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6-16
記者 雷登攀 通訊員 喬沼琿
6月2日,傳統佳節——端午。
一大早,鹽湖區東城街道廣場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人頭攢動,在職黨員與社區居民齊聚一堂,有的在包粽子,有的在縫香包,有的在編艾葉……場面熱鬧,畫面溫馨。
這是鹽湖區開展“黨群連心話團圓”活動的一個畫面。
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鹽湖區以常態化推動干部下沉一線為切入點,堅持黨員干部進社區、下基層,參與社會治理,解決群眾難題,進一步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
“2662”模式 架起黨群連心橋
在推動在職黨員常態化參與社區治理中,鹽湖區探索實行“2662”模式,切實架起黨群連心橋,全面提升黨員干部為民辦實事、解難題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個2,社區集中哨、日常哨“雙哨齊響”,市區兩級機關黨組織到包聯社區、在職黨員到駐地社區“雙向報到”。
第一個6,由區委統一命題,社區領題,市區兩級機關黨組織答題,開展方針政策進基層、優化環境美生活、黨群連心話團圓、敬老護苗倡新風、攜手同心慶華誕、眾志成城守家園“六大活動”。
第二個6,社區黨組織點題,在職黨員結合工作特長選題,爭當政策宣傳、社務協調、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社區服務、溫暖幫扶“六大先鋒”。
第二個2,實行機關、在職黨員“雙百分制”,強化結果使用,激勵在職黨員到社區一線擔當作為,進一步架起黨群干群連心橋梁。
“按照區委統一安排,我們社區正在開展‘黨群連心話團圓’活動,隨后將包好的粽子、香包,還有艾葉,全部送到居民家中。”廣場社區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張靜燕說。
據悉,在該區6月2日開展的“黨群連心話團圓”活動中,共有66家區直單位的2740余名在職黨員參加,先后上門服務1100余戶,解決實際問題35個。
“四下基層”畫好治理同心圓
“過去,我們小區車輛亂停亂放,晚上回家最糟心的事兒就是停車。現在,各家停車位都規劃好了,真是為我們解決大難題!”近日,在圣惠嘉園社區,群眾感激連連。
類似矛盾問題的有效化解,均得益于鹽湖區在專項行動中的另一項探索——開展領導干部“四下基層”活動。
——信訪接待下基層,建立區級領導定期接訪、帶案下訪、主動約訪、跟進回訪機制,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4月份以來累計接訪27次,化解信訪積案49件。
——調查研究下基層,規定區級領導每年不少于90天、科級干部不少于100天到基層一線調研,累計發現工作問題59件、商議對策86條、謀劃項目24項。
——現場辦公下基層,安排36名區級領導每周至少1次深入招商前沿、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解決各類制約發展、治理瓶頸問題397件。
——方針政策下基層,用好省校合作平臺,建立人才智庫,開展“人才基層行”活動,組織專家團隊每月一次開展講理論、講政策等“六講”活動,受眾7000余人。
“五張牌”凝聚治理向心力
推動黨員干部進社區、下基層,只是該區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體制機制探索創新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鹽湖區委堅持把專項行動作為“一號課題”,聚焦“紅色鹽湖”創建,重點打好“五張牌”。
打好隊伍牌。對149名連任村干部進行星級化評定,以積分制管理引導2.5萬余名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建立正向激勵、尾數免職機制,對16名基層治理實績突出干部提拔重用,對3名履職不力干部免職問責,樹牢“一線看干部、項目是答卷”導向。
打好陣地牌。規范309個村(社區)黨群陣地“6+X”功能布局,統一“一橫四豎”標識懸掛;結合“五面紅旗”創建行動,重點打造常平村、柏口窯村、圣惠嘉園社區等10個村(社區)黨建示范點。
打好發展牌。實施“百企興百村”行動,引導全區233個村企結成對子,投入4000萬余元財政資金,扶持村企共建產業型集體經濟項目。涌現了如常平村“常平味道”、貴家營村食品保鮮庫等一批項目典型,為村里帶來超過20萬元的集體收入。
打好治理牌。劃細劃小劃全治理單元,農村設置“網格—小組—巷道”三級、社區設置“網格—片區—樓棟(街巷)—單元(巷道)”四級架構,配備各級網格員1.4萬余名,廣泛參與基層治理,實現生態環保、公共衛生、安全隱患、矛盾糾紛等“一網統籌”。
打好服務牌。開展黨建引領城市困難群體幫扶專項行動,精準解決1054名因病、因殘、因學等致困群體看病、就業、教育等“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深化“黨建來敲門、幸福進萬家”活動,讓全區94萬群眾切實感受黨組織的溫暖。
仲夏的鹽湖大地,黨群同心、萬物并秀,正向著宜居宜業宜游的“首善之區”邁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