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2-08
冬奧會開幕3天,吉祥物“冰墩墩”徹底火了。商場排隊5個小時只為一“墩”,外國記者甚至改名“墩墩”傾情“帶貨”,讓“冰墩墩”設計團隊負責人曹雪直呼“始料未及”,而“冰墩墩”的爆紅也帶來啟示與思考——如何用設計語言講好中國故事?設計如何助力“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7日專訪了“冰墩墩”設計團隊負責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曹雪。
“冰墩墩”何以征服世界?
這幾天,在冬奧閉環里,冬奧特許商店門前總是排起長龍,全球各地人士競相購買冬奧吉祥物等特許商品。而在冬奧閉環外,冬奧特許商店排隊的中國顧客也是一眼望不到頭。在北京王府井的冬奧會特許商店,為買到“冰墩墩”,不少顧客在寒風中排隊數小時。與此同時,不少運動員、記者和冬奧會官員的心都被“冰墩墩”俘獲,紛紛自愿“帶貨”。日本記者甚至改名“義墩墩”為“冰墩墩”代言。
“冰墩墩”設計團隊負責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曹雪說,自己的兒子去廣州特許商店購買也失望而歸。雖然從一開始就對自己團隊的作品很有信心,但他對如此爆紅感到“始料未及”。
“冰墩墩”為什么能“征服”世界?
曹雪說,“冰墩墩”受到大家歡迎,不是帶著一幫人漫無目的的頭腦風暴,而是一定要有理論和策略性的思考。
“冰墩墩”和歷屆吉祥物不一樣,不是單一材質、單一觸覺體驗,堅硬的冰殼包裹毛絨熊貓,用曹雪的話說——冰殼之下有一分“暖和軟”,“人們在寒風中等待就是為了最后手中能捧上一份溫暖”。曹雪希望,“冰墩墩”能超越冬奧會時空限制,將藝術生命延伸更遠。“今天一大早看朋友圈,好多人開工了發照片,把‘冰墩墩’放在辦公桌上,我覺得它已經超越了一個奧運會吉祥物本身(的含義),這也是我們最初的設想,希望它的藝術生命能夠延伸。”他說。
好賣才是硬道理
曹雪認為,“冰墩墩”的走俏,無疑是一個產品在商業上的成功,但這種成功對其文化性和藝術性的表達也非常重要。其實,“冰墩墩”的熱銷,也可以看做“國潮”崛起的又一個生動樣本。
“從國畫、京劇這些國粹開始,我們看世界和進行表達是不一樣的,不能表面化地把中國文化理解成中國元素,曾經有人說是不是要給‘冰墩墩’加上長城、華表這樣的元素。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的設計語言和講故事的方式就太單一了。視覺傳達是‘傳而有達’,你表達了,別人沒有接受不叫傳達。很多所謂‘國潮’只是把中國傳統元素隨便貼在產品上,其實做‘國潮’要真正地讀懂中國,‘向過去要未來’。”曹雪說。
設計能夠“四兩撥千斤”
曹雪認為,設計是最為直觀的講故事方式,“冰墩墩”借助奧林匹克的平臺講出了中國故事,其實不管是建筑設計、室內設計還是工業設計,都可以講好中國故事。通過設計這門通用語言,會讓世界更加讀懂中國。
近年來,“中國制造”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而設計與科技創新一樣,是助力“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關鍵因素,“冰墩墩”的爆紅,也讓人看到了“設計力”帶來的能量。
曹雪認為,設計是一種人文關懷。因此,任何一項設計并非簡單的形式美,而是“介質”,在互聯網時代,任何產品都可能成為與人發生某種關聯的介質,“比如我們手上拿了一個遙控器,在使用的時候就在跟它溝通和交流,產品本身不是固定的,是動態的、有生命的”。
曹雪曾提出一個引發設計界廣泛關注的話題“產業動漫化”——把動漫看做一種表達方式,實現“跨界”的工業設計。
“設計能‘四兩撥千斤’,因為設計的終極內核是哲學,不管東方西方,哲學是相通的,它能穿透一切。”曹雪說。
新華社廣州2月7日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