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蒲州梆子 又吟新唱

——寫在首屆蒲劇藝術周開幕之際

來源:運城日報發(fā)布者:時間:2022-07-08

記者 楊紅義 見習記者 楊 琳

備受關注的首屆蒲劇藝術周盛大開幕。

這是一份特殊的答卷,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為契機,新時代山西文藝院團改革再賦新篇章;

這是人民之福祉,深受傳統戲曲浸潤的廣大人民群眾,在對美好精神生活需求方面再增獲得感;

這是蒲劇之高光時刻,古老的蒲州梆子在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又吟新唱……

2021年以來,以山西省蒲劇藝術院在運城掛牌成立為標志,蒲劇事業(yè)的改革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紀元。

改革,心懷“國之大者”

傳統戲曲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百花園中扎根民間土壤最深、綻放最瑰麗的那一朵。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曾經膾炙人口的傳統戲曲開始變得“老齡化”,發(fā)展舉步維艱。

蒲州梆子也不例外。

“陣地作用尚待加強,創(chuàng)作生產能力上不匹配,生機活力還未充分激發(fā)”……“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認識到“不行”,就是“行”的開始!

振興戲曲文化,振興蒲州梆子!“時”與“勢”越來越有利。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fā)展戲曲事業(yè)關鍵在人。”“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統戲曲文化,并對傳承發(fā)展好戲曲藝術提出殷切期望。

中辦、國辦《關于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意見》的出臺,山西省《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工作方案》的推出,不斷吹響傳統戲曲改革發(fā)展的集結號。

2020年5月27日,市委書記丁小強深入3家市屬文藝院團,就創(chuàng)作演出、傳承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下基層演出、待遇收入等情況進行深入調研,我市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就此拉開序幕。

此后一段時間里,市委先后召開市委深化事業(yè)單位改革專題會、市委編委會進行專題研究,尤其是在確定改革方向、改革路徑、改革實施過程中,市委書記丁小強親自調研、親自謀劃、親自設計、親自制定路線圖,先后15次指導推進改革,并安排市委編辦就此項改革專題向省委編辦匯報溝通了6次,最終實現了“院校合一”改革一步到位。

當年年底,在深化市直事業(yè)單位重塑性改革中,市委將市文旅局所屬的運城市蒲劇藝術研究所(原市蒲劇團)、運城市蒲劇教育培訓研究所(原市青年蒲劇團)、運城市蒲劇音樂舞蹈研究所(原市文工團)和市教育局所屬的市文化藝術學校4個事業(yè)單位“院團合一”,掛牌成立山西省蒲劇藝術院,進一步明確該院“蒲劇藝術創(chuàng)作生產的引領者和推動者”的功能定位。

這也是全省范圍內最為徹底的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成功案例,為蒲劇文化藝術發(fā)展賦予新的生機。

心懷“國之大者”,改革不止步。事業(yè)單位因事業(yè)而生,改革必須以事業(yè)為上。以新成立的山西省蒲劇藝術院為支撐,市委、市政府對蒲劇事業(yè)高看一眼、厚愛一分,送出的政策、資金“大禮包”接二連三:

——工資待遇方面,過去基本工資和養(yǎng)老保險金財政僅保證60%的差額財政編制的人員,享受到全額財政人員待遇,全院290多名在職員工已基本完成財政補助全覆蓋。

——人員編制方面,一改長期以來的“只減不增”,通過編辦定編、財政定補,確定150個編制。

——人才政策方面,對蒲劇特殊行當急缺人才和優(yōu)秀人才,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人社局支持,特事特辦。截至目前,1名蒲劇優(yōu)秀人才調入省蒲劇藝術院,4名國家一級演員享受財政編制,10名“小梅花獎”獲得者轉入財政補助編制。

——經費保障方面,市委、市政府連續(xù)5年每年撥付5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省蒲劇藝術院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人才培養(yǎng)……

與“真金白銀”形影不離的,是市委、市政府始終如一的關懷。兩年多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3次到蒲劇藝術院現場辦公,協調解決改革中的具體困難。

