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3-23
運城市氣象局 李冬梅
2022年3月23日是第62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早預警、早行動:氣象水文氣候信息,助力防災減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一起回顧2021年運城發生的那些特殊天氣氣候事件,以響應今年的世界氣象日主題,進一步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1.2021年運城全年降水總量破歷史紀錄。2021年運城全市平均降水量902.8毫米,為運城市有氣象記錄(1956年)以來最大值。全市共出現9次暴雨天氣過程,國家氣象觀測站暴雨日數達31站次,為歷年同期最多。
2.秋汛持續時間長,災情重。2021年8月21日至10月10日,運城市接二連三出現暴雨、連陰雨天氣,期間運城全市平均降水量548.8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3倍以上。受本地及上游持續降水共同影響,黃河流域出現3次編號洪峰,汾河流域出現近40年來最大洪峰,最大流量1125立方米/秒。汾河流域運城段出現嚴重洪澇,多處出現險情。受秋汛影響,運城北部冬小麥播種推遲1個月左右。
3.大暴雪過程雨雪急轉、小時雨量大。2021年2月24日,運城出現大暴雪天氣過程,全市平均降水量27.5毫米,最大的是垣曲34.3毫米,居近50年來歷史同期第一位;1小時最大降水6~7毫米,降水強度破我市歷史同期紀錄。雪片呈團狀,鋪天蓋地而下,瞬間積雪深度達到10厘米以上,造成設施農業損壞嚴重。
4.短時強降水、局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多點頻發、空間分布不均。2021年7月,運城出現5次強對流天氣,其中18日鹽湖區金井、柏口窯出現短時強降水,1小時最大雨量42.5毫米;22日萬榮縣城1小時最大雨量56.7毫米,新絳澤掌1小時最大雨量52.7毫米。短時強降水造成鹽湖、萬榮等城市內澇嚴重,新絳地質災害形勢嚴峻。9月22日,臨猗、萬榮出現歷史上時間最晚的冰雹天氣,經濟林果受災嚴重。
5.寒潮強、極端低溫頻現。2021年1月5日至7日,運城出現強寒潮天氣,48小時最低氣溫平均下降10.7℃,各縣市最低氣溫介于-13.6℃~-19.1℃之間,歷史排名第5位,永濟、平陸、夏縣、垣曲、絳縣、稷山6縣(市)突破所在縣歷史極值。
6.區域性、階段性干旱突出。2021年5月下旬至6月底,2021年8月上旬、中旬,在秋作物生長關鍵期的2個時間段,運城出現中度至重度干旱,影響秋糧生長發育,一些地塊因干旱絕收。
過去的2021年,運城雨量特多,氣溫偏高,極端天氣多發,天氣氣候特點呈現:冬季極寒、極暖,氣溫起伏,出現近50年來最強暴雪天氣;春季大風沙塵天氣多;夏季暴雨日數多、短時雨強大,國家站累計暴雨日數達到31站次,為歷年同期最多;秋汛嚴重、災情重、冷空氣活動頻繁。針對2021年冬季寒潮、暴雪,夏季暴雨、強對流,秋季連陰雨、洪澇等極端天氣,市氣象局提前制訂預案、抓組織、抓落實,早預報、早預警、早行動,同時加大人工增雨、消雹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氣象預報信息及決策服務建議,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共同抵御氣象災害造成的影響,最大限度減少了各種損失。
“早預警、早行動”,強調了“氣象水文氣候信息,助力防災減災”的重要意義。隨著人類活動加劇,全球氣候系統變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并發、重發的趨勢明顯。作為自然界的一分子,我們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提高對自然及自然災害的科學認識,加強防范和自救意識,保護自己及家人免遭或減少這些災害的影響。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