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1-22
賈林娜
放假了,孩子的聚會也多起來。有家長發現,孩子堆兒里有的孩子不愿與人分享,常把“我的”掛在嘴邊;有的孩子事事爭先,無論別人說什么,他都不屑一顧。“護食”和“愛抬杠”的孩子不經意間就破壞了周圍人的好心情,大家也漸漸疏遠了他們。

尷尬:媽媽組織聚會,卻只來了一位小朋友
前幾天,三年級學生小蘇的媽媽在小區媽媽群里發出邀請:邀請群里的小朋友在某天下午到自己家里跟小蘇一起玩。沒想到,信息發出一整天,只有一位小朋友的媽媽答應帶孩子參加聚會,這讓小蘇媽媽倍感尷尬。沒有回應邀請的小朋友并不是當天沒有時間,大家相約在花園里玩耍,但沒有去小蘇家里聚會。
一位沒有赴約的女孩家長說,小蘇媽媽可能只是注意到自己女兒沒有幾個玩伴的表面現象,想通過組織家庭聚會幫孩子聚攏人氣,卻沒有深入思考孩子為什么缺少玩伴?小朋友在一起玩,需要彼此謙讓包容,還要懂得分享。但是小蘇跟大家在一起,總想著自己當“中心”。在小蘇眼里,玩具都是自己的最好,游戲規則也要聽她的,而且跟誰玩、不跟誰玩,也要小蘇說了算。時間一長,大家誰還愿意跟她一起玩呢?
建議:學會換位思考,接納別人的不同意見
放假了,鄰里、親友之間的聚會多了,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問題會凸顯出來。如果在交往中,孩子之間出現矛盾,家長不必過度參與,但一定要教自家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這樣才能與人和諧共處。處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家長可以將與孩子發生聯結的事物賦予生命力。如果孩子對待玩具“簡單粗暴”,家長可以抓住機會這樣提醒孩子:你是否考慮過玩具的感受?以此提醒孩子,用別人喜歡的方式與人相處。
家長除了提醒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還要教孩子可以及時表達對他人的贊美,也要能接納別人的不同意見。要想讓孩子能包容、接納他人的不同,家長先不要做“完美型父母”,不要對孩子事事苛求完美,對孩子非原則性的小缺點多一些包容,也要能聽進去孩子的想法。通過潛移默化,孩子也學會了包容、接納別人的不同做法和意見。
如果我們發現一個孩子的情商高,不僅是這個孩子的性格好,而且這個孩子與人相處的關系模式也讓人感覺非常舒服。而孩子高情商的培養,源于最初與重要的人相處的關系模式,因此父母、家人的和諧關系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家長如果不希望孩子挑剔指責別人,自己先減少對孩子的挑剔指責;如果不希望孩子靠討好他人換得一起玩的機會,就要克制自己對孩子暴躁嚴厲的態度。總之,家長如果希望孩子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除了正向引導,還要用健康的家庭關系模式影響孩子。
(《山西婦女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