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12-21
深化市校合作 發揮比較優勢
我市傾力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運城日報訊(記者 張曉麗)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稷山螺鈿漆器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舉辦“文化之美 漆心可見”藝術展……我市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與地方特色資源優勢,深度對接全國高校,著力打造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出了一批叫得響的紅色文化品牌。
深化市校合作工作開展以來,市委宣傳部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召集市文旅局、教育局等部門及13個縣(市、區)一體推進,同向發力;以打造試點單位為牽引,確立堆云洞、陳家莊、迴馬嶺3家紅色教育試點單位和關帝廟、永樂宮兩家國情教育試點單位;以全域紅色教育與國情教育為拓展,在全市遴選出130個有故事、有基礎、有產業的試點村莊,通過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盤活全市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優質資源。全市先后成立5家旅游投資公司,積極開發建設關帝廟、永樂宮、李家大院、鸛雀樓、河津龍門等景區景點,做好基地建設運營發展工作,建強核心景區;聚焦研學旅游,確定了12條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研學線路,初步形成了融合研學旅行、非遺技藝實踐等多種形式于一體的系列研學旅行產品。積極與高校對接,創作文藝經典、創辦文創賽會,還借助高校校園網、微博、公眾號等平臺,創新外宣平臺,云端推介“智游運城”等文旅信息。
截至12月上旬,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在我市掛牌的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基地、實習實踐基地已達17家,總掛牌數量39塊;吸引高校師生開展暑期研學等活動55項,與高校簽訂基地建設、保護、提升及人才聯合培養方面的合作協議32個。其中,我市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5家試點單位,近4個月內累計接待40余所高校師生3500余人次研學。此外,克服疫情不利影響,我市還先后成功舉辦第32屆關公文化旅游節、第12屆舜帝德孝文化節、第二屆衛夫人書法藝術節、第11屆稷山板棗文化節等活動,吸引了大量高校師生參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