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2-14
本報記者 陳永年
運城科技大市場自建立運行以來,充分利用西安科技大市場的經驗優勢、團隊優勢、資源優勢,實施了一系列的創新服務工作。
如今,運城科技大市場已經成為我市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橋梁,為“資本”更好地握手“知本”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2021年山西(運城)產學研金暨高校科技成果推廣活動現場(資料照片)
高質量開展入企服務 優化創新生態
去年4月,運城科技大市場工作人員在例行入企走訪調研時,了解到山西佳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與江西萊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康特爾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與云南宸磊建材有限公司簽訂的技術轉讓合同符合國家免稅政策,而企業對此卻知之不多。
工作人員主動提供專業咨詢指導,詳細介紹了技術合同登記的相關政策法規和免稅申報流程,對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應注意的關鍵條款進行講解,同時結合案例分析了技術合同登記時的政策細節和操作實務重點。最終成功幫助企業進行了技術合同免稅備案,合計為達標企業減免增值稅和所得稅206.6萬元。
專業服務體現了“含金量”,為企業增加了效益,企業負責人十分感激,連連稱謝。
從成立的那一天開始,為企業的創新服務,就鐫刻在運城科技大市場的基因之中。深入挖掘企業創新需求,持續促進技術供需信息對接,提供創新政策培訓服務等,是運城科技大市場的主業主責。而主業主責與企業需求的精準聯通,就是在這一次次有預案的走訪調研中實現的。
入企調研的質量高不高,一定程度體現在能不能主動發現問題和積極解決問題上。正是在一次調研中,工作人員了解到山西博成化工有限公司有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方面的需求,于是通過大市場的資源匹配對接,聯系到平臺機構山西榮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為其提供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咨詢與申報輔導培訓服務,精準高效為企業解決了實際需求。
據統計,2021年,運城科技大市場工作人員走訪調研企業486家,涉及裝備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紡織印染、現代農業等行業領域,累計收集企業需求800余項,通過組織科技培訓、交流對接、實地走訪等多樣化形式為企業解決政策類、技術類、財稅類等需求超過500項。
另外,大市場還通過調研走訪挖掘企業金融需求,舉辦科技金融產品推介會,引入中國建設銀行運城支行、平安銀行運城支行等金融機構,其中通過建設銀行運城支行為24戶高新技術企業和25戶民營企業授信,授信余額7071萬元,貸款余額5616萬元。
搭建精準轉化平臺 放大創新紅利
2021年,運城市科技界最引人關注的可能就是“揭榜掛帥”了。
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我市圍繞“415”十大工業產業集群,特別在十大產業集群基礎上確定的“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以企業發展方向和技術創新需求為前提,結合重大技術突破和顛覆性技術探索,高質量凝練科技計劃項目,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揭榜掛帥”制。
運城科技大市場聯合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運城分中心,承擔了具體技術支持工作。
2021年9月,分別組織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中北大學等相關院校的十多名專家,按照行業領域對項目需求舉行了5場專家論證會,對項目立項需求進行了評審,對項目需求的先進性、可行性、必要性等進行審查論證。通過論證遴選出影響力大、帶動性強、應用面廣的關鍵核心技術12個,涵蓋了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并在11月組織評審專家、技術需求發榜單位、揭榜團隊召開“揭榜招標”項目評審會。經過5場專家論證凝練出12個項目需求,最終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及需求企業代表組成評審團,對揭榜團隊開展全方位論證評審,確立了9個“揭榜掛帥”項目,扶持資金共1404萬元,預期產生經濟效益5億元,可沖擊一批獎項、產生一批專利、制定一批標準。
在“揭榜掛帥”這樣對接交流、精準轉化的“頂流”背后,還有大量的普通企業與諸多科研單位的攜手。
一邊是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發成果資源,一邊是市內眾多有技術需求的企業,運城科技大市場一手托兩家,力爭為供需雙方匹配到最合適的技術資源,把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準確孵化到企業,通過多元化形式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
山西綠普光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學院,山西佳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與西安交大化學學院、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與西安交大電氣學院……運城科技大市場促成的聯姻,名單一長串,累計促成合作項目金額達1200萬余元。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運城科技大市場累計發布科技成果2000多項,舉辦各類科技交流活動34場次,促成簽訂合作協議16項。同時,組織來自西安、太原、武漢、北京等地的高校專家團隊入企精準對接27場次,60余名市外專家赴運城開展供需對接活動。一系列舉措,有效滿足了我市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技術需求,提升了運城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同時也推動了眾多高校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進一步放大了創新紅利。
培育技術經理人 釋放創新活力
對于企業來講,技術研發和升級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如今順風順水的山西綠普光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2021年4月之前,也曾經為技術開發深深苦惱。
當時,山西綠普光電面臨TADF材料開發技術瓶頸,自身的研發能力實現不了技術升級。關鍵時刻,他們碰到了來企調研的運城科技大市場工作人員。
很快,在技術經理人的合力推進下,企業的“煩惱事”進入實質性解決程序——
在運城科技大市場技術經理人楊冰的組織下,對接聯系芮城縣工科局技術經理人裴志華和企業技術經理人譚展旗,對接具體的技術需求。經過企業需求與科技大市場平臺資源的精準匹配,篩選到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學院周桂江教授、王慶琳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高度匹配企業需求。最終,在運城科技大市場的牽線搭橋下,山西綠普光電與西安交大化學學院教授團隊達成合作,合作金額達500萬余元。從此,高校研發成果走出實驗室開始轉化為新的生產力,而企業也解決了燃眉之急走上發展新階段。
不僅如此,技術經理人通過對企業更進一步的深入了解,發現企業生產所需專利緊缺,運城科技大市場隨即聯合運城技術經理人協會篩選出噻蒽氧化物銥配合物材料、香豆素銥配合物材料、三金屬核心鉑配合物材料、藍光-綠光熱延遲熒光材料4件與企業匹配的專利,最終促成專利轉化,轉化金額達120萬元。此次專利轉化,為企業提質增效,轉型申報國家、省、市各類項目奠定了基礎。
如何讓更多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轉化應用,在全球范圍內都是一道難題。長期以來,科技成果轉化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懂市場的不懂科研,懂科研的又不懂市場。而既懂科研又懂市場的技術經理人,就成為雙方握手的“黏合劑”和橋梁。
目前,經過連續3年累計5期的技術經理人培訓,我市已經培育初級技術經理人527名,幫助企業全面、及時、準確把握享受政府科技投入資金和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減免等科技政策,為企業培養了熟悉各類科技扶持政策、能組織申報科技項目的專業人才。
特別是去年11月26日,運城技術經理人協會正式成立,進一步加大了我市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力度,壯大了技術經理人隊伍,標志著我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進入新階段。
如今,運城科技大市場聯合各縣(市、區)技術經理人,幫450余家企業解決了融資、政策、技術、專利等方面500多項難題。
服務技術市場,讓各類技術交易主體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活力,為科技成果轉化“牽線搭橋”,讓“資本”與“知本”對接,是運城科技大市場的建設目的和運行目標。“下一步,運城科技大市場要切實承擔起提供創新激勵、搭建創新平臺、弘揚創新文化等方面的責任,著力打造有利于科技創新、有利于成果轉化運用的良好環境,全力以赴將運城科技大市場打造成黃河金三角地區的科技資源聚集地。”運城科技大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