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碳”尋綠色發展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6-08

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放眼河東壯美山川,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抽水蓄能發電“爭奇斗艷”,綠色能源替代風生水起;漫步鄉村村頭巷尾,“空氣能”“熱風機”琳瑯滿目,實施建筑節能改造后的外墻冬暖夏涼……

從綠色能源到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我市聚焦“雙碳”目標,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積極推進能源替代,一座綠色新城呼之欲出。

“綠源”矩陣零碳引領

從臨猗縣北景鄉石家莊村向西北望去,23座218米高的白色“大風車”隨風起舞、蔚為壯觀。

“我們將風力發電機建在平原地區,不僅考慮到風力資源價值可觀、施工成本低,還能避免破壞山體資源。”北京天潤新能投資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薛國強說,“這些風力發電總裝機是59兆瓦,總投資4.8億元,去年12月底開始并網發電。每年可為電網提供7179萬千瓦時清潔電能,與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2.22萬噸,可減排6.07萬噸二氧化碳、18.7噸二氧化硫、17.99噸氮氧化物和4.32噸煙塵。”

預計6月份,北京天潤新能投資有限公司還將投資7.5億元,啟動100兆瓦風電項目。屆時,將會有更多的風力發電機在臨猗縣三管鎮和北景鄉的廣闊原野上驚艷亮相……

“風力發電在我市已有多年,以前都是建在山上。”臨猗縣能源局局長樊永康說,“平原風電對生態影響最小,恰逢其時也大有可為,我縣這個平原風電項目在全市尚屬首家。”

與風力發電有一拼的,是如火如荼的太陽能發電。

三基鐵塔電纜輻射調試放線、集電線路塔基和箱變基礎正在開挖……在芮城陌南鎮上坡村,華能芮城綜合能源公司光伏發電三期升壓站區建設工地上,施工者忙得不亦樂乎。  

“總投資3.69億元,規劃建成一座110千伏升壓站、120兆伏變壓器及電氣盤柜等配套措施和1.28萬塊光伏板,總裝機可達8萬千瓦,建成后每年可發1億千瓦時電。項目4月25日開始施工,目前升壓站區域已完成80%工程量,預計6月份竣工。”華能公司項目部副經理于星星告訴記者,“我們的總目標是百萬千瓦光伏,目前在風陵渡建設的40萬千瓦光伏基地項目已啟動建設,剛結束測繪和可行性調研工作。”

近年來,芮城縣堅持不懈,利用荒山荒坡實施光伏發電項目,已成為全省各縣(市、區)中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今年開工建設的光伏三期共有5個單體項目,總投資37億元,裝機容量78萬千瓦。其中,18萬千瓦的保障性并網項目已經開工,計劃年底完成并網;60萬千瓦的大型基地項目,計劃2023年底并網。”芮城縣能源局局長姚建鵬說,“項目全部建成后,芮城縣新能源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20萬千瓦,預計年發電量33億千瓦時,每年將減少用煤11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30萬噸,為率先實現‘雙碳’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站在中條山北麓,自西向東望眺望,沿山鋪設的深藍色光伏板宛若一片汪洋大海,承載起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希望……

綠色能源蓄勢待發,綠色發展前景可期。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新能源發電企業94家,裝機容量397.09萬千瓦。其中,風電企業41家、光伏發電企業41家、生物質和沼氣發電企業6家、水電企業6家。風電、光電、生物質能等能源供應體系矩陣不斷擴容,“零碳革命”一路領跑……

投資79.6億元的垣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去年2月開工,預計2028年全部投產發電。建成后,將承擔山西電網的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及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

“利用上下水庫的落差,5分鐘內滿負荷抽水可轉變為滿負荷發電,能提供240萬千瓦的電力支援。電站設計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16億千瓦時,年可減少原煤消耗約2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4萬噸、二氧化硫約1800噸、氮氧化物約650噸。”垣曲縣抽水蓄能服務中心主任楊垣利介紹說。

生產生活“綠意”盎然

在臨猗縣楚侯工業園南一街,臨猗國耀新能源有限公司工業蒸汽管道設施建設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景象,施工人員緊張有序,一邊開挖,一邊安裝設施……

臨猗國耀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30兆瓦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通過對當地農林業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實現清潔發電。去年8月份,高溫超高壓再熱循環流化及配套設施已投入運行,每小時可處理農林廢棄物130噸,生產25噸工業蒸汽,年可為園區提供2.24億千瓦時清潔電量。同時,發電過程產生的蒸汽,可供園區相關企業直接使用。

