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號角連營 漸入佳境
——我市持續深化“校地合作”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8-19

記者 楊紅義 張曉麗

7月31日,河津市與江西理工大學市校合作產業對接座談會在江西理工大學召開,雙方就河津市炬華新材料、宏達鋼鐵等企業在技術創新和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需求進行深入交流。當天,“河津市駐江西理工大學人才工作站”掛牌成立,標志著雙方在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邁出關鍵性步伐。緊接著,7月31日至8月3日,為期4天的河津市青年人才國情研修班在江西理工大學開班,40余名青年企業家代表、企業界拔尖人才和涉企部門負責人等參加……深化“校地合作”的時代大幕,將相隔千里的各方緊緊相連。

“省校合作”是省委、省政府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的重要抓手。工作啟動以來,市委、市政府高位推進,市委組織部統籌推進,各級各部門通力推進,深化“校地合作”整體工作初步實現了“三個新突破”。

排兵布陣,不拘一格

在政策招引上實現新突破

“市校合作,一定要搶抓機遇、自我加壓,抓實、抓細、抓深,簽訂一批協議、引進一批人才、落地一批項目、銷售一批產品,努力實現人才共享、互利共贏!”8月4日,在市委召開的“深化市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推進會上,市委書記、市委深化市校合作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丁小強的話,再一次將深化校地合作推向了新階段。

認識上有高度,行動上有力度。全省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專題會議召開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學習傳達,研究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意見;7月2日,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通過工作方案,明確了深化市校合作的工作目標、合作載體和有關要求,同步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相關市領導組成的領導組,高位推進各方面工作。以此為牽引,市委組織部統籌推進,全市各級各部門分工協作,推動校地合作持續深化。

用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用“真金白銀”留住人才,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環境。為使各類人才在運城各得其所、各盡其能、盡展其才、建功立業,我市不拘一格,在創新創業、激勵保障、生活待遇等方面出臺了26項優惠政策,包括對引進的高層次、高學歷、緊缺急需人才,給予創業啟動資助100萬元至500萬元,免費提供創業辦公場所、貸款擔保;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的,給予10萬元至200萬元的一次性安家補貼及每人每年2.4萬元至24萬元的人才津貼,并在職務職級評定、職稱評聘、編制管理等方面提供優惠;為高層次、高學歷、緊缺急需人才在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保障,讓各類人才更好地選擇運城、扎根運城、奉獻運城。

“好鋼用在刀刃上”。作為財力并不充裕的人口大市,我市的招引優惠政策下血本、出真招,也正在產生實實在在的成效!

多方聯動,同心同向

在基地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白山黑水,孕育求實創新吉大魂;夏雨春風,鑄造艱苦奮斗考古人。”8月9日下午,烈日當頭,在夏縣師村遺址——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山西運城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一個個口字型探方前,學生與工人“搭檔”,認真地進行著灑水、刮面、鏟土等考古作業。

其中,一處編號為T1539、T1540的探方里,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團委副書記、考古班團支書溫景超拿著手鏟,在剛灑完水的地上,仔細地刮面。“你們看,從土方的立面刮下去,能看到深灰、黃不同顏色的土質,說明它們是不同地層,形成于不同年代。而在土方里,這塊區域的土質土色明顯不同,土質發硬還有白色的摻雜物,很有可能是建筑材料。因此我們推測這里曾經是建筑物基座。”溫景超一邊刮面,一邊介紹說,“我是7月31日來到夏縣開始暑期實踐,接下來的大三第一學期也將在這里學習和生活。短短一周時間,讓我深刻感受到書本上知識學得再好,實際應用中一切都得從零開始。”

“這個基地目前是全國高校中規模較大、設施齊全的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現有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38名學生在這里邊實踐邊學習,每天早上6點至10點半、下午4點至7點實習,其余時間上課、整理探方數據。”山西運城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主任方啟說,“非常感謝運城市各級黨委、政府在用地、用人等方面的支持和協調。下一步,基地將充分利用研學、教學資源,與運城博物館、運城中學、康杰中學聯系,深化校地合作。”