今年5月12日,市長儲祥好深入山西省蒲劇藝術院,仔細詢問劇院的改革發(fā)展、劇目創(chuàng)作和經營管理等情況,并強調,要借鑒先進地區(qū)院團改革的成熟經驗,深化內部改革,創(chuàng)新運作方式,打造精品力作,滿足群眾多層次文化需求。

天時地利人和。站在“時”與“勢”最佳坐標的蒲州梆子,定當奮楫篤行、弄潮揚帆……

重塑,無愧“時代擔當”

今年4月,就開展《永樂宮紀事》全國線下巡演活動,省蒲劇藝術院與北京保利國際劇院舞臺劇簽訂合作協議。

“在全省地級城市里,我們是唯一和保利劇院開展合作的文化團體。躋身這樣的國際院線,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省蒲劇藝術院市場開發(fā)中心主任裴鳴激動地說,“巡演期間,保利劇院為演員提供吃住條件,并按照省級標準額外支付演出費用,真是一舉多得。”

《永樂宮紀事》是為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市委宣傳部,芮城縣委、縣政府和省蒲劇藝術院聯合創(chuàng)作,歷時兩年精心打造的舞臺劇。省蒲劇藝術院掛牌后,充分發(fā)揮重組后的綜合優(yōu)勢,以獨具特色的藝術視角,在對劇本進行提升改造的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將蒲劇、歌劇、話劇、音樂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融合,使其藝術水準實現突破性飛躍,并借助“省”字頭院校的優(yōu)勢,實現了和保利劇院合作的“撐桿一躍”。

重塑再造,不是簡單的“拉郎配”式生硬的“物理組合”,而是要通過深度融合催生生動的“化學反應”。按照推進教學、研究、創(chuàng)作、演出一體協同改革的方向,山西省蒲劇藝術院推出了一攬子“重塑行動”:

在職能配置上,將蒲劇藝術科研院所、演出團體、學校教學、技能培訓融為一體,形成教學、科研、演出“一條龍”,打通人才培養(yǎng)、藝術生產、文化創(chuàng)新各個環(huán)節(jié);

在內設機構上,專門設置了蒲劇藝術研究室、藝術創(chuàng)作室、市場開發(fā)服務中心3個內設機構,為教學業(yè)務機構、演出團體提供技術支撐及優(yōu)秀劇本服務,形成了集“教學、研究、創(chuàng)作、演出、管理”于一體的管理架構;

在資源共享上,學生、演職人員可以共同使用學習、訓練、演出場地及器材,還建立崗位交流機制,鼓勵教師上舞臺、優(yōu)秀演職人員上講臺,實現了優(yōu)秀人才資源共享。如此,既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實踐平臺,又為學生提供了就業(yè)渠道。截至目前,省蒲劇藝術院在校生604人,僅去年戲曲招生就達到67人……

重塑后的3個演出團借勢登高,精品創(chuàng)作更是捷報頻傳:

為弘揚關公忠義精神,擦亮“關公”文化旅游名片,新編創(chuàng)作歷史劇《忠義千秋》和《永樂宮紀事》,一并被列入山西省重點扶持劇目;

根據河東真人真事新創(chuàng)的紅色題材劇目《黨旗飄飄》,向黨的100周年華誕獻禮,在其基礎上改版升級的紅色現代蒲劇《中條山上黨旗紅》,在“山西運城第32屆關公文化旅游節(jié)”期間傾情上演;

復排經典歷史劇目、小梅花版《西廂記》,已正式對外演出;

特別是,由運城市音樂家協會民族樂團和中國廣播民族樂團聯袂合作,潛心打造的大型歷史民族交響樂作品《關公頌》,2020年12月在國家大劇院成功演出,受到專家一致好評,被認為“在民族交響樂方面,填補了關公題材一個空白”。其姊妹篇《龍門頌》,也將于8月底亮相,并將在即將召開的山西省旅游發(fā)展大會和關公文化藝術節(jié)上專場演出……

源源不斷、別出心裁的精品劇目深受廣大群眾贊譽,彰顯出這個新生文藝團體的蓬勃生機。

“品牌就是政策高地,品牌就是資金洼地。我們積極探索劇目股份制、項目制等靈活方式,爭取各級各方面支持。”省蒲劇藝術院黨委書記王志凱說,“為了更好普及蒲劇文化,我們還編撰校本教材《蒲劇音樂》,已經完成初稿,報有關部門審批后正式出版發(fā)行。”

調機構就是活機制,優(yōu)職能就是興事業(yè)。隨著文藝院團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蒲劇事業(yè)跑出了高質量轉型發(fā)展的加速度。逆勢競進的“蒲劇現象”,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

改革的力度,就是發(fā)展的速度!

