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3-31
孫蕓苓 文圖

一個周六下午,筆者去運城黃河古玩城找朋友,發現有人在此擺地攤。一打聽,原來是每個星期六下午這里都有地攤。筆者發現,每個地攤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有奇石、老繡片、玉石、雜項還有字畫等。筆者和朋友小漫在地攤上流連,看有沒有合眼緣的東西。
一位開著電動三輪車的大爺在叫賣,我們過去一看,竟然是一車粗瓷陶罐,高高低低地在三輪車上堆放著。看著就是以前村里人裝水或者裝生活用品的粗瓷陶罐,我們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因為筆者一直想買個這樣的罐放在陽臺上插花。于是,我們兩個一起搞價,筆者買了一個茶葉釉的半大陶罐,小漫因為開店的緣故,一下子買了三個,一個青花瓷的蓮子罐,兩個黑釉陶罐,我們兩個滿載而歸。
到了她的小店,我們把罐子洗凈,小漫拿來兩枝蒲草,往陶罐里一插,瞬間給這樸素的陶罐賦予了靈魂,馬上感覺小店雅致了許多。
小漫告訴筆者,如今人們的家都裝修得精致,反而是這樣的粗陶放到家里更顯雅致。于是,有心人就去村里淘這樣的粗陶罐,拿回家插花用。
筆者記得去過一個朋友的小院,他是教古琴的,那個院子里也擺放了不少粗瓷罐,記得當時罐子里還插了一個結著石榴的枝條,栩栩如生。筆者靠近仔細欣賞,原來是絹花制作的工藝品,當時就感覺非常漂亮。
回到家,筆者把那個三尺高的粗瓷罐放到了陽臺上,插上了幾根干枯的蓮蓬,陽臺的角落一下子獨成景致,把筆者之前的那個細瓷罐比下去了。老物件的魅力在于時間的沉淀之美,雖然這陶罐粗糙卻別有韻味。
筆者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一個居民區進行小區環境改造時,有居民向社區工作人員反映,一些廢棄的陶罐被隨手扔在綠化帶里、樓梯轉角和非機動車車庫等處,容易絆腳,還嚴重影響環境美觀。

居委會主任想,能否變廢為寶,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還能向居民倡導綠色環保的理念?于是他向居民征集意見,最終社區決定開展一個以“舊物扮靚社區,再生裝扮生活”為主題的活動,將廢棄陶罐收集起來,通過巧手改造讓它們煥發新的生機。
在社區的號召下,不少居民將原本準備丟棄的陶罐捐了出來。隨后,社區召集轄區內的繪畫愛好者,共同加入創作大軍,大家拿起油漆桶和畫筆,腦洞大開地搞起了創作,將自己的巧思一一呈現在陶罐上。經一番創作,原本破舊的陶罐全都化身為色彩斑斕的“藝術品”。隨后,社區工作人員在陶罐里填上土,再種上綠植,形成了一道生機勃勃的景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老百姓用來盛水和裝食物的黑釉陶罐,被遺落在鄉間的老院子里無人問津。這些有歲月痕跡的老陶罐,被有心人發現并舊物利用,使它們變成了美麗的藝術品。如今,這些老陶罐拂去塵埃登堂入室,裝點我們的生活,對它們來說是個好去處,對我們來說,看著這熟悉的老陶罐不免心生喜悅。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