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3-04
記者 魏 濛
春天是美好的季節,冰雪融化,大地復蘇,萬物欲生。
“春節過后我就到健身房練瑜伽啦。我要把春節享受美味增加的體重減掉,擁有優美勻稱的體形,好展示早早買回來的春裝。”
“我的運動方式是每周打幾次球,通過這種對抗運動,出出汗消耗一下多余的熱量。”
“每逢佳節胖三斤”,經過一個春節的“胡吃海喝”和不規律作息,不少市民發現虎年春節留給自己的不僅有過年的喜悅,還有一身的“肉肉”。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人們開始脫掉厚重的冬裝,換上輕便的春裝。很多愛美的女性和想要擁有健碩身材的男士,為了甩掉一個冬天身上攢下的不少肉肉,在春暖花開時穿上漂亮的裙裝和輕薄的春裝,開始了健康減重行動,開始了年后健身、減肥的“突擊戰”,把健康提上了日程。

大家“動起來”
2月25日下午,記者來到市體育公園羽毛球場地。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所有羽毛球場地、籃球場地,均已滿員。不僅如此,球場外還有許多健身達人“望眼欲穿”,焦急地等待空閑場地。
“昨天,我和經常一起打球的朋友約好打算包場打球,等了一個多小時才有空場。今天我們早早就來了,沒想到還是沒排上。”市民趙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之前每周都會堅持來這里打球,但是過年期間走親訪友,每天晚上的時間被各種聚會占據,導致年前制定的健身計劃全被打亂,而且這段時間“光吃不練”,體重也上漲了不少。“假期一結束,我就趕緊約上好友來鍛煉了,我要把過年期間新增的體重減下去。”
“今年春節期間過來打球健身的人就不少。年后這段時間,來打球的人員爆棚,每天下午都有100多人,中青年占比多。”體育公園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從過完年上班后,來到羽毛球場、籃球場、足球場來打球、踢球的人絡繹不絕,尤其是籃球場和羽毛球場每天下午要不了一會就滿員,有時一天來打球的人能有一二百人,排隊候場都是常事。
“春節這幾天一直沒有抽出時間鍛煉,不僅腹肌快變成‘游泳圈’了,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開始懶散了。”熱衷于籃球運動的衛先生在春節后準時前來“打卡”。“打籃球屬于一種有氧運動,能夠讓全身的骨骼和關節得到充分的鍛煉,運動后身體會出大量的汗,還會加速身體的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一場籃球打下來身體很舒暢。同時,打籃球還可以訓練腦部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還能夠訓練眼睛和耳朵的敏感度,我覺得很適合我。”衛先生汗流浹背地說。
除了熱愛運動的“健身達人”在健身場、體育館內“揮汗如雨”外,不少愛美女性和“宅男”也通過放松身心的方式減輕體重。春節過后,休閑式運動也頗受市民歡迎和青睞。
自春節后,到市區學苑路某健身房找瑜伽教練約課的顧客便一直不斷。“過年期間,吃得好睡得香,年后發現自己竟然胖了四五斤。”張佳是從事服裝銷售工作的,為了穿衣效果好看,對自己的身材有嚴格的要求,現在冬天過去了,店里春裝已上新,為了試穿衣服效果好,張佳不是選擇節食而是通過健身讓自己的肌肉保持緊致,塑造出好身形。剛剛上完瑜伽課的張佳表示,希望年后可以通過練習瑜伽的方式,循序漸進達到減脂塑形的效果,把自己的體重控制在一個較好的范圍之內。
“每天都會有多名前來咨詢的新顧客,成交率還是非常高的。”瑜伽教練臘臘表示,過年期間,不加節制的“逛吃”模式讓不少人的身體負荷逐漸加大,因此春節后無論是老會員還是增加的新會員都以“體態管理”和“塑形”課程為主。“因為是一對一的私教課程,一個教練一天最多的時候能比平時多加4節到5節課,課程安排還是挺滿的。”
勿急于求成
春節期間,許多市民因頻繁聚會、放縱吃喝、日夜顛倒等原因,體能下降,體重上漲,便迫切地想通過運動減脂瘦身,但如果此時盲目訓練,可能會適得其反。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多名健身教練建議,節后運動切勿急于求成,要理性、循序漸進地增加、恢復運動量。
“對于有運動習慣的‘健身發燒友’來說,在停歇運動一段時間后,最容易走下坡路的是心肺功能,所以在恢復運動時,可以根據自身的體質情況,制定一份短期的運動恢復計劃,先從快走、慢跑、游泳等心肺訓練運動開始。”臘臘教練說。
