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6-18
記者 李宏偉

臨猗縣忠定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標準化蘋果生產示范園 見習記者 陳方斌 攝
臨猗,古稱郇陽,地處黃河中游。千百年來,這里的人們栽果種麥,春耕秋收,繁衍生息,塑造了燦爛的古郇陽農耕文明。進入新時代,如今的郇陽大地,花果飄香,村美人勤,產業興旺,成為河東一道美麗風景線。
村美——
留下記憶里最美鄉愁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里……”走進位于黃河岸畔的臨猗縣孫吉鎮安昌村,農家樂民俗館里飄來陣陣歌聲。
村口,一塊“將軍故里”的牌匾分外醒目。愛國將領傅作義的故居就在安昌村。
該村黨支部書記師志峰說,近年來,隨著傅作義故居的開發,越來越多的人前來瞻仰將軍故居,這里已經成為臨猗縣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借著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的開發,在黃河岸畔修建了安昌觀景平臺,建設了步行道、防護欄、木亭、望河樓、停車場等,完善傅作義故居景區配套設施。
傅作義故居景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將加大開發力度,景區目前是2A級,未來將創建3A級景區,將安昌村打造成紅色旅游和農業旅游基地。
在巷道里,記者見到一位經營農家樂的村民武立進。今年58歲的老武告訴記者,前幾年,他一直在北京、天津開飯店。近兩年,村里大力發展旅游業,他回到村里建起農家樂民俗館,現在生意非常好。隨著臨猗黃河大橋的建成和黃河一號旅游路的開通,他躊躇滿志,盤算著做大自己的農家樂。
說到臨猗沿黃一帶的美麗鄉村,不能不提角杯鎮樊家營村。
進入樊家營村,記者看到這里有露天大戲臺、幽靜的小樹林、修繕一新的老房子,還有在樹下乘涼聽戲的老人、在圖書室里讀書看報的年輕人……
樊家營村地處黃河東岸,以甜柿、蘋果、核桃為主導產業,2009年被臨猗縣委、縣政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推進村”,202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山西省新農村建設推進村”。
村黨支部書記秦文法介紹,樊家營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上突出“四個美”。生活美,致富產業支撐到位,村里蘋果、甜柿兩大產業已經成為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生態美,生活環境整治到位,堅持“清拆改種建”五治并舉,建垃圾處理場,粉刷墻面,硬化道路,對村主道和文化健身廣場美化綠化;民風美,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到位,新建樊家營鄉村記憶展覽館,承載村子的歷史和文化,留住鄉愁;和諧美,民主管理落實到位,注重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為進一步加強沿黃美麗鄉村建設,今年,臨猗縣計劃投資3000萬元,在沿黃3個鄉鎮打造10個美麗鄉村,加快補齊沿黃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完善農村公共設施管護,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
業興——
咱們村里的故事
農文旅融合助民增收
在臨猗沿黃一帶的村子中,近年來,孫吉鎮薛公村聞名遐邇。
薛公村位于臨猗縣孫吉鎮西南部,三面環溝一面臨河,是省邊、市邊、縣邊、鎮邊、溝邊、河邊“六邊”村。以前,由于薛公村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大面積的荒溝閑置擱荒無人問津,連片的灘地被分散低價承包,村民得不到實惠,村集體陷入了“守著金山去要飯”的窘境。
近年來,薛公村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利用區位優勢,盤活村里資源,提出“黨支部+公司+農戶”發展集體經濟的新路子,村民利用土地入股,持股分紅,以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
該村謀劃特色養殖、生態種植、黃河文旅全面發展的產業布局,通過村企合作,建成3000多畝的特色養殖基地、6000多畝的生態種植基地和集黃河觀賞園、垂釣園、葡萄走廊、荷花通道、踩泥體驗區、蘆葦景區于一體的黃河文旅基地。
各種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從精到特,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薛公村集體經濟走上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快車道。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使薛公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大幅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該村黨支部書記程俊懷說,下一步,薛公村計劃以創建美麗鄉村示范點為目標,重點做好基礎設施布局和形象提升、荒溝綠化造林和水土保持、灘涂特色產業發展三大工作,著力打造沿黃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帶上的農文旅融合發展先行區。
養豬業引領鄉村振興
“我是一個養豬的?!?5歲的臨猗豐淋牧業的當家人薛守勤見面就謙虛地開玩笑。誰能想到,多年來跟著他一起養豬的鄉親們,許多人都成了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豪。
在北景鄉北景村薛守勤的產業園里,記者仿佛來到了兒童樂園,到處是小豬卡通像。在這里,記者見到了先進的養豬流水線。薛守勤告訴記者,他計劃將養殖小鎮建成集產業、教育、生態、觀光、經營、服務、住宿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觀光園區”,打造研發基地、種植基地、養殖基地等十三大基地,并建設配套的溫泉酒店、野外拓展公園、農科中心、親子木屋等。
薛守勤說,特色養殖園建成后,不僅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收入增長,更將有力促進當地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形成智慧養殖經濟循環圈,從而帶動全縣經濟跨越式發展,加速城鎮化進程。
鄉村果園做出大文章
在運城果業界,提起吳中定,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果農中,有信心將自己的蘋果論個賣的不多,吳中定就有這樣的自信。
在位于黃河岸畔角杯鎮上豆氏村的吳中定標準化蘋果示范園里,記者見到老吳時,他還在勞作。老吳說,他果園里的果樹平均年齡超過34年,和這些“老伙伴”只有每天見一面,剪一剪枝、松一松土,心里才覺得舒服,才覺得對得起果樹。
臨猗縣忠定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有農民科技大講堂、電子閱覽室、農資供應站等,創新推廣蘋果管理六項高新技術,兩大設施配套,有效提高了蘋果管理的科技含量。目前,吳中定的果園擁有優質蘋果生產基地10800畝,其中2000畝果園獲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良好果園認證、山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出境水果果園注冊認證。果園被確定為“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優質高效標準示范園”和山西省“水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臨猗縣先后榮獲“中國蘋果二十強縣”“中國棗業十強縣”,獲得“國家級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電子商務典范示范十強縣”等國字號金字招牌。當前,臨猗縣委、縣政府正帶領全縣人民朝著綠色、和諧、智慧、美麗的“四個臨猗”目標邁進,奮力打造黨建、果品、商祖、漁藥“四張名片”,努力實現高質量高速度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