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8-03
記者 劉曉瑞
上半年我市主要工業經濟指標
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20.8%,排名全省第二
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7%,高于年度目標任務37.7個百分點
“小升規”重點培育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序時進度(1200萬元以上)的186家,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153家,培育進度全省第一
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占工業增加值比重按現價計算為71%,按可比價計算比重為73.8%
今年上半年,在積極推動工業項目達產達效、全力挖掘重點行業企業增量,以及市場主導產品價格上漲、新入庫企業同期基數較低等積極因素作用下,全市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潛力。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8%,排名全省第二,兩年平均增長10.5%。僅6月份,全市工業繼續保持兩位數的較快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9%,兩年平均增長8.1%。
主要工業經濟指標排位全省第一方陣
新年伊始萬象新,項目建設掀熱潮。2021年1月1日,市委書記丁小強宣布全市開發區第一期項目集中開工。當天,我市現場集中簽約10個項目,總投資59.2億元。集中開工的49個項目總投資102.2億元,包括“六新”項目44個。投產項目42個,總投資50.1億元,年可新增產值43.3億元。
新建項目現場,塔吊林立、如火如荼;投產項目車間,機器轟鳴、熱火朝天。在我市第二季度項目拉練檢查中,涉及13個縣(市、區)及運城經開區的42個項目持續涌動著項目建設的“運城速度”,乘勢而上激情奮進創造“運城現象”。
從年初到年中,全市項目達產達效全力推進,十大主導產業集群持續發展壯大……持續不斷地釋放出工業發展的積極信號,換來工業持續增長的數據,繪出一條“上行線”。上半年,我市主要工業經濟指標排位全省第一方陣: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20.8%,排名全省第二。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7%,高于年度目標任務37.7個百分點。
“小升規”重點培育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序時進度(1200萬元以上)的186家,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153家,培育進度全省第一。
全市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占工業增加值比重按現價計算為71%,按可比價計算比重為73.8%。
此外,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4.1%,較去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高于年度目標任務4.8個百分點。
窺一斑見全豹。上半年,全市各縣(市、區)依據各自資源稟賦、產業基礎謀篇布局、加力加勁,堅持不懈抓項目促投資,集中精力大抓工業,縣域工業經濟均保持較快增長。1月至6月,13個縣(市、區)工業增加值增速全部保持18%以上的快速增長。其中,稷山、夏縣、垣曲、臨猗、芮城、新絳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長,助力全市工業經濟實現快速增長。
同樣迸發出強勁發展活力的開發區也充分彰顯出工業主陣地作用。1月至6月,全市10個工業類開發區發展良好,增加值增速全部達到10%以上。從總量來看,10個工業類開發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的比重達到62.8%,拉動全市工業增長14.2個百分點,開發區轉型主陣地作用充分彰顯。
工業經濟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潛力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推動經濟平穩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石。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競爭強。作為全市工業的基本盤和主力軍,規上工業企業的表現,基本決定著運城工業的現狀和走向。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8%,兩年平均增長10.5%。6月當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9%,兩年平均增長8.1%。
根據市統計局工業科科長畢曉虹分析,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快速增長,主要受益于4個方面:
從三大門類來看,1月至6月,全市三大門類均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長。其中,制造業充分發揮了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壓艙石”作用,上拉作用最大,貢獻最為突出。具體來看,上半年,全市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兩年平均增長10.7%,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71%,拉動規上工業增速14.9個百分點;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2%,兩年平均增長9.3%,拉動規上工業增速4.3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兩年平均增長10.8%,拉動規上工業增速1.6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九成行業實現增長,煤炭、鋼鐵行業拉動明顯。上半年,全市工業35個行業大類中有33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為94.3%。其中,26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及以上增長。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業作用突出,同比分別增長19.3%和15.1%,上拉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3.2個和3.1個百分點;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制品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醫藥制造業9個行業增勢良好,共上拉規上工業增速12.3個百分點。
從產品產量看,七成以上產品產量實現增長。上半年,全市重點監測的28種工業產品中,有20種產品產量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達71.4%。其中,水泥、鋼材、粗鋼等17種產品產量呈現兩位數增長,增幅在11%至91.7%之間。
從企業效益看,盈利能力穩步提升。1月至5月,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5倍,兩年平均增長53.7%;利稅總額同比增長2.7倍,兩年平均增長41.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8.16%,同比提升6.13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全市高度重視工業產品產銷銜接和市場開拓,千方百計克服有效需求不足的不利影響,主動作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銷銜接水平實現穩步提升。”畢曉虹說,1月至6月,全市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長43.0%,產品銷售率為97.64%,較1月至5月提升0.54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提升5.36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全市工業投資較快增長,尤其是工業技改投資的較快增長為全市工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1月至6月,全市工業投資完成166.2億元,同比增長29.1%,占全市投資完成額的43.0%,拉動全市投資增長12.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完成71.0億元,同比增長28.9%,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42.8%。
“合汽生材”等新興產業提速發展
一個個小石頭顆粒,經過不斷加工,變成了玻璃彈珠,又經過一系列處理,最后又變成“棉花”。山西華康綠色建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棉花’就是微纖維棉,它的原材料是石英砂等物質,現在主要應用在摩托車、汽車的鉛鋅電池里,還有冰箱里面的錫紙包,新風系統的空氣過濾材料等。”
山西華康綠色建材有限公司是陽光焦化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目前微纖維棉年產已達2.5萬噸,是微纖維玻璃棉行業最大的生產企業。為進一步發展循環經濟,拉長產業鏈,充分利用集團的焦爐煤氣資源,優化產業結構,華康公司目前正在現有微纖維新材料的基礎上,建設釉料、隔板及濾材項目。
上半年,市委、市政府著眼于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圍繞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在全面建設十大主導產業集群基礎上,重點打造“合(和)汽(氣)生材(財)”新興產業地標。像山西華康綠色建材有限公司這樣的新興產業企業在我市越來越多,拉動作用愈來愈強。
數據顯示,1月至6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7%,比全市工業增速高24.9個百分點,占全市工業比重的16.2%。畢曉虹說:“這主要得益于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產業和新能源的快速增長,共上拉全市工業增速6.7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落實戰略性新興企業優惠電價政策,上半年全市已確定參與戰新產業電力專場交易企業142家,共申請交易電量約22億度,預計可為企業節省用電成本3億元以上。
上半年,我市積極引導、推動、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積極組織開展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工作,推薦中設華晉申報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千岫制藥等12家企業申報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申報認定工作即將組織專家評定,積極打造工信領域省級產學研新型研發機構。
目前,全市有289家企業技術中心(4個國家級、48個省級、79個市級、158個縣級);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兩家,全省排名第二;工信領域省級產學研新型研發機構1家(山西宇昕建材產業技術研究院),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9家。
今年上半年,我市不斷加大技改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技改資金撬動作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分三批向省工信廳上報了29個技改項目;組織開展市級技改資金項目申報工作,已收到各縣(市、區)申報的40個項目。
在重點項目的強力拉動下,1月至6月,全市工業投資、技改投資總量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66億元、同比增長29.1%,排名全省第二;工業技改投資完成71億元、同比增長28.9%,均超額完成序時進度目標,實現“雙過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