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5-08
記者 張 越
近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授予966名職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我市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劉寶乾名列其中。
立足崗位開拓創新,現年59歲的劉寶乾數十年如一日,憑借一股勇往直前的信念,在波瀾壯闊的“造車”征程上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把“運城創造”的標識醒目地鐫刻在了汽車行業的里程碑上。
建起一個平臺 實現從無到有
1987年7月,從中北大學畢業的劉寶乾,毅然投身汽車行業,先后就職于秦川汽車、比亞迪汽車、北汽福田汽車。同年,大運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山西通達(集團)有限公司)在運城創建。
隨后十余年,劉寶乾如吸水海綿,在生產一線充分汲取實踐經驗,逐漸成長為一名高級工程師。與此同時,大運集團在時代的洪流中迅速成長,生產的摩托車暢銷全國,“風馳天下,大運摩托”的廣告更是家喻戶曉。
2008年5月,劉寶乾來到大運集團時,正值公司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力進軍商用汽車領域。當時是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創立初期,面對燃油車國二轉國三產品結構調整,事務繁雜、人手不夠、設備短缺、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困難,劉寶乾沒有退縮,在公司的支持和鼓勵下,開始主持創建大運技術中心。多年的一線工作中,在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當先鋒、作表率早已成為劉寶乾的自覺和習慣。
那段時間,劉寶乾不分晝夜地連軸轉。他規劃創建了產品規劃部、產品開發部、技術管理部、仿真分析部、試制試驗部等產品開發組織機構,帶領研發團隊制定《新產品開發流程》《產品開發項目管理辦法》《人員激勵管理辦法》等基礎管理制度。
同時,按照產品開發、標準先行的原則,建立了80多個產品開發基礎標準和設計規范。經過大半年的緊張籌備,由48人組成的大運技術中心于2009年1月正式成立。
科學的人員配備與制度建設,使公司在汽車行業的賽道上有了一席之地,可以與競爭廠家一比高下。
創出一批精品 實現從有到優
進入新賽道就意味著接受新挑戰,重任在肩的劉寶乾絲毫不敢懈怠。他按照公司“穩步推進、降本深挖、質量優先、持續改進”的質量方針,努力讓技術中心設計開發質量控制及產品技術改進達到100%,產品質量不斷攀升。
“大運作為一個行業新兵,必須打下扎實的群眾基礎和良好的業界口碑,只有這樣才能快速發展,伺機彎道超車。”劉寶乾告訴記者,他經常在工作之余主動走訪客戶并進行市場調研,及時了解客戶需求,掌握市場動態,從而精準確定產品改進、開發項目。此外,他非常注重學習,百忙中取得太原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在不斷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同時,還積極與其他優秀單位合作,和國內多家知名科研院校、設計公司以及優秀零部件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
創新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劉寶乾不變的追求。在技術開發手段方面,他不斷推陳出新,研發系統從最初僅利用二維軟件設計,到今天利用三維軟件協同設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一次設計成功率;從以前經驗判斷,到現在利用CAE軟件虛擬仿真分析結合試驗設備進行數據采集和試驗驗證,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了售后成本;從以前人工管理,到現在的PDM系統無紙化管理,既確保了數據的精準,又簡化了辦公流程。
在產品開發方面,劉寶乾認真貫徹公司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戰略思想,主持開發了大運第一代N平臺和第二代V平臺的全系列產品。其主持開發的產品都為大運重卡主銷產品,自2011年開始,銷量持續位列中國重卡行業前七位,其中拳頭產品牽引車位列行業第六位,公司一躍成為中國民營商用車企業的領軍代表。
時代在變革,科技在進步。為積極響應國家節能環保號召,2012年,劉寶乾帶領技術中心及時調整開發思路,增加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投入,在3年時間內公司新能源汽車開發實現實質性突破,先后開發了純電動物流車、客廂車、重卡等。其中,城市廂式物流車僅2016年下半年銷售5000多輛,2017年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生產和銷售超過8000多輛,連續兩年位居行業第二。目前,大運新能源汽車有純電動、氫能源、混合動力三大類,涉及環衛車、工程自卸車、城建渣土車、牽引車等車型,市場銷量成倍增長,受到普遍關注。
專利的質量與數量是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的體現,劉寶乾非常重視。截至目前,技術中心擁有專利1346項,包括發明專利91項、實用新型專利653項、外觀設計專利602項。其中,劉寶乾本人專利就有149項。他還主持制修訂500余項企業標準,覆蓋了產品開發、工藝制造等方面,構建了技術創新體系。
“可以說公司見證了我的成長,我也見證了公司高速車輪的滾滾前行。”劉寶乾感慨地說。近年來,他先后榮獲“運城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運城市愛崗敬業勞動模范”“運城經濟十大創新人物”和“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2020年,他主持開發的大運V9車型獲得華北地區好設計獎銀獎。
帶出一支團隊 實現從優到強
作為我省本土的自主汽車品牌,如何讓大運汽車做大做強,走出去、走更遠,是每一個大運人壓在心底沉甸甸的歷史使命。作為技術系統的直接領導,劉寶乾更是感覺責任重大、義不容辭。
“一個人的能力和時間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能力和時間則是無限的。”劉寶乾說,如果能帶動一批人共同創新創造,才是真正為公司可持續發展蓄勢賦能。
人才梯隊的培養是企業發展的希望,也是劉寶乾一直以來堅持做的事。2008年劉寶乾入職大運以來,他把技術中心當成了半個家,采取師帶徒、技術比武、項目參與、職稱評定認可等方式培養人才、挖掘人才、激勵人才,并適當從外部引進人才,有效提升公司員工整體技能水平。在他的培育下,技術中心研發技術人員增加到743人,占公司總人數的18.5%,其中行業專家9人、高級工程師12人、博士3人、碩士75人。
2010年,技術中心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13年被認定為“山西省車輛工程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和“山西省重型卡車工程技術中心”,中心下屬的試驗中心2021年被認定為省級重點實驗室。
“最讓我有成就感的兩件事,一個是產品得到肯定,另一個是團隊的共同進步。我們的團隊年輕人比較多,有個成員才29歲就已成為了高級技師,這讓我覺得未來充滿希望。”他表示,將再接再厲,發揚勞模精神,用創新與奉獻,真正使技術團隊“一枝獨秀”綻放為“春色滿園”,為“運城創造”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