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5-23
突出城市地標 彰顯河東文化 反映市民心聲
中心城區18座橋梁,是這樣命名的!

為打通城市道路交通瓶頸,加快推動城市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市委、市政府新建了一批城市立交橋和人行天橋。這些橋梁的建成投用,一方面極大緩解了市區道路交通壓力,改善了市民出行環境,另一方面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和品質。
時至今日,18座橋梁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亮麗名片。日前,根據《地名管理條例》和《山西省地名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經市政府決定,對中心城區9座立交橋和9座人行天橋予以命名。命名一經公布,便引起關注:18座橋梁的名字是如何確定的?有何寓意?5月20日,記者采訪了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
?9座立交橋
機場大道與解放路交會處立交橋——工農橋
河東西街延長線城市花園小區前立交橋——棲鳳橋
人民南路與機場大道交會處南立交橋(下穿橋)——惠民橋
解放南路與潞村街交會處立交橋(下穿橋)——解放橋
圣惠南路與紅旗西街交會處立交橋——圣惠橋
中銀北路與機場大道交會處立交橋(下穿橋)——建北橋
學苑路與機場大道交會處立交橋——學苑橋
河東東街與韓信路交會處立交橋——飛雁橋
涑水東街橫跨涑水河立交橋——涑水橋
?9座人行天橋
中銀南路實驗中學前人行天橋——迎薰橋
人民南路人民路小學前人行天橋——軍民橋
人民南路南風廣場東側人行天橋——高家垣橋
人民北路眼科醫院前人行天橋——光明橋
解放北路示范學校前人行天橋——德盛橋
解放北路天逸公園前人行天橋——天逸橋
紅旗東街航天公園前人行天橋——航天橋
學苑北路華林逸墅小區前人行天橋——留駕橋
韓信路御景華庭小區前人行天橋——韓信橋

集思廣益 公開征名
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全面提升我市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弘揚河東文化,建設更有品質、更具魅力、更加宜居的現代化城市,今年1月,根據市政協《社情民意》通道建議和市領導批示,市城市管理局面向社會公開征集中心城區9座立交橋、9座人行天橋名稱。
根據征名要求,橋梁命名要符合相關規定,且需簡短明了,原則上不超過5個漢字。此外,18座橋梁的命名應當本著“尊重歷史、照顧習慣、體現規劃、好找易記”的原則,結合橋梁所處的歷史、地理、環境、人文、景觀等因素,突出鹽文化、舜文化、禹文化、關公文化等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等特點。
橋梁征名公告一經發出,就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據悉,征集期間,市城市管理局共收到全國各地各界人士的投稿113件,其中電子郵件110件、書面投稿3件。
該負責人表示,征集結束后,該局邀請相關專家、學者,成立評審委員會,對征集到的命名方案進行討論、遴選,從而選出最優方案,并對評審委員會最終采納方案的應征者給予獎勵。此外,該局還另設入圍獎,為入圍的市民送上精美禮品,感謝廣大市民對橋梁命名工作的支持。
精心研討 確定命名
該負責人表示,征集結束后,市城市管理局對113件投稿認真梳理匯總后,立即組織相關科室和局屬單位負責人進行橋梁命名內部研討,形成初步意見、建議。
3月下旬,該局邀請市民政局相關人員和多年從事運城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者和專家,召開了“運城市中心城區新建橋梁命名論證會”,學者、專家結合專業知識從周邊設施建設、道路歷史、城市人文特征、名稱寓意等角度暢談各自看法、提出意見建議,最終達成共識,形成了中心城區橋梁命名方案,并以書面形式向市民政局征求意見,最終確定了中心城區橋梁命名初步建議,并報請市政府研究確定。
4月21日,市政府專題會議對中心城區橋梁命名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后,市城市管理局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及專家對中心城區擬命名的橋梁名稱再次進行論證,對部分橋梁名稱進行了修改,最終形成了中心城區橋梁命名的初步建議,并向社會通告。目前,該局正在開展橋梁牌的設計工作。

突出地標 彰顯文化
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橋梁按照歷史和民眾交流習慣,已成為本地市民集體記憶和濃郁鄉愁的,延續原有名稱不變。如解放橋、圣惠橋、建北橋和飛雁橋。
部分橋梁命名突出其所在的地標特點。如學苑橋位于學苑路中段,學苑即學習求知的園苑,橋名從路名,寓意運城就像一座充滿探索、實踐、求知氛圍的大學苑,創新無限,活力四射;涑水橋位于涑水街;高家垣橋位于高家垣社區與南風廣場之間;光明橋周邊突出地標為市眼科醫院,所以取其意為“光明”,主題鮮明、寓意豐富;天逸橋西側為天逸公園,既突出地標特點,又寓意為朝氣蓬勃,安逸自在;航天橋南側為航天公園;韓信橋位于韓信路中段;留駕橋周邊多為留駕莊村土地,此命名便于市民定位尋找,代表著該片區域的歷史文化。
部分橋梁命名結合周邊道路歷史,如工農橋是機場大道橫跨解放路的橋梁,隨著城市發展變化,2020年工農街更名為機場大道,此命名不僅彰顯歷史特色、傳承文化記憶,而且能夠標記城市變遷和體現城市厚重;解放路是運城解放后修建的最早、最寬的街道,解放橋保留“解放”專名,富有歷史滄桑感和厚重的文化記憶。棲鳳橋位于市區河東西街延長線,東起鳳凰路,西至圣惠路,與河東東街延長線飛雁橋遙相呼應,一東一西,一雁一鳳,一飛一棲,此命名寓意為“城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代表著運城優良的營商環境,發展前景廣闊。
部分橋梁命名結合周邊設施建設和城市文化,如惠民橋,惠指仁愛、好處,惠民即“使人民得到好處”,人民路與惠民橋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南而來之風為薰風,和暖香郁,煦育萬物,播福黎民,“迎薰橋”迎納、沐浴和煦之風,讓人民群眾快樂和幸福,寓含人本思想和人文意義;軍民橋周邊有軍分區和市委、市政府,以及黨群服務中心、學校、居民區,寓意軍民連心;德盛橋東連第二醫院,西接學校,均為“守德”“育德”要所,此命名意在激勵人們尊德、崇德、守德、弘德,做有道德的運城人。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