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4-06
運城同德醫院糖尿病科主任、主任醫師 范星霞
編者的話:2021年3月29日,健康中國·運城行動推進委員會發文估算,我市有糖尿病患者50余萬人,糖尿病前期人群近100萬人。
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或和糖負荷后兩小時血糖不在正常范圍內,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尿病前期人群不加以干預,就會成為糖尿病。只要接受適當的生活方式干預,就可延遲或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為此,健康中國·運城行動專門制定了糖尿病防治專項行動。
生活方式如何干預?請關注此篇文章。
糖尿病,一個流行全球的慢性病,它帶給患者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折磨,還有心理上的摧殘;它帶給社會和家庭的,除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還有遺傳傾向帶來的焦灼和不安……糖尿病前期不是病,只是一個高危險因素,所以,我們不能把它作為病來對待,對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希望大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積極預防,贏得“打敗糖尿病”的第一仗!
1關卡 :全面篩查 關注高危人群
40歲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檢測一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個月檢測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兩小時血糖。
在糖尿病的篩查方面,最常見的就是我們往往只關注了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兩小時的血糖,或者只是隨機血糖,這樣會導致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沒有及時被發現。只有全面篩查,尤其要關注高危人群,才能最早、最及時、最大范圍地發現并及時管理這部分人群。
哪些人屬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呢?
首先,從年齡的角度來說,40歲以上都屬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第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比如父母或爺爺奶奶,甚至外公外婆患有糖尿病人群;第三,是體重超重或肥胖人群;第四,有妊娠糖尿病病史,或曾經有巨大胎兒分娩史的婦女,母親和孩子都是高危人群;第五,出生時低體重胎兒;第六,多食少動人群;第七,沒有診斷為糖尿病,但已經達到糖尿病前期的這類人群。另外,患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睡覺打呼嚕的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等也要進行糖尿病的篩查。
如何篩查?篩查結果怎樣評估?怎樣分類管理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血糖的正常范圍,正常人空腹血糖3.9mmol/L~6.1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不超過7.8mmol/L。如果首次篩查結果正常,一般宜每3年至少重復篩查一次,當然糖尿病高危人群至少一年一次。如果超過這個水平,就需要到醫院進行正規的葡萄糖耐量試驗的檢測,有條件的可以同時查胰島功能。
根據葡萄糖耐量試驗的結果來進行分類,一種是正常人群,定期監測即可。確診糖尿病的患者,即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糖負荷后兩小時≥11.1mmol/L,如果有典型的糖尿病臨床癥狀,比如口干、多尿、多飲、體重減輕,一次達到這個水平,就可以明確診斷為糖尿病。如果沒有糖尿病的典型癥狀,就需要改日再重復檢測一次,確認是否能夠明確診斷糖尿病。第三種情況,無論空腹還是糖負荷后兩小時血糖都不在正常范圍內,但是也沒有達到糖尿病標準的這類人群,我們把它稱為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異常,或者兩種情況兼有。這些糖耐量異常的人群,每年大概有6%~10%的個體會進展成糖尿病。如此龐大的糖尿病前期隊伍在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糖尿病的“后備軍”,如何阻止真正變成糖尿病呢?
2關卡 : 積極生活方式干預
通過生活方式干預3年,可使糖耐量異常進展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下降58%。
是否需要干預?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年齡、家族史等有些因素難以改變,但體重、血脂、血壓的管理都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干預。有研究表明,通過生活方式干預3年,可以使糖耐量異常進展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下降58%。隨訪累計達10年以后,生活方式干預組體重雖然有所回升,但其預防2型糖尿病的好處仍然是存在的。
所以,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應該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來降低糖尿病發生的風險,定期監測血糖,并密切關注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具體的措施和目標有哪些呢?
飲食是一種文化,舌尖上的美味是一種誘惑,既要享受美味,又要管理好健康,那就要精、少、全。具體包含3個方面,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對于輕中度體力活動的人群來講,五兩到六兩的主食就可以。蛋白呢,每天一袋牛奶、一個雞蛋、二兩瘦肉,再加上一兩至二兩的豆類蛋白比較合適;另外就是纖維素,比如蔬菜,我們每天食用至少一斤的蔬菜來保證我們維生素的攝入。避免高糖和高脂食物,高糖食物是指升糖指數特別高的食物,如稀粥喝進去血糖瞬間就會上升,這類食物要盡量減少或避免。對于高脂食物,如肥肉、動物油要盡量減少,因為高糖和高脂都能直接損傷胰島功能,從而加快邁向糖尿病的步伐。
適當的運動會讓人心情舒暢,有益于身心健康。運動能使心肺功能得到鍛煉,增加血管的彈性,讓身體減重,從而降糖、降壓,所以運動的好處有很多。怎樣運動更科學合理呢?要做到“1、3、5”,1就是每天堅持至少1次的運動;3就是30分鐘,每次或每天累計運動30分鐘;5是每周堅持運動5天。當然,運動也是有講究的,不是說慢慢在家晃悠半小時就算運動,這個運動的定義要有一定的強度,是有效運動。怎么衡量呢?可以來試試跑步機,跑步機會顯示脈搏,用170減去你的年齡就是這個運動強度達到要求的心率。比如說50歲,那么170減去50是120,可以體驗一下這樣的運動。做到有效運動,關鍵是要長期堅持,這是預防糖尿病前期往糖尿病發展,甚至是逆轉糖尿病前期的一個最重要措施。
通過積極科學的飲食管理和運動,能使我們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超重或肥胖的體重指數(BMI)達到或者接近24,或體重下降至少達到7%是比較理想的。
3關卡 : 藥物干預
在強化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佳,且合并其他危險因素時才考慮藥物干預。
對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是不是需要進行藥物干預呢?這也是有爭議的。有大量的臨床實驗表明,降糖藥物,如二甲雙胍、a-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的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以及減肥藥、奧利司他等,通過治療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其中,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長期應用的安全性證據比較充分,但其他的藥物就要全面考慮,如費用、不良反應等。我個人的觀點,對于糖尿病前期,只有在強化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效果不佳,且合并有其他危險因素時才考慮藥物干預,而且必須充分評估和跟蹤。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