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黨建引領按下鄉村振興“快進鍵”

——稷山縣清河鎮荊莊村走出集體經濟壯大提質新路子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4-21

李云光

全省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中,稷山縣清河鎮荊莊村按下鄉村振興“快進鍵”,走出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新路子,提供了“黨建引領、工農互促、共同富裕”的“稷山范本”。

荊莊村位于稷山縣清河鎮東北部,下轄2個居民組;全村有301戶1020口人,其中黨員22人、預備黨員6人;耕地面積有2300畝,主要農業產業有桃、小麥等。

為解決傳統農業發展乏力的困境,荊莊村把“黨支部領辦產業合作社”作為引領集體經濟增收的關鍵一招,通過支部領著干、黨員帶頭干、轉型推動干等方式,實現黨的建設與產業振興深度融合,蹚出一條支部有為、黨員支持、群眾擁護、集體增收、農村發展的共贏之路。

支部領著干,把好方向邁出步子

過去受自然氣候、市場供需、產品價格等影響,荊莊村傳統農業面臨著產業發展受限、農民增收困難、發展動力不足、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

為破解發展難題,在上級黨委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荊莊村積極組織“兩委”干部先后多次外出學習,在進行實地考察后,借鑒“黨支部領辦產業合作社”的先進經驗,決定發展油桃種植現代設施農業,探索桃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道路。同時,邀請縣農商銀行、農業銀行開展“整村授信”工程,通過一系列惠民政策,解決黨支部資金難題;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把群眾組織起來,廣泛宣傳合作社政策,積極動員群眾群策群力,讓全體村民參與到合作社建設中來。

為集中有序穩步推進土地流轉,兩個月的時間,該村就有53戶村民在沒有補償的情況下,把300余畝土地交給了村集體并加入合作社,簽訂了流轉合同。“黨支部領辦產業合作社”思路的確定,讓群眾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實現了“支部有作為、集體有收益、群眾得實惠”的目標。

黨員帶頭干,由點帶面闖出經驗

初期由于缺乏技術、投入成本高、擔心產量低、認為合作社是“吃大鍋飯”“走回頭路”等各種問題,農戶不敢輕易嘗試。為打消群眾顧慮,經村黨支部牽頭,16名黨員帶頭成立愛民桃樹種植專業合作社,按照村黨支部確定的發展思路,明確發展措施,掛圖作戰,分步實施。

面對建大棚需要的資金、土地、技術人員問題,該村經村黨支部會議商定,確定了入股方式以土地、資金和勞動力為主,會上明確提出村集體拿出100畝土地入股,個人入股為每股2萬元,村里“土專家”以技術入股。會后,該村黨支部書記先帶頭入股6萬元,并將自家的10畝土地全部入股。同時,發動其余黨員積極入股,16名黨員先后入股32萬元,有36戶村民自愿出資72萬元入社,共籌集資金1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

經過3個月苦干,合作社建成第一批15棟大棚設施油桃,占地50畝,栽植“中油四號”桃苗6000株,當年受益,年底每股分紅2萬元。這讓村民們看到了希望,他們積極出資,合作社規模不斷壯大,2021年年底,全村已建成68棟300畝大棚設施油桃,大棚油桃從200余畝發展到1000余畝,帶動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

轉型推動干,融合發展共同致富

有了種植合作社的成功先例,村黨支部繼續探索“黨支部+產業合作社”發展模式,結合本村實際,立足金剛石加工產業基礎,依托上級壯大集體經濟項目扶持資金100萬元,由村集體、農戶和本村昌順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金剛石刀具加工股份經濟合作社,采取“村集體+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和“固定分紅+收益分紅”的利潤分配模式,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8萬元,群眾分紅20萬元。

通過整合資源、技術攻堅、轉型發展以及“線上+線下”模式,全村60%的年輕人放棄外出務工,300余人留鄉就業,戶均年收入達到10萬元,形成“農閑搞加工、農忙進大棚”的模式,村民以種植收入為資金入股金剛石加工業,用加工業獲得的收益進一步發展油桃設施農業,蹚出一條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子。

“稷山縣將把荊莊村作為鄉村振興‘樣板村’,著力構建‘一村一品’發展格局,推動稷山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助力稷山基層治理能力大提升。”稷山縣相關負責人說。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