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1-10
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2021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政策出臺以來,市委、市政府及各級教育部門把“雙減”作為“一號工程”,校外治理與校內提質聯動,制度建設和監督檢查并進,確保黨中央政策在我市落地見效。
一、市民笑了
就職于山西省大容量計量站的孫瑞琳,每天都要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不同以往的是,他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
這背后的原因,得從頭說起。
孫瑞琳的妻子在夏縣裴介鎮政府上班,夫妻二人作為雙職工,平時本就忙得不可開交,更不用說輔導孩子功課了。剛上小學時,孩子們的作業量很大,孩子焦慮煩躁,家長手忙腳亂,家里的爭吵持續不斷。
起初,夫妻二人接來雙方父母開始進行“隔輩輔導”,但老一輩也有點兒力不從心。新學年伊始,夫妻二人又計劃將兩個孩子送往學校附近的輔導部,打聽了一下,僅一年費用就達1萬多甚至兩萬元。
讓孫瑞琳和妻子沒有想到的是,新學期開始,孩子每天4點放學后,接著上學校組織的“四點課堂”,就可以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完成全部作業。如今下班后,和孩子有更多自主時間一起閱讀、玩游戲、看電視,家庭“斗爭”驟然減少,這其樂融融的場景,在過去可是想都不敢想啊……
這一切,歸功于我市“雙減”措施的落地生根。
二、作業公示欄
“科目:語文,內容……,時長25分鐘;科目:數學,內容……,時長25分鐘……”
近日,記者走進運城市東郊逸夫小學五年級一班,教室后面大黑板上的“作業公示欄”奪人眼球。
全校52個班級,都有這樣的“作業公示欄”。從周一到周五,每天的書面作業量不得超過60分鐘,由這兩個科目老師協調配合,班主任將確定好的作業任務量寫在“公示欄”里。
每周一到周五下午放學后,東郊逸夫小學的學生們在教室要完成“公告欄”里基礎性作業。任課老師在課后兩小時期間提供“臨時座位”,一對一輔導,為學生解疑釋惑,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除了周末,班級老師根據學科特點會布置一些趣味性、益智性、情景類的作業。周內,我們要求老師不僅在課堂上提高授課效率,面對面批改學生作業,課后放學絕不讓學生帶作業回家。”東郊逸夫小學校長李云山說,“各年級主任一月一調整課后服務工作安排,每周三固定為無作業日,學生可以自主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提高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
三、昝老師的“驚喜”
落實“雙減”政策,更大的亮點在于課后服務。
“老師,您剛才給我們分享的《假如夢想成真——沒頭腦和不高興》片段,我感覺故事講得特別精彩、特別好玩。”
“那你平時在家里喜歡看什么書呢?”
“平時看《植物大戰僵尸》《阿衰》。”
……
這是課后服務期間,東郊逸夫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昝曉芳和一名學生的對話。
短短幾分鐘的交談,使昝老師了解到,這位學生平時的閱讀書目,不利于其培養良好的文學素養。為了改變他的閱讀習慣,第二天,昝老師就從家中拿了一本文學讀物《沒頭腦和不高興》送給他。據說,這位學生將老師贈與的圖書視若珍寶,每晚都要和家人一起品讀,在學校也積極與老師交流分享精彩故事。
昝老師的“驚喜”還不止于此。
平日里,有限的課堂時段,因忙于常規的教學任務,很難對每個孩子都深入了解。課后服務不久,昝老師就發現,班里有一位“特殊”的孩子,經常“過敏性”發出怪異的尖叫聲以嘩眾取寵,讓各科老師和同學們很是“頭疼”。于是,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她更多關注關心這位學生的心理與行為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耐心引導,這位“特殊”學生的壞習慣慢慢改掉了。
據悉,在“雙減”政策出臺后,我市425所非寄宿制學校和216所有走讀生的寄宿制學校均開展了課后服務,惠及學生239818人,實現了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課后延時服務實行“1+X”模式。其中,“1”是任課教師在教室組織學生進行作業輔導或課外閱讀等,對學困生進行面對面答疑、指導幫助;“X”是指根據學生特點,組織廣大學生開展書法、音樂、體育、機器人、創客等社團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興趣愛好。同時,將課后延時服務向周末延伸,在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同時,也減輕了家長課外報班的經濟負擔。
四、“美加”轉型
放學鈴聲一響,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人群里,五花八門的輔導機構招牌“爭奇斗艷”、數不勝數。一看到成群結隊的學生走出校門,這些牌子就擺出躍躍欲試的架勢,仿佛呼喚著“我們在這兒呢”。
然而,令無數家長記憶猶新的這些場景,早已如明日黃花。
“雙減”政策施行后,我市各縣(市、區)嚴格實行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本地正常上下班時間相銜接。有條件的學校要將課后服務向周末延伸,切實減輕家長校外培訓負擔。
緣此,一批補課一貫制的校外輔導機構紛紛轉型。
變擋風扇、雙電機月球車、石油開采機……相同結構件、各式拼搭、自主編程,逐漸成為運城市美加教育機構的“拳頭產品”。
坐落于學苑路某寫字樓的美加教育機構成立于2010年,經營范圍以少兒英語為主,最興盛時學生多達200人。如今,“美加”積極響應“雙減”政策,正加速向科技、書法、美術領域轉型。其中,科技領域內機器人編程最受歡迎,學生近百人。
美加教育機構的突然轉型,并沒有引起未上完英語類課時學生和家長的擔憂。該機構第一時間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根據家長的訴求,可以選擇退費、消課或轉課。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培訓機構因無證無照經營“銷聲匿跡”。
2021年7月份,中心城區共查處關停200多家“黑機構”。9月份,接到投訴舉報,查處轉入“地下”和超經營范圍的培訓機構4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41家證照齊全的培訓機構。
“市委、市政府堅持為民情懷,把‘雙減’和課后服務作為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和滿意度的有力舉措,堅持高位統籌,確保把好事辦好,讓群眾滿意。”市教育局局長李明說,“下一步,我們將從課后服務的服務范圍、服務質量、資金管理、安全管理、監督檢查等多方面持續加力,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效果,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用實際行動踐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為建設名實相符的教育強市作出應有的貢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