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同心共圓飛天夢

——記航天報國的“嫦娥”“神舟”“北斗”團隊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6-30

新華社記者 胡 喆

離地390公里的軌道上,神舟十二號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交會對接,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36000公里,這個軌道高度上,北斗衛星遙看地球,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距離地球38萬公里之遙,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分別在月球的正面和背面留下中國印跡,嫦娥五號更成功將1731克月壤帶回地球,上演了“月宮取寶、月軌對接、太空投遞”的壯舉……

“嫦娥”團隊:九天云外攬月回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嫦娥五號劃破天際,以百米沖刺的姿態回到地球。

作為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實施標志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

回首“嫦娥”團隊所走過的艱難探索之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繞月探測的圓滿成功,讓中國人“到月宮一探究竟”的夢想有了成真的可能。

“我們飛向月球的大門一經打開,深空探測的腳步就不會停止。”探月工程首任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說。

“一個人沒有想象力、沒有好奇心是沒有動力的。”從力主嫦娥四號到月球背面去,到嫦娥五號獲取最年輕的月壤,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始終認為,“要想得更遠一點。”

從嫦娥三號、玉兔號到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再到嫦娥五號,一個個中國探測器成功到訪月球所勾勒描繪的,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逐夢足跡。

“神舟”團隊:托舉千年飛天夢

“心至蒼穹外,目盡星河遠。”這是中國航天人最真實的內心寫照。

2021年6月17日,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乘神舟十二號飛船成功飛天,成為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首批入駐人員,開啟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從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的神話傳說,到屈原《天問》、李白“舉杯邀明月”的文學想象,自古以來,飛離地球、遨游太空就是中華民族的夢想之一。為了圓夢,一代代中華兒女在實踐中探索著飛天之路。

當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卸任神舟飛船總設計師多年的戚發軔院士第一次有機會在現場看飛船發射,他的眼眶一度濕潤了,但面對記者,他卻退到一邊,把接受采訪的機會留給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年輕的女總設計師容易,還笑著說:“看見她,就容易了!”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二號,幾代“神舟”團隊懷著強烈的愛國情懷,像擰螺絲一樣把自己擰在工作崗位上、擰在祖國的航天事業中,在平凡的崗位上追逐著不平凡的人生理想,以實際行動兌現了“用成功報效祖國、用卓越鑄就輝煌”的莊嚴承諾。

“北斗”團隊:中國北斗耀蒼穹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京舉行,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并開通服務,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26年間,參與北斗系統研制建設的全體人員迎難而上、敢打硬仗、接續奮斗,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時代北斗精神。

“關鍵核心技術一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一項團隊工程,沒有個人英雄”……“北斗”團隊正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讓中國北斗星耀蒼穹。

從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分步實施的戰略決策,到中國特色北斗衛星導航體制的設計,再到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攻克和500余種器部件國產化研制的突破,無不彰顯著北斗團隊創新的志氣和追求。

“這是中國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發展大國重器的又一次勝利。”令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倍感自豪的是,“北斗已成為中國享譽世界的一張名片。”

到2035年,中國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進一步提升時空信息服務能力。 

(據新華社北京電)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