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5-10
□記者 李婷

累了,到驛站歇歇腳;渴了,到驛站喝點水;手機沒電了,到驛站充點電;閑了,到河東書房看看書……中心城區河東驛站、愛心驛站和河東書房的建成投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質。這項民生工程讓市民免費享受便民服務,共享城市公共空間,見證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碩果,感受到了品質城市的溫度。
城市共建 成果共享
“自從有了愛心驛站,干活累了的時候,我就來這里歇個腳。天氣慢慢熱了,原來只能找個樹蔭休息,現在好了,有地方喝水、休息,服務和環境也好,干活雖然累,但能享受到這么好的服務,幸福感高了。”環衛工人劉女士說。
為切實解決廣大戶外勞動者喝水難、熱飯難、歇腳難、如廁難等實際問題,讓戶外勞動者“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改善其休息環境,共享城市發展成果,2021年,我市中心城區在人流量大、戶外勞動者集中的地段,如各大公園、廣場、街道,設立了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重點為交通警察、環衛工人、外賣小哥、快遞員等群體提供暖心服務。愛心驛站成為城市一個個溫暖的港灣,并把便民服務輻射到更多人。
“驛站布置溫馨,裝修雅致大氣,有奶茶、咖啡等多種飲品,還有工作人員的周到服務,閑了和老姐妹們來這坐坐,老年生活好像時尚起來了。相信以后還有更多新的公共服務設施,我對咱們運城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在河東驛站中銀路站休息的王淑萍老人說。
為了讓更多市民享受到品質城市建設成果,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遵循“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原則,以河東特色文化為基礎,11座具有運城特色的河東驛站在中心城區投入使用。
驛站面向全體市民開放,提供飲用熱水、急救藥箱、手機充電、免費WiFi、公益雨傘、圖書閱覽、電子閱報等免費便民服務,并兼顧城市公廁的功能,一經投運,就受到市民的連連稱贊。去河東驛站坐坐,成了市民休閑生活的新選擇。
書香運城 文化河東
“我周末在家寫完作業會來這里看看書,這里書的種類很多,基本可以滿足我的閱讀需求,而且書房還經常舉辦各種學習閱讀活動,我認識了不少小伙伴。河東書房,讓我們的學習場所不再局限于家、學校,希望以后能在我家附近建一個河東書房,這樣我就更方便了。”在河東書房·廣電示范館,中學生李依潼說。
安靜的閱讀環境,配套的暖心服務,用心的閱讀活動策劃,中心城區河東書房的投入運行,讓市民對閱讀空間有了新的選擇,也彰顯出了品質城市的文化底蘊。如果說河東驛站、愛心驛站給市民和戶外勞動者提供了便民的生活服務,那么河東書房為市民提供的閱讀環境和借讀服務,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為書香運城的實現增添了更多的可能。
在位于南風廣場的河東書房一層,景先生在選擇喜歡的書籍。他表示,書房的選址很好,在南風廣場鍛煉身體之余,還能來河東書房看看書、讀讀報,豐富了生活。河東書房讓我們的城市文化生活有了更多選擇。
除了各類書籍,在南風廣場的河東書房一層,關公像、絳州澄泥硯、剪紙、銅像工藝品等,極具河東歷史文化特色的展區,讓市民感受到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河東書房不僅僅是一個公共閱讀空間,更是展現古老河東文化和現代運城發展的“文化展廳”,向市民和游客展現運城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公共服務 暖心升級
隨著市民對城市生活需求的不斷增加,公共服務也在不斷升級。針對市民夜間外出休息空間的需求,從今年3月開始,中心城區河東驛站河東東街站、中銀路站、解放北路站、人民北路站、機場高速口站5座驛站,試點推行24小時免費開放服務,驛站的夜間亮化設施和門口亮著的標牌,讓夜間外出的市民也能找到一個休息的場所,感受街邊家的溫暖。
愛心驛站作為勞動者的臨時補給站,給戶外勞動者和市民提供了喝水、充電、休息等基礎服務。去年,鹽湖區黨群服務中心還推出了愛心驛站、愛心發屋和愛心食堂的愛心組合套餐,讓戶外勞動者和孤寡老人、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也享受到了城市發展的成果。此外,鹽湖區各街道也利用服務優勢,結合自身實際,打造社區愛心驛站、愛心發屋和愛心食堂,深入中心城區內部,把更多人納入愛心服務的隊伍當中。今年,我市將再建一批“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根據本地區、本系統、本行業工作實際,因地制宜,增加具有行業特點、彰顯行業優勢的特色服務項目,讓戶外勞動者享受到更為豐富、更加貼心、更具便捷的愛心服務。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