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運城>

鹽文化的守望者
——記鹽湖自然遺產守護人景曉雄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9-28

記者 韓維元

景曉雄在自建的展廳為參觀者介紹搜集于鹽湖的收藏品 記者 韓維元 攝

龜背石、光明鹽、鹽景觀石、木盤井、護埝樁、古陶(瓷)片、鐵錢模具等各類實物,天鵝、蒼鷺、火烈鳥、鹵水蟲、堿蓬草、野生蒲黃等影像資料……

在市區鳳凰小區一間百十平方米的展廳內,這些散落在廣袤鹽湖各個角落的寶貝被集中收藏、陳列展示,看著一幅幅精美的照片,觸摸著那些經過上百萬年才形成的自然遺產,在感慨運城鹽文化浩瀚多彩與魅力獨特的同時,卻很難想象,這里的一物一圖、一草一木都是一名退休老職工,用500多個工作日,跑遍132平方公里的鹽湖搜集而來的,這位老人就是鹽湖自然遺產守護人景曉雄。

用影像記錄鹽湖之美

鹽,在人類生存和進化歷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僅能滿足人類的生活實用需要,是不可或缺的營養劑和調味品,而且在漫長的生產和制作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鹽文化。

運城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鹽業生產中心,千百年來形成了一系列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多彩多姿的鹽文化,使其成為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并得到保護、傳承和發揚。

景曉雄是山西省物化院的一位退休職工,由于長期從事地質測繪、勘查等工作,他對鹽湖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博大精深的鹽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013年,經過多年沉淀與累積,景曉雄開始關注河東瑰寶——鹽湖。在此后兩年多的時間里,他跑遍了鹽湖的角角落落。蚊蟲叮咬、狂風肆虐,冰冷的黑泥、渾身的芒硝是他的“家常便飯”,他偶爾也會摔倒受傷,但這些困難都阻擋不了他追逐鹽文化的腳步。

“離鹽湖越近,越是能感覺到鹽文化的魅力,每次親臨鹽湖,我都處于亢奮之中,每次都有新的發現,可以說鹽湖里到處都是寶。”談及鹽湖,景曉雄激動地說。

景曉雄不會開車,為了拍攝到鹽湖的朝霞落日和鹽工夜晚工作的情景,景曉雄經常是凌晨就穿著雨鞋,騎著自行車來到鹽湖,常常一拍就是一天,從黎明一直蹲守到夜幕降臨,直到拍到最滿意的鏡頭為止。

為了找到更多的線索,他與鹽湖工人做朋友。2015年大年初一,景曉雄不顧家人的反對,與產硝工人同吃同住一起歡度春節,還為生活枯燥的工人免費放了5場電影。“每當發現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東西,工人們就會第一時間通知我?!本皶孕圩院赖卣f。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景曉雄深入鹽湖地帶實地走訪,用鏡頭記錄了人們不曾留心的鹽湖之美,并將這些影像資料制作成15集《古中國 解之鹽》紀錄片。

紀錄片中,天鵝、蒼鷺、火烈鳥、灰鶴、反嘴鷸、戴勝、鳳頭百靈、白骨頂雞等珍稀鳥類,或優雅而立,或翩躚起舞,或追逐打鬧,使古老的鹽湖一派生機盎然。隨處可見的古陶(瓷)片、見證鹽湖生產與發展的木盤井、鹽湖岸畔的落寞窯洞、銹跡斑斑的鐵錢模具以及龜背石、光明鹽、寒水石、鹽景觀石、鹵水蟲、堿蓬草、野生蒲黃……這些平時都寂寂無聞的物件,仿佛重獲新生,以別樣的風姿展現在人們面前。

用實物展現鹽湖歷史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除了拍攝影像資料,景曉雄還搜尋了大量鹽景觀石、龜背石、鐵錢模具、古陶(瓷)片等鹽湖自然產物和歷史遺物。