據介紹,運動前的熱身很關鍵,可以做一些伸展運動,充分活動肩關節、肩胛、脊柱、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部位,增加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柔韌度。如果是想通過運動快速減脂的“健身新手”,在運動前期切勿過于追求時長或運動量,可以采取隔一天鍛煉一次的方法,當身體狀態不佳時,應適當減少運動量或運動時間。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無論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健身后都會出現身體疲憊、肌肉酸痛等感覺。對于不常運動的人來說,運動后出現的酸痛感會更為明顯。此刻如果急于休息,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乳酸分泌過多,更容易加重肌肉的疲勞感。通常運動后需要一個小時左右才可以讓身體真正平靜下來,這時運動者可以通過舒緩的拉伸運動,緩解肌肉酸痛,提高身體柔韌性,逐漸調整身體狀態。
同時,健身人群中有部分人一個冬天沒有運動,剛開始鍛煉,要運動強度適宜,不要自覺加大運動量。春季運動量過大或活動劇烈,會導致人體內汗液排泄過多,使人體內的電解質、腺體分泌物、水溶性維生素大量流失。另外,人體在長時間不運動后,肌肉和韌帶也處于僵硬狀態,盲目地加大運動量容易導致運動損傷。
運動前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補充些能量。可以選擇喝一些熱的牛奶、麥片,這樣不但可以補充水分、緩解饑餓感,還能熱身。另外,早春運動時,建議大家在室內做好準備活動,等身體微熱,肌肉和韌帶都相對拉開時再到室外進行運動。同時注意在運動出汗后,一定要及時地增添衣物避免受涼,感冒。
“慧”吃+“慧”動
“我的體重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如果有波動,就在鍛煉的基礎上,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調整日常飲食,效果不錯。我年后體重較年前就增加了幾斤,用合理運動加調整飲食結構的方式,現在又減回原來的體重啦!”作為中學老師的張女士,通過合理的“吃”和科學的“動”,保持了健康體重,打造了美好體型。
“吃和動是影響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吃得過少或運動過量,能量攝入不足或能量消耗過多,就可能導致營養不良,而體重過低或降重過快就會出現體虛乏力,增加感染疾病風險;吃得過多運動不足,能量攝入過量消耗過少,會導致體重超重、肥胖,增加慢性病患病風險,因此吃動應平衡,才能健康瘦身減重,保持健康體重。”市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負責人靳峰妮說,食物攝入量和身體活動量是保持人體能量平衡、維持健康體重的“兩駕馬車”。食物攝入即吃,身體活動即動,保持吃動平衡,“慧”吃,“慧”動,才能遠離肥胖,保持健康體重。
如何通過吃動平衡達到健康瘦身減重的目的呢?靳峰妮從營養學的角度給出了建議和指導。原則上是量出為入,但鼓勵多動少吃,不提倡少動少吃,忌不動不吃,因為生命在于運動,吃是為了更好地“動”,一切生命活動和生活功能活動都離不開“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應“食不過量,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對于成年人來說,輕體力勞動者每天能量攝入量男性為每天2250千卡,女性為每天1800千卡。同時,人們還應根據自己的體型及每日的活動量進行靈活的調整,中、重體力勞動者或活動量大的人,每天能量攝入可適當增加。
平衡膳食應做到“食物多樣,谷類為主”。人們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幾大類食物。除了烹調油和調味品,每天成年人應平均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應攝入25種以上食物。一個人一餐中膳食的食材組成和大致比例分為4部分:谷薯類、魚肉蛋豆類、蔬菜類和水果類。蔬菜和谷薯類所占比例最大,依次為水果類、魚肉蛋豆類。成年人早餐至少應攝入4個—5個食物品種、午餐攝入5個—6個食物品種、晚餐攝入4個—5個食物品種、零食可攝入1個—2個食物品種。此外,大家應盡量做到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重視早餐,不漏餐。形象點說就是“皇帝的早餐,大臣的午餐,乞丐的晚餐”。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