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7-10
記者 朱 姝
大禹治水、啟在此建都、北魏孝文帝遷都于此;介子推、衛夫人、薛嵩、司馬光等歷史名人讓此地更加熠熠生輝;革命戰爭年代,以嘉康杰為代表的1290名革命先烈在此浴血奮戰、為國捐軀,此地被譽為“河東革命的搖籃”……
新時期,新使命。今天的夏縣正全力建設現代農業大縣、文化旅游名縣、生態文明強縣和新型工業基地,致力于打造崇德尚文、開放包容、山川秀美、宜居宜業、人民幸福的“大運城新花園”。
白沙河變身幸福河
華燈初上,夏縣白沙河濕地公園的廣場上,跳廣場舞的、鍛煉身體的、飯后消食散步的,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
住在濱河花苑小區的張先生,每天晚飯后來白沙河岸邊轉轉,已經成為他的一個習慣。
“現在環境好太多了,不僅河里有了水,兩岸種上了綠植,增設了步道,游人和鳥都多了起來,河邊走走,心情就很愉悅。”張先生說。
白沙河從夏縣縣城東流入,5公里長的河,似縣城的脈搏,因河,小城變得輕盈靈動。
然而,曾幾何時,這段河卻并非像現在這樣。
“以前這里臭水橫流,泥石灘、垃圾場遍布整個河床。周邊的村民在這邊私挖亂采,導致河道日漸退化,河水逐漸干涸,慢慢地,這條河臭氣熏天、蚊蠅遍地,讓人無法靠近。”張先生回憶起過去的白沙河,感慨良多。
夏縣縣委、縣政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從2018年起,不斷推進生態保護,努力將白沙河打造成全縣人民的“幸福河”。
“當時縣委縣政府修復白沙河的初衷,一是改善白沙河的生態環境,二是為縣城城區修建一個新的民生項目,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夏縣水利局總工程師盧武輝說。
白沙河治理成了縣城人的焦點。項目被定為夏縣2018年一號重點工程,也是該縣采用PPP模式建設的第一個項目,包括水系工程、青銅雕塑文化園工程、綠化工程和亮化工程。同年7月,項目開工。
兩年過去了,漸漸地,河道疏浚了,河堤加固了,7座鋼壩閘和13座景觀堰建成了……此前亂石堆砌、垃圾遍地的河道,終于改頭換面。很快,水也從中條山深處的溫峪調了過來,干涸的河道注水后波光粼粼。兩岸綠化工程和亮化工程也相繼投入施工。
“河水清了,兩岸綠了,縣城越來越美了!”老百姓對白沙河贊不絕口。
白沙河生態蓄水和環境修復工程治理總長度達5.15公里。其中,4.85公里的白沙河城區段是泄洪蓄水及景觀設計的重點區域。河道兩側總面積28.7萬平方米的“鶯歌燕舞”“花紅柳綠”“綠野仙蹤”“繽紛多彩”4個綠化主題園錯落有致;獨具匠心、特色鮮明的亮化燈具,為白沙河增光添彩。
漫步白沙河濕地公園,總會與古今圣賢的銅像不期而遇,嫘祖教民養蠶、介子推割股奉君、司馬光“警枕”苦學……這是白沙河城區段修復工程最大的亮點之一——青銅雕塑文化園。22組36件主題鮮明、做工精良的大型青銅雕塑讓濕地公園處處煥發出夏都古城韻味。
白沙河項目也成為新的“標桿”。今年以來,項目現場接待參觀學習的各界人士40余批次,接待游玩、休閑、健身的城鄉居民約15萬人次,特別是節假日更是游人如織、絡繹不絕,全縣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顯著提升。
大山里有了新茶社
記者驅車前往泗交鎮。從泗交鎮向西北拐上一條平坦的水泥公路,便進入山腹中的王家河村。
放眼望去,滿是黑色網格布和竹竿搭起的小拱棚。進入拱棚內,一株株灌木身材矮小卻生機勃勃。這些被精心呵護的灌木是茶樹。身著統一制服的采茶工人,正小心翼翼地從茶樹上采摘下一片片綠油油的茶葉。
記者驚奇,在這片大山當中竟然別有洞天。
這里是厚民晉茶的千畝茶園。在王家河村,茶樹的種植面積已達300畝。這改寫了山西無茶葉種植的歷史,這要歸功于陳厚珉。
“這茶小名叫‘泗交綠’,大名叫厚民晉茶。”厚民晉茶的負責人陳曉園告訴記者,陳曉園正是陳厚珉的女兒。
為什么要選在泗交種茶樹?種出來的茶葉怎么樣?記者帶著強烈的好奇,聽陳曉園娓娓道來。
據介紹,泗交鎮遠離現代工業,無公害無污染;產區峰巒疊翠,溪流縱橫;海拔高,日照長,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氣候冬暖夏涼,全年無霜期短,植物生長周期長,養分蓄含量高,因而產出的茶品質卓越。
2009年,陳厚珉在泗交鎮種茶獲得成功。厚民晉茶憑借所處的優越地理環境,各項指標表現搶眼。“泗交綠”湯色鮮亮,茶氣襲人,入口鮮爽,回味甘甜。一般綠茶如龍井,只可沖3泡,而厚民晉茶每杯可沖5泡,5泡后葉片仍保持鮮嫩,可咀嚼吞食,甚至能調拌成涼菜。
“南方茶一年采3季,我們的茶一年只能采5月到8月一季,全年的口味和價值就蘊含在這一季中,厚積薄發,口味厚道,習慣了‘泗交綠’的口味,都不喝別的茶了。今年年初斷檔的時候,有人托關系來買茶都買不到,真沒有了。”陳曉園自豪地說。
厚民晉茶進入市場以來一直暢銷不衰、供不應求。目前,厚民晉茶擁有5年茶樹和幼齡茶樹約500畝,年產5000多公斤,年產值達1500多萬。經過10年發展,厚民晉茶園現已常態化開展種茶、制茶、售茶、研學等活動,建設集茶文化體驗、養生驛站、親子樂園、花海于一體的茶文化休閑養生地。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