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3-17

中銀路與機場大道
近年來,我市對中心城區道路建設科學規劃、統籌安排,通過實施打通“斷頭路”、道路提升改造、新建人行天橋等舉措,初步形成了“九縱九橫”的城市交通體系,不僅緩解了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問題,也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時序更迭,仲春已至,天水春色日漸濃。中心城區不少道路兩旁樹木吐出新綠,花兒競相綻放。綠化帶內,園林工人分工協作,忙著補苗修枝,一片繁忙景象。

學苑路立交橋
晨曦中雙向八車道的紅旗街干凈平坦,一夜的寧靜被趕早的車輛鳴笛聲打破,車輛雖多卻秩序井然,便捷的交通讓曾經的“囧途”變“坦途”。
嶄新的河東東街人行道上,砂基透水磚、花崗巖材質的路緣石干凈整齊,升級完成的樹池、檢查井、阻車樁和蘑菇亭均“顏值”滿滿,微風習習,落花簌簌,空氣中彌漫著淡淡花香……行人漫步在明暗交替的樹影下,宛如一幅畫。
暢行春風,通達無限。身處完成了雨污分流、路基整修、路面復鋪、路燈及人行道磚和路緣石更換等工程的禹都東街,感受著采用“機非分離”“人非共板”設計構建的暢通、有序道路交通環境,不禁讓人感嘆城市的通達能力。
提升改造完成的圣惠南路主車道,不僅路面平整,還大幅度提升了周邊區域的形象,滿足了市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道路兩旁的綠化帶施工現場,施工車輛正轟鳴作業。

關公像環島
通車的后稷街標線清晰,排水、城市道路等附屬設施完善,道路兩側宜綠化段已全部綠化,路域環境整潔美觀。
城市道路建設,既要“面子”也要“里子”。市區北部大禹街拓寬后的雙向八車道、綠意盎然的街頭小景等,都讓這座城市錦上添花。地下管網的雨水箱涵工程、電力管廊建設等,才是城市建設中需要被看見、被感受的。順著梯子下到雨水箱涵通道,腳底立刻透來一股涼意,高2米、寬7米、長1440米的箱涵通道內只有淺淺的積水和淤泥,城市的排澇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機場大道

韓信路人行天橋
路變則城變,路通則城興。機場大道、解放路、紅旗街、禹都街等主次干道提升改造完工;人民北路北延長線、河東西街延長線等主次干道陸續暢通;后稷街、子文路、大禹街等路網全部通達……伴隨著城區18條主次干道漸次完成改造,順利通車,中心城區“九縱九橫”的路網結構進一步織密優化,城區道路通行能力倏然提升,市民出行空前快捷。
華燈初上,中心城區多座人行天橋造型酷炫,或充滿科技感,或形似海鷗,為城市增添了動感與活力……各人行天橋投入運行以來,成為不少市民的拍照“打卡”地。

市區學苑南路與紅旗東街交叉口的渠化島,醒目的交通信號燈、斑馬線內的非機動車通行區域、右轉專用車道上紅色陶粒鋪設的非機動車道,以及行人、非機動車等候島區等都提升了交通路口通行效率。市區8個渠化島的投入使用,提高了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確保了行人的安全。

寬闊的主次干道、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富有文化內涵的城市綠化、往來縱橫的交通“綠道”……構成城市的血脈和骨架。日益完善的路網交通環境,不斷提升著城市形象和品位,滿足著市民對更高品質美好生活的新追求。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