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8-11
本報訊 夏縣縣委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深化市校合作安排部署,緊盯“爭先進位、爭創一流、站在前列”目標要求,緊扣“鹽臨夏一體化后花園”發展定位,著力建設“12大基地”,不斷深化縣校合作,奏響了助推全縣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最強音。
堅持以全縣“一盤棋”高位統籌推進縣校合作。夏縣縣委始終扛穩扛牢政治責任,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迅速成立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24家成員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先后7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建立每周一、周四雙調度工作機制,確定8家牽頭部門分別承擔“12大基地”建設任務,一個基地一套方案、一個專班推進,精細化閉環管理,項目化落實落地。同時,堅持以考核促落實、用考核強推進,將“深入縣校合作、建設‘12大基地’”納入考核范圍,傳導壓力、督查問效。近日,縣委書記薛永琦帶領黨政考察團一行赴吉林大學開展全方位深度戰略合作,與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鄭偉濤進行對接洽談。
堅持以“12大基地”建設迭代升級人才資源。實習實訓出實效。夏縣已與吉林大學聯合建成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設施齊全的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8000余平方米,建成師生宿舍44間,現已發掘面積2694平方米,先后出土石雕蠶蛹4枚,填補了仰韶時代早期空白,目前有43名學生在基地實習實訓。緊抓大學生暑期返鄉時機,組織召開大學生暑期實習實訓座談會,84名大學生正在開展為期1個月的社會暑期實習。與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加強合作,成立了山西(夏縣)衛夫人書法研究院,設立了“衛夫人書法研究基地”,目前正積極籌備第二屆衛夫人文化節。創業就業展新姿。夏縣中學成為吉林大學、山西大學和山西農業大學等高校的“優質生源基地”。與上海交通大學教育集團洽談對接,力爭投資10億元的國際教育園區在夏縣落地開工;與上海交通大學教育集團職業技術學校加強合作,培養高端技能人才。科技應用唱大戲。與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共同保護開發西陰遺址;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共建“爬地龍種植示范基地”;對接山西農業大學等高校,建立“夏鮮”蔬菜產業園博士工作站,19名專家定期來夏開展工作。紅色教育續傳承。依托晉南革命圣地夏縣韓家嶺,與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師生共同開展紅色教育。組織53名實習實訓大學生代表觀看大型蒲劇革命現代戲《黨旗飄飄》,感悟革命情懷,傳承紅色基因。
堅持以“優質服務”打造一支“不愿走”的人才隊伍。制定編制周轉池、記功表彰獎勵、人才周轉房、科技創新優惠措施等一系列服務保障政策及辦法,讓引進來的人才舒心樂業、安心創業。確定牽頭部門,組織專班專人,全力做好出行、安全等服務保障工作,解決好高層次人才住房、子女就學、配偶安置等“關鍵小事”,以最優服務留住“最強大腦”。整合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食宿資源,為每名實習實訓的大學生每月發放不少于1000元的生活補貼,并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讓在外就讀的“潛力股”逐步轉化為服務本地的“績優股”。 (閆巧玲 賈卓瑞)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