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4-11
編者按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深化省校合作,是忠誠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的務實舉措,是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機遇,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去年以來,新絳縣借助省校合作的東風,積極推進高層次、高質量、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在全市率先開展拔尖人才推選工作,并努力為他們創造發展空間,讓他們在廣闊天地更好地干事創業,為全方位推動新絳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本報今日刊發藺濤、晁貞良、家金輝、張高平4位新絳縣拔尖人才的事跡,以饗讀者。
藺 濤
藺濤,高級工藝美術師,首屆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首屆輕工“大國工匠”,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藺濤與父親共同研制失傳三百余年的國之瑰寶——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絳州澄泥硯”。在近10年摸索、上千次的實驗中,從設計圖紙、配方配料、雕塑雕刻到窯爐設計、燒制等方面,每一道工序他均親自動手實踐,逐步熟練掌握了各道工序的技術要領,終于使這一“傳說中的國寶在現代復蘇”。近年來,藺濤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積極探索新的工藝流程,摒棄傳統工藝中的不合理因素,對每個細節、每道工序都細心研究、反復實踐,使絳州澄泥硯不僅恢復了傳統,且有很大的創新與發展。特別是絳州澄泥硯“石品”花紋的研制成功,極大地豐富了絳州澄泥硯的內容,彌補了歷史的缺憾。
目前,藺濤投資5000余萬元建設了“中國絳州澄泥硯文化園”,打造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新模式,把研制所這個融科、工、貿為一體的企業,發展壯大成有規模、有檔次的民族文化企業,為山西省的文化產業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晁貞良
晁貞良,山西瑞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2000年開始從事農業工作以來,他不斷探索創新經營模式,使公司發展成為年營業收入超過5000萬元,集科研育種、種子繁育、生產加工、推廣銷售于一身的現代農業企業。
晁貞良與科研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成立了“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學會服務站”等科研實體;與小麥專家合作開展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選育成功了“堯麥30”“聯增2000”“聯增3000”等小麥和玉米新品種,推動了新絳縣種業發展。
晁貞良建設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中心”,配備了農機作業遠程監測系統;聯合12家農機合作社成立“農業服務聯合社”,在6個糧食主產鄉鎮建立農業生產服務站,形成縣、鄉、村3級農機作業服務體系。目前,瑞恒農業共流轉土地4000余畝,托管土地7萬余畝。
晁貞良組建了高標準的良種繁育基地、5000畝的小麥原種繁育基地和兩萬畝的種子繁育基地,年加工種子1萬噸。瑞恒農業榮獲“山西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山西省民營科技企業”“山西省扶貧龍頭企業”“AAA級信用企業”等榮譽稱號。
家金輝
家金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負責人、市級非遺石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新絳縣玉順石雕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他成功舉辦新絳縣石雕藝術節,先后與3個大專院校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讓西莊石雕在行業內外享有“巧奪天工”“石破天驚”之盛譽。
北張鎮西莊村北依馬首山,村民依山而居,世代以雕石為業。為振興新絳非遺文化產業,讓傳統手工藝產業發展走上正規路,家金輝在北張鎮帶頭注冊成立了新絳縣玉順石雕工藝品有限公司,帶動整個產業加工戶從“個轉企”到公司化、品牌化轉型發展。他是北張石雕傳承、創新、超越的帶頭人。其純手工打造的各類產品,造型獨特而不怪異、雕工精細而不綺靡,既有古老的藝術魅力,又有典雅明快的藝術風格,多次出口新加坡等國家。
2020年,家金輝獲得了8項使用新型專利。去年,他的作品《四大圣獸》在第56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獲“金鳳凰銀獎”以及榮獲國家、省、市文化領域20余項榮譽和獎勵,為山西“晉雕”發展和傳統非遺文化振興作出了自身應有的貢獻。他用石雕作品講好新絳故事、山西故事、中國故事,讓全世界愛上石雕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
張高平
張高平,龍興鎮婁莊村村委會原主任。他在村黨支部的支持下,帶領村民“以稻治堿、變廢為寶、產業脫貧”,走出了一條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的致富道路。
婁莊村地處汾河岸畔,全村有河灘地2300多畝、鹽堿地1000畝。張高平在技術人員指導下,2018年試種了20余畝水稻獲得了成功,畝產水稻達500公斤,使多年寸草不生的鹽堿地產出了白花花的大米。之后,張高平完善了水稻基地排水系統和進水泵、排水泵等硬件設施的升級改造,按照“農田成方、集中連片、灌排配套、設計規范”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進行土地開發整理。他還成立了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品牌商標“絳塔牌”婁莊農家米。目前婁莊村水稻面積達1000畝,年產值達400萬元。
張高平還為種植戶提供水稻種子,定期聘請專業人員為社員進行技術培訓,實現了生產管理技術的共享、生產資料的統購、生產標準的統一、產品銷售的統一。他們通過縣上支持和自籌資金,建成了一條大米加工線,自主完成產品的精加工、精包裝,完成從生產到加工的一體化流程,使婁莊農家米走進各大超市。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