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7-05
記者 董戰軒
仲夏時節的垣曲縣蒲掌鄉西陽村,雖說一年一度的櫻桃收獲季已經過去,但成片的櫻桃樹依然茂盛,處處生機盎然。
西陽村自然環境優美、產業基礎堅實、人文底蘊深厚。2014年,西陽村“兩委”立足實際,確定了發展生態休閑經濟的思路,先后投入200余萬元,圍繞特色產業、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方面實施了11項提升改造工程。修繕觀音廟、觀音泉等文物古跡,砌石3000余立方米,栽植各類綠化苗木3萬余株,硬化道路6公里,建設小游園3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美麗鄉村建設成效初顯,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隨之大大提升。
“村口的巨型照壁就是用脫貧戶捐贈的66口水缸壘起來的,它見證著西陽村歷屆‘兩委’帶領群眾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付出和努力。”西陽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圣波說,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村里還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星級文明戶”創評、主題文藝匯演等活動,不斷豐富村民文化生活,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農民要富,產業振興是關鍵。2010年以來,為夯實產業基礎、增強發展后勁、拓展增收渠道,西陽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帶領黨員干部群眾按照“山上干果、山下水果、特色兼顧”的特色產業發展定位,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大力發展核桃、花椒、櫻桃、葡萄、鮮桃等產業,實現了“人均一畝干果林,戶戶都有櫻桃園”的目標,有效拓寬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渠道,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腰桿挺了起來。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西陽村立足產業優勢,成立了垣曲縣西陽紅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了果品交易市場,并在櫻桃種植技術培訓、品牌塑造、市場銷售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提升櫻桃品質,實現“優果優價”,確保農民持續增收、產業持續增效。同時,西陽村還積極與電商站點、快遞企業做好產銷對接工作,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目前,西陽村櫻桃產業已成氣候,產量和銷路都非常可觀,上海、山東、河南、陜西等地市場反饋都非常好。因此,今年我們又發展了幾個新品種,希望來年能有個好收成、賣個好價錢。”李圣波說,“在此基礎上,西陽村還將依托區位優勢,打造集休閑娛樂、觀光采摘于一身的‘舜鄉櫻桃谷’,促進特色農旅融合發展。”
和特色產業“齊頭并進”的,是西陽村深入推進網格化治理,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有益探索。
“最近要加強防范養老詐騙和禁毒方面的宣傳,網格員要及時將政策傳達到位……”采訪當天,西陽村的網格員們齊聚一堂,討論溝通最近的工作重點。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西陽村堅持“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支撐”的“三治融合”模式,積極推進網格化治理,將小小的窯洞變成綜合治理辦公室、矛盾調解辦公室、心理服務辦公室,守住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的第一防線,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畫卷正在西陽村徐徐展開。“下一步,我們將狠抓鄉風文明建設和網格化治理工作,在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上集中發力,推動全村各項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李圣波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