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fā)布者:時間:2022-04-19
見習記者 楊 琳
從事基層信訪工作,面對的是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聽到的是嘆聲、怨聲、哭聲;要辦的是最難辦、最煩心的事……然而,在這個矛盾扎堆的崗位,他一干就是數(shù)十年。“人實在、辦實事”“脾氣好、有耐心”……信訪群眾親切地稱呼他為“貼心人”。
他,就是絳縣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縣信訪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利華。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年中的大多數(shù)周末,王利華都在辦公室度過。他以自己的堅韌和擔當,忠誠履行著一名黨員“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職責使命;以自己的真心和踏實,認真踐行著一名信訪干部“情系群眾、服務百姓”的真摯情懷。
“敢于擔當是信訪干部必備的政治品質,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王利華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從事信訪工作以來,他始終以身作則、沖鋒在前,面對群眾反映的重點問題,經常深入一線調查了解,親自督辦解決。
賈某為工作一事上訪多年,王利華帶領一班人按照縣委要求緊盯督辦,為賈某解決了工作難題,賈某感激地送來錦旗表達謝意。孫某反映政府拆除其選礦廠,要求賠償經濟損失近百萬元。為解決糾紛,王利華詳細地向孫某解釋相關政策法規(guī),并結合其合理訴求爭取了一次性救助金30萬元,10余年的信訪積案得到化解……
作為信訪局“一把手”,王利華高度重視信訪積案,堅決扛起第一責任人職責,強化聯(lián)席會議機制作用,堅持法理情并用,列出整改清單,確保工作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在去年中央聯(lián)席辦交辦絳縣的第二批治理重復信訪案件中,截至目前已辦結11件,化解率達84.6%,位于全市第一方陣。
信訪工作是維穩(wěn)的前哨,是經濟發(fā)展的基礎,王利華注重在信訪機制建設上下功夫,既當協(xié)調員又當戰(zhàn)斗員。加強縣級矛調中心建設,落實首接首辦責任制,做到每月對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答復率、群眾滿意率、參評率和一次性化解率進行通報,確保初次信訪事項及時有效化解,實現(xiàn)讓群眾“最多訪一次”。2021年,網上信訪綜合考核,絳縣名列全市第3名。
除此之外,王利華還善于總結、積極創(chuàng)新,學習“楓橋經驗”,探索建立適合縣情的縣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運行機制,增強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解決新時期信訪問題的能力,推動信訪工作“重心”下移到鄉(xiāng)鎮(zhèn),矛盾化解“關口”前移到村里。根據(jù)2021年全市信訪工作示范鄉(xiāng)鎮(zhèn)(街道)創(chuàng)建活動方案相關要求,絳縣10個鄉(xiāng)鎮(zhèn)全部通過了測評,其中有6個鄉(xiāng)鎮(zhèn)已達到示范鄉(xiāng)鎮(zhèn)標準。
一件件信訪訴求,一年年春華秋實,王利華在信訪崗位上默默耕耘著。他對組織交辦的任務不講條件、不打折扣,對信訪工作有思路有招法,用辛勤的耕耘凝聚民心、服務發(fā)展,維護了群眾權益、守護了一方和諧,成為了百姓心里當之無愧的“貼心人”。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