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5-25
張君蓉 劉 杰
踐行司法為民宗旨,提供更加優質的司法服務保障,是我市兩級法院的不懈追求。
作為人民群眾到法院的“第一窗口”,訴訟服務中心既是群眾表達訴求、開展訴訟活動的“第一站”,也是法院化解矛盾的“前沿陣地”。
近年來,河津市人民法院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強化兩個“一站式”建設工作,圍繞“一站、集約、集成、在線、融合”五個關鍵,充分發揮質效評估指標體系“指揮棒”作用,持續完善具有時代特色、地方特色、實踐特色的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新模式,促進矛盾糾紛的有序分流和高效化解。該院訴訟服務質效評估得分始終處于全國基層法院“第一方陣”,前段時間在全國法院訴訟服務質效評估中,總分排名一度并列第一。
日前,記者來到該院訴訟服務中心采訪,隨著深入了解,其工作亮點、特色一一展現出來。
兩個“一站式”
讓服務更貼心
走進河津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左右兩邊是布局合理的服務窗口。這里設置有立案服務區、綜合服務區、會見接談區、便民服務區四大服務區。立案服務區設置立案登記、電子掃描、訴訟費繳退等窗口,綜合服務區設置有訴調對接、委托鑒定、材料收轉、執行事務、信訪接待等窗口,便民服務區設置自助立案、打印復印和當事人等候3個功能區,會見接談區設置一個互聯網法庭、兩個互聯網調解室、五個接待室。在這里,訴訟服務可以實現一站式辦理,多元解紛可以實現一站式對接。
在立案前,如果案件適合調解當事人也同意調解,訴調對接窗口便可以根據當事人涉紛范圍推薦在這方面有特長的調解員進行調解。訴調對接窗口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那里有58個來自各行各業的優秀調解員,有擅長婚姻家庭糾紛的,有擅長鄰里糾紛、農村宅基地糾紛的,還有擅長民間借貸糾紛的,等等。
近年來,河津法院主動與該市司法局、婦聯、衛健局、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行業調解組織等部門對接,組建家事調解、行業調解專業工作室,突出行業專家優勢,實現專群結合,形成優勢互補、融合發力的多元共治格局。2021年以來,婚姻家庭案件調解成功456件,金融糾紛案件調解成功135件,交通事故案件調解成功96件。
“訴訟服務站”是河津法院提升訴訟服務質效的另一個亮點。該院延伸人民法庭“觸角”,在新耿法庭、清澗法庭設立“訴訟服務站”,完善集約化訴訟服務機制,將立案、調解、送達、信訪等全部輔助性、事務性工作集約化辦理,方便當事人就近“一次辦好”各類訴訟事務。
“服務+智慧”
讓服務更便捷
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智慧法院建設,河津法院突出“服務+智慧”,將線上線下服務集成融合。
在河津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材料收轉、聯系法官”窗口,“12368”服務熱線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2368”這組號碼,是全國法院的訴訟服務熱線電話,主要有查詢案件、訴訟咨詢、提出意見建議或信訪投訴等功能。這個熱線在河津法院利用率很高,記者在該院12368熱線電話登記本上看到了今年4月份以來的來電事由、處理情況。記者發現,幾乎每天都有四五個來電,有查詢案卷移送情況的,有需要聯系法官撤訴的,還有反映調解案件進展緩慢的,情況不同但都得到了工作人員的及時回復。
疫情防控期間,河津法院精心打造的“云服務”發揮了大作用。網上立案、互聯網開庭、在線調解、電子送達等多場景線上服務,方便快捷、智慧精準。采用“互聯網+多元調解+司法確認”模式,實行立案審核、視頻調解、司法確認等全流程“一網通辦”,為“足不出戶”的當事人開通信息化訴訟服務快車通道,讓群眾盡享“指尖上的司法服務”,實現疫情期間訴訟活動“不斷檔”“不打烊”“不懸空”。
“調解+速裁”
讓矛盾早化解
在立案庭法官楊春榮的手機上,記者看到了他近期調解成功的幾起糾紛。“因為疫情防控需要,法官主動通過電話、微信等聯系矛盾雙方,經過我們耐心釋法,不少案件調解成功,既減少了當事人的訴累,還節約了寶貴的司法資源。”楊春榮如是說。
近年來,河津法院始終把“非訴訟解紛機制挺在前面”,扎實落實“調解+速裁”工作機制,積極開展訴前調解,速裁法官主動對接人民調解員和司法專職調解員,對具體案件進行調解指導,促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非訴化解、高效化解。2021年以來,該院訴前調解3321件,調解成功1213件,成功率36.5%。今年1月到5月初,該院的民商事案件立案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近400件。“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們調解團隊的耐心付出。”楊春榮說。
能調解的進入調解流程,不能調解的,輕重分離、繁簡分流、快慢分道。河津法院積極推進“分調裁審”機制改革,建立簡案速裁配套機制,將訴前調解與繁簡分流有機結合,將“宜調、簡案、繁案”精準分流,推進案件“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實現“分調裁審”無縫銜接、簡案快審結、繁案出精品。
近段時間以來,該院還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積極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以人民法庭為支點,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為依托,精準對接虎崗社區、蓮池社區及清澗、陽村、下化等轄區鄉村,構建“村(社區)—鄉鎮(街道)—人民法庭”三級分流格局,為群眾提供“家門口、一站式、低成本、高效率”的解紛服務。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