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1-07-31
□記者 樊朋展
一旦發生異物卡喉的情況,患者本人該怎么應對,患者身邊人能夠做些什么?近日,記者聯系了運城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琳剛,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應對異物卡喉。
哪些情況會導致異物卡喉

“異物卡喉比較常見,一般以老年人和嬰幼兒居多。”張琳剛說,老年人常發生在進食時說笑、吃大塊食物速度太快、咀嚼不全、吞咽過猛的時候。而嬰幼兒常發生于3歲以下,在口含食物或小玩具說話、哭笑、打鬧或劇烈活動等情況下,口含物很容易被吸入氣管,引起氣管阻塞,導致窒息。
異物卡喉后應該怎么做?
“一旦發生氣道異物梗阻的情況,患者不要慌張,先告訴家屬或者旁人自己異物卡喉,并請他們立即幫忙呼叫120或盡快去醫院。”張琳剛說,如果自己會相關急救技能,馬上進行現場急救,越早越好;如果不會,求助于旁人。
對于輕度氣道異物梗阻的患者,建議患者用力、快速咳嗽,自行將異物排出。對于重度氣道異物梗阻的患者,如果患者呼吸道不完全梗阻,氣體交換良好,就應鼓勵患者用力咳嗽,并自主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微弱,咳嗽乏力或呼吸道完全梗阻,一定要立刻呼叫120。
推薦大家學會海姆立克(heimlich)手法,簡單實用,可用于現場急救。
海姆立克急救要領
●如果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由于體重較輕,可以用左手固定在孩子的下顎處,然后固定頭頸部,盡量保護患兒的頸椎,把孩子面朝下放在大腿上,右手的手掌根拍打孩子肩胛骨連線的中間位置。連續進行5次敲擊后,觀察孩子的情況,看是否有異物吐出。隨后,讓孩子以面部朝上的仰臥位,背部貼在救護者的大腿上,救護者用食指和中指按壓孩子的肚臍和胸廓之間,反復快速按壓,再觀察是否有異物吐出。

●如果是3歲以上的兒童,救護者應站在患者身后,雙手環抱住患者腰部,一手握拳,并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患者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重擊壓迫患者的腹部。重復以上手法,以形成沖擊氣流,將異物沖出。

●成人自救可采取站立位,稍稍彎下腰,將腹部靠在一個固定的水平物體上(如桌子邊緣、椅背、扶手欄桿等),以物體邊緣壓迫上腹部,快速向上沖擊,重復操作,直至異物排出。
張琳剛提醒讀者,如果家中有人發生異物卡喉,不可用吞咽的方式,因為異物更容易從食管的第一個狹窄處深入第二個狹窄處,危險性更大。發生任何異物卡在喉嚨時,我們要想到的第一處理方法永遠是如何拿出來,而不是咽下去。
進食時避免食物卡喉,應注意以下幾點:食物切成小塊;細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口中含有食物時,應避免大笑、哭泣、講話、行走或跑步;不允許兒童將小的玩具放在口中;對有假牙的老年人及飲酒后進食者應格外關注,避免因假牙脫落誤吞或酒后嘔吐而引起窒息。
患有腦卒中后遺癥,存在吞咽功能異常、鼻咽做過手術、放療的老年人,平時的食物宜清淡、好消化,盡量少吃粗糙和粘稠的食物。
對于老人與嬰幼兒,應特別小心或避免食用果凍、麻花、糖果、魷魚絲、牛肉干,粘稠食物如花生醬,堅果類如葡萄干、核桃,小巧水果如葡萄、櫻桃、龍眼,還有肉腸、大塊肉、較長的面條、多刺的魚、湯圓、肉丸,多纖維的蔬菜如芹菜、豆芽,以及奶茶里的珍珠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