“目前,這條工業蒸汽管道已修建了兩公里,建成后可惠及園區內4家企業。3月初開始,山西博成化工有限公司成為首個蒸汽用戶,每小時使用2噸。”臨猗國耀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喬峰說,“與天然氣鍋爐蒸汽相比,企業使用我們的工業蒸汽,可節省近一半的成本,每噸蒸汽可減少128千克二氧化碳排放,有效助力企業綠色低碳發展。”

“下一步,我們還將與距離7公里的臨猗縣農業現代產業示范區進行管道對接,為其占地4平方公里的食品工業園提供工業蒸汽,現已完成前期可行性調研工作。”喬峰告訴記者。

綠色,是企業轉型發展的底色,更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無論工業生產還是居民生活,綠色能源替代的主旋律高歌猛進。

走進夏縣水頭鎮岳村,“熱風機”、“空氣能”、外墻節能改造等“清潔取暖”技術裝備隨處可見,儼然家庭生活節能的大觀園。

“咚咚……”用手指輕敲村民周灶錄家外墻保溫隔離板,清脆的聲響不絕于耳。“這是在原先墻體基礎上加了5公分厚的外墻擠塑板,又采用掛網、涂抹抗裂砂漿、外墻乳膠漆粉刷等工序進行改造。同時,我們還用雙玻塑鋼門窗取代之前的木頭門窗,不僅保溫效果佳,節能率還達到15%以上。”夏縣水頭鎮鎮長蘭紅兵介紹說,“外墻節能改造的成本,每平方米80元,享受國家補貼后,村民只需花費10元。”

全市冬季清潔取暖煤改電工程如火如荼,周灶錄家“煤改電”,三年走出了“三大步”:2019年,花費400元采用“熱風機”和壁掛爐取暖;2020年,花費900元進行外墻節能改造;2021年,花費兩萬多元安裝5匹“空氣能”和4個出風口。

“前兩年,在國家補貼支持下,購買了簡單的取暖設備。因為干凈衛生、保溫效果好,加之后來有鄰居反映安裝‘空氣能’取暖效果更好,第三年就自行購買安裝,也不管有沒有補貼了。”周灶錄說。

截至目前,岳村共實施建筑節能改造225戶1.46萬平方米,“煤改電”改造共安裝“空氣能”35戶、“熱風機”23戶。

在聞喜縣東鎮鎮東鎮村第四居民組村民張建軍家里,一臺尚未開封的“空氣能”主機分外耀眼。這里正在進行“空氣能”設施安裝的前期裝修工作,管道、水泵、水箱等配件設施全部就位,此前作為取暖主力軍的煤鍋爐面臨“下崗”。

“每到取暖季,鍋爐里不僅燒煤、有時還燒些舊衣服舊鞋,空氣中彌漫著爐渣、黑灰,風一吹就飄到鄰居家里。現在安裝了‘空氣能’,干凈又環保。”張建軍說。

與張建軍想法如出一轍的,本組村民張吉水算一個。

張吉水說,“之前沒有安裝‘空氣能’是有些顧慮,擔心帶不動老式暖氣片,直到和我有類似情況的村民安裝后感覺效果好,去年才給家里也安裝了臺,除去國家補貼4600元,自己掏了1.85萬元。”

此前每到取暖季,張吉水家取暖要消耗5噸煤炭、花費1萬多元,安裝空氣能后每月電費最多600元,相比之下省了一大筆開支。“省錢省時還省力,自此之后,我就不用再費力氣拉煤,半夜也不用起來添煤倒灰嘍!” 張吉水說。

“之前有村民反映,冬天在村南晨跑,老遠望去整個村莊上空‘烏云密布’。仔細一看,發現是村民家煙囪里冒出的滾滾黑煙,空氣質量甚是堪憂。”東鎮村黨支部書記譚新峰告訴記者,“現在80%的村民已經完成‘空氣能’安裝工作,拆下的鍋爐都當廢鐵賣了。今年,村里已有11戶村民報名安裝哩!”

據悉,全市“清潔取暖”改造已有61.9萬戶群眾受益。其中“煤改電”32萬戶,“煤改氣”8.1萬戶,集中供熱18萬戶,生物質取暖3.8萬戶。今年,還將完成4.6萬戶清潔取暖改造。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