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1-08-19
□文/記者 郝麗莎 圖/見習記者 朱超逸丁

王哲能在困境中堅守誠信,離不開朋友的鼓勵和支持,張海鋒就是他的一位“貴人”。“王哲的誠信品質不光體現在還清巨額債務這件事中,更體現在日常點滴小事中,讓人感受到‘誠信’二字的分量。”張海鋒說。
張海鋒和王哲都是夏縣水頭鎮興南村人,從2014年末回到運城后,他們就經常來往,平時有事共同商量、相互幫助。2015年,王哲的生意遇到行業不景氣,陷入困境,許多設備長時間閑置。據張海鋒介紹,當時的情況是,租出去的設備,因為停工收不回租賃款;正常運行的設備,租用的人沒錢付賬。總之,很難。
那段時間,沒活可干、對未來感到迷茫的王哲,經常出現在張海鋒的店里,兩個人一起干活、聊天。張海鋒說:“王哲想把設備賣掉平賬,我覺得不能輕易說放棄,就開導他,以后一定會有翻身的一天,告訴他‘你一定能行’。”
“王哲遇到困難后,能來找我,是對我的信任。他心情不好,想找人說說心里話,我十分理解。所以,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鼓勵他,希望他能重拾信心,跨過這道坎兒。”張海鋒說,現在他們也經常在一起交流,彼此照應,相互扶持。
有張海鋒和其他朋友的守護,王哲逐漸度過了迷茫的階段,對自己的事業也進行了冷靜分析,有了繼續奮斗的動力。閑時,他們還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為弱勢群體獻愛心。
“有人說我們不好好經營生意,還有閑心去管別人。我們不這樣認為,我們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發現了生活的樂趣,對未來充滿期待和信心,生活態度也更加積極。”張海鋒說。
說起王哲的誠信故事,張海鋒說,印象最深的是王哲送給同行的500塊錢。“有一次,我們兩個去一個同行家里要賬,到了對方家看見人家正在啃干饃,日子也很艱難。王哲實在不忍心開口要錢,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他從口袋里掏出了500塊錢遞給對方,轉身就走。”張海鋒說。
“后來,談起這件事,王哲說,都是朋友,誰都會遇到難處,能幫就幫一把吧!他就是這么個人,人好心善,不幫別人他心里過意不去。現在,那個同行的生意也有了好轉,大家的關系也很好。”張海鋒說,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王哲是個感性、有愛心、懂感恩的人,對人很真誠。
“人無信不立。做生意最難的就是講誠信,不講誠信或許會賺得一些小利,但長久不了,甚至還可能適得其反。”張海鋒說,誠信無價亦有價,誠信得守,生意不愁。
曾經村里人都不看好的王哲,憑借著自己的堅守和奮斗,實現了人生逆襲。張海鋒坦言,確實不容易。現在,他成了村里人的驕傲,他的行為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周圍的朋友。
張海鋒說,王哲身上的誠信精神更多體現在點滴小事中。在日常小事中固化的誠信意識,才使得他能在面對巨額債務時不躲不避、堅守誠信。正是由于他的執著堅守和朋友的鼓勵支持,他才還完全部欠款,事業迎來了柳暗花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