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1-13
臨猗縣委書記 于鵬飛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在大力建設“一園三區四個臨猗”的關鍵轉型期,臨猗縣深入推動落實省委“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的決策部署,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戰略,打好深化省校合作組合拳,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以專責機構強化組織保障。第一時間研究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為雙組長,12名黨政領導班子成員、34家縣直職能部門“一把手”組成的深化省校合作領導小組;抽調精銳骨干,成立正科級事業單位——臨猗縣人才發展促進中心(掛牌省校合作辦公室),強化省校合作統籌調度;集成全縣34家單位,按照各自職責,組成對口聯絡分隊,精準對接全國64所高校。目前,已對接47所高校,舉辦各類活動48次,接待高校來訪6次,建成基地58個,達成合作意向50個,簽約項目46個,落地項目32個。初步建成8個示范基地,臨猗中學和臨晉中學被9所高校授予“優質生源基地”,累計向多所高校輸送各類水果135噸、面粉742噸,輸送焊工、保安等技能服務人才263名。
二是以硬核舉措推動落細落實。全方位多層次開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工作,實施了“內用、外招、上請、下挖、近補、遠育”策略,打造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高校科研平臺延伸基地、智庫合作基地等平臺,釋放人才活力,集聚創新動能,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高效能轉型。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積極與省內高校洽談合作,達成戰略合作意向,逐步推動項目實施。邀請意向高校實地進行深度調研,通過論壇交流會,深入對接“12大基地”創建工作,簽約一批書面協議,達成一批合作意向。堅持“全面抓”和“重點抓”相結合。根據實際情況,對有多項意愿的院校統一對接、一同推進,對單項意愿的院校一對一重點推進,確保達成合作。堅持“協同推進”和“部門推進”相結合。對需多部門協同推進的,成立對接洽談組進行對接;對有合作意向或已達成合作的,由對接單位進行深入對接,同時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堅持“工作對接”和“感情對接”相結合。充分挖掘已建立的高校對接資源,充分發揮高校教職工親友團和臨猗籍專家學者、企業家作用,做好協同配合,打好工作、感情“兩張牌”。
三是以優質服務精準破解難題。當前,縣級農業城市普遍面臨人才流失、留才難等問題,破解難題要實行更加積極開放靈活的人才政策,在省校合作上發力。對此,臨猗縣打造人才政策環境“強磁場”,實行“一事一議”,釋放政策撬杠效應,為人才提供政策咨詢、融資貸款等“一站式”服務;充分發揮資源、環境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創新合作模式,依托高校資源,為人才作用發揮搭建舞臺,尊重人才成長規律,讓人才心無旁騖干事業;加大對人才工作先進事跡宣傳力度,營造尊重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社會環境;完善人才薪資待遇制度,加大安家補貼和人才津貼力度,為2020年全職引進的32名高學歷人才發放津補貼272.8萬元,新建兩座可容納222人的人才公寓,對全職引進人才在落戶、辦理正式入編手續、檔案轉遞、社會保險、醫療保健、安置配偶就業、隨遷未成年子女入學等方面優先統籌安排,提升人才獲得感、增強向心力,打造近悅遠來的引才格局。
四是以非常之力集聚人才資源。近年來,臨猗在引才的數量和質量上都呈現良好態勢,但大部分聚集在教育、醫療領域,而現代工業、現代農業、旅游服務業、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信息化建設等行業依然面臨人才短缺嚴重、人力資源結構不平衡等問題。臨猗縣積極搶抓省校合作機遇,出臺《人才引進暫行辦法》,打破以往縣級城市招引人才渠道窄、平臺小、人員少等瓶頸,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臨猗發光發熱。持續加大人才引進培育力度,與工業、農業、師范類“雙一流”大學深入合作,建立教學科研基地、實習實訓基地,拓寬本土人才培育渠道;依托河東博士研究院“橋梁”,大力引進緊缺型人才,通過成果轉化、產學研結合,實現引來一個人才、帶動一個項目、吸引一個團隊、催生一個產業,助力特色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2021年以來,全縣共外聘6名院士、300余名專家,對接項目30余個,13個已經初見成效。同時,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10人,全職引進高層次人才32人,公開招聘98名大學畢業生到村(社區)工作。
五是以更優培訓激發干事動力。干部是各項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證,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更多的改革事項、創新工作要靠干部去執行推進。臨猗縣深入開展省校合作,加強干部學習培訓,先后組織兩期專題培訓,解放干部思想、開闊干部視野,豐富干部理論知識積累,拓寬干部戰略思維能力。依托省校合作資源優勢,對接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聚焦縣域經濟轉型發展重點領域、難點問題、短板弱項,舉辦專題講座,切實提升干部用戰略思維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干部到全國知名高校交流學習、外派考察、延伸培訓,為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專業化干部人才。
六是以經驗總結鞏固放大成果。在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中,臨猗縣提高政治站位,做到高站位部署、多部門協調、極致化落實。明確分工到人,細化創建責任、任務、時限,切實把創建責任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積極搶抓機遇,先一步搶占資源,做到創建成功一批、達成協議一批、明確意向一批。實現舉一反三,進一步落實創建成果,做到面對面洽談成功一批,一對一對接成功一批、轉化成功一批。嚴把時間節點,對達成合作意向的,列為工作重點,進行集中攻堅,確保集中簽約一批、掛牌一批。
七是以嚴格考核突出成果轉化。臨猗縣對照“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部署要求,細化各部門工作責任,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任務化、項目化、工程化、方案化、清單化扎實推進“12大基地”建設。將“深化省校合作、建設‘12大基地’”納入全縣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圍繞基地建設、項目簽約、人才引進、成果轉化等重點指標進行專項考核,壓實“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政治責任。綜合運用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等各類線上線下平臺,廣泛宣傳省校合作和“12大基地”創建工作,吸引廣大人才投身臨猗追夢圓夢。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