在景曉雄的展廳里,有一塊外形酷似中國地圖的鹽景觀石,被他命名為“鹽之魂”。據景曉雄介紹,埋在地下的鹽礦石歷經數萬年時間逐漸鈣化后就形成了鹽景觀石。在鹽湖發現的大量鹽景觀石形狀各異,具有非常明顯的“秀、瘦、透、皺”等特點。

景曉雄在鹽湖的拍攝中還發現了大量北宋鑄錢模具。2015年3月的一天,景曉雄像往常一樣走在鹽湖的阡陌間尋找拍攝對象,突然間,一個銹跡斑斑的鐵疙瘩映入他的眼簾,他隨手撿起來,經過清洗發現竟然是一枚北宋鑄錢模具,這可把景曉雄高興壞了。

于是,景曉雄便對鹽湖東灘開始了地毯式掃描,在拉硝路邊、堤埝上、鹵水里、黑泥里,他陸續撿拾到近2000多枚北宋鑄錢模具。雖然有的已經銹在一起,但仍然能看出上面的字跡?!澳壳爸饕姓屯▽?、政和重寶、大觀通寶、崇寧通寶幾種,這對研究歷史上河東鹽湖的繁榮和北宋的經濟活動有很大意義?!本皶孕壅f。

隨著對鹽湖研究的深入,景曉雄還陸續在鹽湖東灘撿拾了大量石器時代的夾砂陶以及漢、唐、宋、元、明、清時代的各種瓷片,其中,唐、宋的瓷片最多。同時,通過長期觀察和查閱資料,景曉雄還拍攝到鹽湖及周邊50多種有名的中草藥。

在景曉雄的展廳里,還收藏著一幅電子版《河東鹽務掣簽圖》。該圖由一位名叫呂瑞麟的畫家繪制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距今已有150多年歷史。圖上不僅完整再現了河東兵備鹽法道道臺衙門一百多年前的結構布局,而且畫面人物有200多個,還有賣藝、賣飯、修補衣服、賣鞋攤點等眾多生活場景。乍一看,儼然一幅河東鹽務版的《清明上河圖》,為河東鹽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生動的史料。

用科技再現鹽湖魅力

為了對鹽湖有更科學、更深入的了解,景曉雄虛心請教省地勘局二一四地質隊高級地質工程師蔣盤金和國家地勘部門專家,在紅土與黃土的堆積河層中發現了幾十萬年前形成的鹽石膏晶體,還發現了骨化石和各類動物頭骨化石。

在對鹽湖的探訪中,景曉雄還搜集到了鹽湖地表及地下650米深鹽礦鉆孔剖面圖,但是卻找不到具體的標本實物。不輕言放棄的景曉雄就順藤摸瓜,在走訪了大量原運城鹽化局職工后得知,鹽礦標本在20世紀80年代的一場大火中葬身火海。于是景曉雄又幾經波折找到了當年存放鹽礦標本的倉庫遺址,并在蔣盤金的指導下,經過十幾天的挖掘最終找到了已經被埋藏多年的鹽湖地質巖心標本70多瓶,讓人們重新看到鹽湖深部鹽礦的模樣。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景曉雄還收集到了很多高質量的硝板、寒水石、光明鹽、野生蒲黃等實物標本,并制作出多集與鹽有關的影像和多部畫冊。

為了將這些與鹽文化有關的實物、鳥類、標本更好地呈現給市民,近年來,景曉雄開拓思路,將高科技AR技術引入到傳統文化的傳播中?!皞鹘y的展廳只能通過圖片和實物展示,我們通過AR技術的應用,將傳統圖片生成動態‘視、聽、觸’的虛擬環境,可以讓參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還不受地域、介質的限制,加大信息含量,極大地方便了鹽文化的推廣?!本皶孕垡贿呎f一邊給記者演示著他精心編排的AR展示技術。

景曉雄是幸運的,因為有了鹽文化的相伴,他的退休生活才更加有意義;鹽文化是幸運的,因為有了景曉雄這樣的愛好者,博大精深的河東鹽文化才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我們也是幸運的,因為有景曉雄這樣的鹽文化守護者,我們才看到了一個更加多彩而絢爛的河東鹽文化體系,才讓我們的大美運城更具魅力。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