雄起,站穩(wěn)“人民立場”

梆子聲聲入耳,鑼鈸鏘鏘撩人。當板胡拉起,唱念做打、生旦凈丑,色彩感十足的扮相搭配高亢激昂、音韻優(yōu)美的曲調,讓人們不禁贊嘆“此曲只應天上有”。今年1月28日,我市首次舉辦的企業(yè)家新春團拜會上,由省蒲劇藝術院60多位演員共同出演,以強大陣容、精湛表演令觀眾嘆為觀止。

“之前,為承辦這類大型活動,各個團常常是臺上掰手腕、臺下使暗勁。但即使拿到項目,由于單個團體力量有限,也都是勉強支撐。要么演出形式單一,要么人員七拼八湊,形不成完整流暢的節(jié)目體系。”省蒲劇藝術院副院長范劍青說,“重組之后,由‘單打獨斗’‘散兵游勇’成為堅甲利兵的‘天團’,不僅工作效率大為改觀,還豐富了節(jié)目形式,重磅推出戲歌、戲舞等新類型。”

當天的團拜會上,由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原唱歌曲改編而來的壓軸節(jié)目《領航》,以蒲劇戲歌的表演形式驚艷亮相。領銜主演,省蒲劇藝術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賈菊蘭,將經典唱段與當代戲曲相結合,精彩演繹的全新視聽盛宴,讓臺下觀眾大快朵頤,也深切感受到這支蒲鄉(xiāng)“晉”旅的別樣風采。

以省蒲劇藝術院掛牌為契機,全市蒲劇文化團體的這次“大洗牌”,使得各個演出團體突破自身界限,打破條塊分割,“攥指成拳”辦大事,在服務大局中實現更大擔當。2021年7月的運城市委慶祝建黨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藝演出,9月的運城市農民豐收節(jié)開幕式,10月的第六屆山西(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開幕式,11月初的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演出活動……15場大型專題文藝演出活動中,省蒲劇藝術院以精到的策劃、精湛的表演頻頻亮相、大放異彩,在服務市委中心工作、服務全市發(fā)展大局中屢顯擔當!

以人民為中心,更好服務群眾。各演出團組織“紅梅報春”“群星爭艷”“經典傳承”“空中蒲苑”等網絡直播,在線觀看累積超過200萬人次;開展“戲曲文化惠民”演出超過300余場,服務觀眾達50萬人;推出“蒲景苑”周末百姓劇場,已先后演出50場,群眾達1.3萬人……

特別是,著眼培養(yǎng)受眾,省蒲劇藝術院爭取市級資金50萬元,成功開展2021年度“戲曲進校園”活動,深入到縣、市(區(qū))共26所學校進行演出活動,激發(fā)了青少年對蒲劇藝術這一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極大興趣。

藝術為了大眾,也必將屬于大眾。得益于一流的發(fā)展生態(tài),遍布街頭巷尾、廣場游園的“地攤戲”方興未艾。成立于2016年的運城劇協戲迷協會,在全市13個縣(市、區(qū))都設有分協會,成員人數均在200人以上。同時,在相鄰的臨汾、三門峽、渭南也設立了分會。平時,大家在一起自得其樂;特殊時間節(jié)點,則相約去敬老院等公益機構進行義演,甚至自費排演本戲……

“尤為可喜的是,戲迷年齡日趨年輕化,之前協會成員中青少年僅占兩成,目前已達到四成甚至過半,平均年齡也下降10歲左右。”運城劇協戲迷協會會長邵雪愛激動地說,“擁有了青年,就擁有了未來!”

是的,蒲劇不老,蒲劇正青春!人們相信,隨著省蒲劇藝術院新校區(qū)建設的推進以及其升格專科性藝術院校的步伐提速,蒲劇藝術的未來將更加可圈可點、值得期待……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