深化校地合作,具體抓手是與高校共建“12大基地”。采取多路同時開進、多方同向聯動的方式,緊緊圍繞“一區兩城三強市三高地”建設的產業需求、人才需求、技術需求和項目需求,結合高校的優勢學科、科研方向、科研成果等,著力打造體現運城特點、緊扣中心工作、作用發揮突出的基地。

目前,我市共與72所高校達成合作意向242個。其中,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44個,大學生就業創業基地13個,高校科研平臺延伸基地29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基地31個,智庫合作基地16個,高校優質生源基地23個,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基地16個,大學生聯合培養基地19個,高校干部人才培養基地7個,校友招商引才基地14個,高校農產品供應基地16個,技能服務人才培養基地14個。在建設“12大基地”方面,全市已簽約合作協議27個。

前瞻謀劃,深耕細作

在人才培育上實現新突破

8月9日,在聞喜縣科學技術協會的一間辦公室里,云南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張杰正伏案準備一期以“百年奮斗路 啟航新征程”為主題的黨史課。這也是他第二次為聞喜縣科協全體黨員干部講黨課。

“我是聞喜縣禮元鄉人,所學專業為政治學,實習期間,除了講黨課,主要工作是對單位公眾號的科普文章進行文稿編輯和校對。”張杰說,“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發現學到的知識遠遠不夠,服務家鄉的能力遠遠不夠,感覺肩頭的責任更大了,擔子更重了。”

和張杰一樣,今年暑期在聞喜機關事業單位實習的學生共有54個人,其中12名是碩士研究生。此外,還有87名大學畢業生進入企業實習實訓。聞喜縣人才辦主任張曉波說,“這些學生自7月15日至8月15日,在聞喜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習。其間,他們還要去陳家莊紅色教育基地、宰相村、城西產業園區、東窯村等處,實地了解聞喜文化和發展前景。這幾日,學生暑期實習即將結束,縣里按照本科生1000元、碩士研究生1500元的標準,共發放14.2萬元的生活補貼。”

據介紹,聞喜縣拿出5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在資源配置、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畢業生就業創業等方面提供資金保障;在建設24套人才公寓的基礎上,與縣內6家商務賓館簽下租賃協議,全力為人才落地提供堅實后勤保障。下一步,該縣將以“12大基地”建設為抓手,聚焦鋼鐵、鎂合金、玻璃等特色產業,進一步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大學生實習實訓、就業創業、技能服務人才培養等重點工作,不斷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智力支撐。

深化市校合作,人才培育是關鍵。

筑巢引鳳,著力“引進來”。市委前瞻性謀劃布局,部署開展市直事業單位引進高素質青年專業人才計劃,組建專班赴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等全國38所高校開展政策宣講、引才推介。目前,人才引進工作已基本完成,共選聘引進高素質青年專業人才147名。同時,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的理念,赴深圳大學召開柔性引才(深圳)座談會暨成立運城市駐深圳人才工作站授牌儀式,累計收集高端人才意向329個;結合“12大基地”建設,吸引高校大學生到運城實習實訓、就業創業、接受紅色教育、開展國情研修,為運城長遠發展積蓄后勁和力量。

“借雞生蛋”,著力“走出去”。重點圍繞運城的14個精品勞務品牌,與校方積極對接,收到明顯成果。截至目前,“面都永濟”已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達成合作,已輸送30余人,目前正在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對接;“古耿魯班”目前與江西理工大學、武漢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太原理工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等高校對接達成初步意向;“陽城鹵肉”正在與中國地質大學進行對接;“芮城鎖業”與西安汽車科技學院合作,已輸送217人,目前正與華中科技大學進行對接;“呂孝堂”與聊城市財經干部學校達成合作,已輸送120人,目前正與武漢大學進行對接……

風鼓云帆航道闊,長風破浪正當時。下一步,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我市將把工作重心放在“鍛長板、補短板、求實效”上,以推動發展為原動力,以政策扶持為助推器,以項目共建為著力點,以目標考核為指揮棒,上下求索,久久為功,推動市校合作向縱深發展,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撐。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