、水質惡化不斷加重,生態治理勢在必行。

目前,中鐵環境聯合環保部華南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單位以伍姓湖為依托,建立試驗基地和水質化驗中心,共同開展微納米曝氣國產化實驗研究,積累試驗數據,探索底泥原位修復技術,進行相關設備研發,形成集治理、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工作格局,為湖泊生態修復提供新思路、新方式。

“微納米曝氣作為一種新型的曝氣方式,其氣泡粒徑較小,上升速度慢,可以在水中停留20多天,持續給水體供氧,破裂后產生大量羥基自由基,并輔以微生物菌劑,可加速分解底泥污染物。”中鐵環境西安研究院院長徐曉妮說,“我們還將進行人工造島,加速湖面水微循環,再放入挺水植物、沉水植物、軟體動物來凈化水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系統闡釋了保護黃河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作用,強調了“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2017年至今,永濟市投資2.23億元,啟動實施伍姓湖生態修復保護治理工程;總投資3.5億元,實施伍姓湖入湖口水生態治理人工濕地二期工程、涑水河永濟段河道治理工程、伍姓湖防洪生態恢復工程、涑水河入黃口水生態修復工程,水生態治理碩果累累。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由于黃河淤積、河床不斷抬高,涑水河入黃不暢,在永濟市韓陽鎮上源頭、獨頭、長旺3個村形成大片積污區,蚊蠅滋生、臭氣熏天,5000多畝灘地無法耕種,曾經是“耕牛來到這里,都不愿意往前走”。如今,隨著總投資3100萬元的永濟市涑水河入黃口水生態修復工程的推進實施,這里已是一派魚米之鄉的秀麗風光。

來到涑水河入黃口水生態修復工程管理站,只見大片大片的金葉復葉槭一身黃綠,隨風搖曳的柳樹綠意盎然,沉水塘里種植著能夠凈化水質的狐尾藻和眼子菜等水生植物,一對對野鴨時起時落,一群群白鷺自由覓食。成片成片的潛流濕地水草豐茂,四五米高的“綠洲一號”蘆葦扎根在1米多深的沙子里,對河道污水起到天然的過濾作用。

據了解,永濟涑水河入黃口生態修復工程日處理涑水河水質兩萬立方米,流經此地的涑水河水要想流入黃河,必須要“過五關斬六將”,即經過三級21個沉水塘和兩個潛流濕地層層凈化,耗時7天半時間,使得水質標準提升一級,最終通過新建的涑水節制閘流入黃河。

在雷首山下,看著經過凈化的涑水河汩汩奔涌,一路向西注入黃河,《詩經》里“河水清且漣漪”的美景似乎重現眼前……

  水產開發,風生水起——

作為“產業”的錦鯉“一兩千金”

在韓陽鎮夏陽村的蓮菜產業園,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荷葉、含苞欲放的荷花,演繹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誘人風情。

“這里是涑水河入黃口附近,大多是鹽堿灘地,種了也很難有收成。2018年,永濟市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投資6576萬元進行平田整地、架線輸電、打井修渠、修路栽樹等設施建設,新增加耕地5200畝。夏陽村流轉整治410戶3000余畝灘地,建成蓮菜和水稻高標準農田基地,分別承包給澤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泓欣米廠,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40余萬元。”夏陽村委會副主任王西田說,“去年永濟市澤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了300畝蓮菜,每畝產量達1000公斤,銷往重慶、成都等地效益可觀,明年將增至1000畝。下一步,將建設垂釣、共享菜園和飼養區,進一步完善產業園娛樂休閑功能。”

以沿黃的栲栳、蒲州、韓陽、張營四鎮為重點,永濟市大力發展蓮藕、水稻、水產養殖等產業。目前,永濟市蓮藕種植面積達到1.84萬畝,畝產1800余公斤;水稻種植面積達到9500畝,畝產700公斤;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04萬畝,年產成魚1.92萬噸,產值2.9億元,產量占全省的37.7%、運城市的79.3%。水產養殖以草魚、鯉魚等常規品種為主,鱸魚、螃蟹、觀賞魚等特色品種為輔,是中部地區、西北地區著名的商品魚養殖基地,也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商品魚遠銷河南、陜西、四川、甘肅、青海、西藏等地。

 近年來,永濟市不斷加大對漁業發展支持力度,先后孵化培育了各類型漁業經營主體25家。其中,獲得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資格的單位10家,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資格單位15家。同時,帶動發展疫苗免疫注射、捕撈、銷售等社會化服務隊伍;扎實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積極推廣綠色健康養殖新技術,逐步實現了轉型升級。

在永濟水產園區核心區域——蒲州鎮楊馬村村西黃河灘地,由鎮政府牽頭、永濟市鑫佳源民宿管理公司建設的魚宴觀景餐廳,目前已完成漁船打樁工作,不遠處,80米長的觀光廊道和7間各樣式的球形星空民宿也正在加快建設。

“我們一期工程投資800萬元,圍繞‘漁’文化主題,建設魚宴觀景餐廳及40畝螃蟹、龍蝦、甲魚、黃河鯉魚等養殖基地,讓人們在魚水環繞間體驗黃河之美。”永濟市鑫佳源民宿管理公司負責人原曉琳說,“11月份開放運營后,占地1100平方米、三層樓高的漁船型建筑,加上衍生出的‘小漁船’,可同時接待200人用餐,預計年接待量萬余人次;二期建設將同步進行景觀配套設施及綠化提升。”

“核心示范區共3000畝,我們投資600萬元,建設園區循環路、室外垂釣園、室內垂釣園、30多個投料臺和道路綠化設計等。屆時,永濟黃河灘地由生產經營轉為集休閑、娛樂、垂釣、餐飲、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水產園區。”永濟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展紅強說,“今年永濟水產養殖業提升改造投資2000萬余元,除了楊馬村核心水產示范園區,還要實施集中連片池建設、標準化改造及尾水處理項目等。”

現代漁業助力,特色養殖雄起。近年來,蒲州鎮西廂村大力發展觀賞魚養殖300余畝,畝產1000公斤,畝產值達到4萬余元,已成為當地漁民致富的“金鑰匙”。其中,成立于2018年的宋飛華觀賞漁業家庭農場,養殖面積200畝,目前養殖紅草、錦鯉、金魚三大系列的20余品種,是省內最大的觀賞魚基地。去年,職能部門投資20萬元,幫農場建設了400平方米的孵化車間,使得農產魚苗成活率更高、量更大、上市更早,銷售收入達500萬元。

錦鯉、紅草、黑錦、黃錦、皮鯉、獅子頭……在宋飛華的23個池塘,小巧玲瓏的各類觀賞魚成群游弋,蔚為壯觀。關鍵是,這里的魚論“兩”賣,可謂“一兩千金”!……

“近年來,永濟市以最大的決心、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舉措,全面加強涑水河、姚暹渠、伍姓湖等水污染綜合治理,加快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確保‘一泓清水入黃河’。”永濟市委書記何偉說,“我們將繼續貫徹中央、省、市關于黃河流域水生態修復與治理要求,抓好大保護、大治理,讓‘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