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1-18
平陸縣委書記 麻軍澤
2021年,省委、省政府立足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定位,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以“省校合作”促進人才共享、互利共贏。平陸縣全面貫徹省委、市委精神要求,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緊緊圍繞“一三三五”總體發展思路持續深化省校合作,以“6+模式”實現“六全”效果,成功對接省外高校70所,省內重點高校9所,簽訂協議56個,落地項目30個,為建設富裕、文旅、實力、開放、宜居平陸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以“內設+外建”強化組織保障,實現布局謀劃全過程。健全內設機構,成立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雙組長”,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任副組長,各責任單位任成員的工作領導組,制訂工作方案,細化責任分工,成立工作專班。外建對接小組,成立由11名縣級領導組成的對接小組,建立“縣級領導+責任單位+N個高校”和“對接高校—洽談合作—達成協議—基地建設—開展活動”工作落實機制,持續跟進推進。
以“線上+線下”擴大對接范圍,實現洽談合作全覆蓋。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邀請江西理工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實地參觀考察,達成多個合作項目;開展“平陸單位進高校、平陸企業進高校”的“雙進”活動,組織牽頭部門赴北京與北京大學等4所高校簽訂課題研究和全面合作協議,聘用10名高校教授為智庫人才;組織平陸企業負責人與上海4所高校及7家企業對接洽談,簽訂合作協議,促成“校企合作”和“企企聯合”。充分用好云技術,克服疫情影響,采取“云推介”“云聯系”“云簽約”等方式,遠程與各大高校取得聯系,全面提升對接效率、節約對接成本、擴大對接范圍。
以“試點+擴面”共建合作平臺,實現基地建設全范圍。依托“全省第一家A級企業”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智庫合作基地。積極為山西復晟鋁業有限公司牽線搭橋,邀請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到企業進行座談交流,簽訂污染防治、環保除塵、煙氣脫硫等技術項目合作協議,與中北大學建立“產學研基地”,以“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解決企業環保問題,使企業成為全省首批在重污染天氣中可以自主采取減排措施的企業。聚焦“全省第一批職業技能等級評價認定機構”,打造“人人持證”技能服務人才培養基地。充分運用平陸利豐職校職業技能等級評價認定機構優勢,與全國各大高校對接洽談,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培訓,以培訓促就業、帶創業,目前,已為20余所高校輸送家政服務員、廚師、維修焊工和餐廳服務員等技能人才600余名。用好“全市第一家832平臺”富民增收促振興,搭建“五校融合”的農副產品銷售基地。拓寬營銷模式,創新合作方式,讓高校全程參與農副產品銷售基地建設及種植、加工、包裝、推廣、銷售的全過程,通過“以校為先、以校促產、以校保質、以校助銷、以校聯校”模式向高校銷售平陸特色農副產品。目前,已向13所高校銷售農副產品7.5萬公斤,價值超過100萬元。
以“規定+自選”創新活動載體,實現成果轉化全領域。規定動作做到位。全面落實市委書記丁小強“四個一批”工作要求,積極開展“六個一批”活動,組織智庫專家講座4場次,引進高校畢業生407人、高素質人才32人,組織大學生實習實訓143人,讓各類人才服務平陸高質量發展。自選動作有特色。舉辦“學子歸巢、智慧興平”就業創業實踐活動,成立5個小分隊,分赴各行各業進行實踐鍛煉,目前已就業37人;舉辦“感受黃河文化、傳承革命精神”實踐教育活動,組織全市1800余名師生到平陸紅色基地參觀學習,促推文旅產業發展;開展“平陸企業進高校、校企聯手謀發展”活動,為企業牽線對接13家對口高校,切實解決企業技術難題;開展“運才興運、平才興平”活動,與世界釜山國際中醫藥教育培訓基地就大力發展中醫藥康養旅游產業進行合作,預計總投資40億元。
以“機制+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實現留才用才全保障。在機制保障方面,建立了目標保障、聯動協調和工作落實三項機制,設立了平陸縣省校合作專項資金,及時調整工作安排、謀劃工作布局。在政策護航方面,對到平陸就業創業的畢業生給予創業場地租賃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扶持政策,打造了100套人才公寓,實施實習實訓“竭誠服務保經費、保管理、保安全”的“三保服務”,努力實現“學生經費保障零負擔、高校管理保障零伴隨、安全保障零擔憂,學生愿往、高校愿送”的“三零雙愿”效果。
以“推廣+宣傳”打出特色品牌,實現聚才聚智全方位。立足優勢抓推廣,打造合作品牌。針對部門和基地特點,突出合作特色,實行“每名牽頭部門負責人當好一名推廣講解員、每個牽頭部門制作一本宣傳冊、每個合作基地設計一套展示版面”的“三個一”工作機制,做足品牌推廣文章。創新方式抓宣傳,擴大影響范圍。開展“進高校、進校友群、進高中、進家庭、進機關、進朋友圈”的“六進”活動,通過域內外各級媒體、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刊發信息稿件300篇次,點擊量達4萬次,促使更多的高校學生、教授認識平陸、了解平陸、向往平陸。
事業發展,人才為先。平陸縣將持續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充分運用好省校合作成果,加大重點行業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保障力度,力爭引進人才300名、先進技術120項,落地項目35個,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人才資源和強勁智力支撐,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