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6-08
記者 付 炎 實習記者 李丹鳳
“扶貧戰線紅旗展,帶民致富姚紅權!”在垣曲縣古城鎮黨員干部中流傳著的這句話,說的便是古城鎮古城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姚紅權助農致富的故事。
2020年,姚紅權被評為第六屆運城市敬業奉獻道德模范。能把脫貧攻堅工作干得有聲有色,姚紅權有三招——“二紅”“五拳”“二描”。
以“二紅”擦亮政治底色
姚紅權懷有一顆“紅心”。他始終把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懷著對黨的赤誠之心,老老實實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永葆初心本色,爭做時代先鋒。他在工作崗位上發揚“拼命三郎”精神,直面問題不后退,敢啃硬骨挑重擔,成為勇于攻堅克難的“尖刀兵”和敢于斗爭的“鐵手腕”。保持一條“紅線”。工作以來,他堅持“底線”思維,握緊“共同脫貧、一起致富”的紅線不松手。
這“二紅”是姚紅權的立足之本、創業之基,是擦亮他政治底色的重要保障,使他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逐步鍛煉成長為政治標準高、政治擔當強、政治作風硬、政治紀律嚴的優秀基層黨員干部。
靠“五拳”體現擔當作為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姚紅權精準施策,打出了五套“組合拳”,拳拳相接,步步為營,充分展現了他敢于擔當、勇于作為的工作作風。
一是爭取了大量項目資金。他先后多次到市縣農業農村、水利、扶貧、移民部門匯報工作,千方百計爭取各種項目資金2000余萬元,為實施脫貧致富項目、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撐。二是創新了多種工作辦法。根據古城村實際,他先后創新實施了“愛崗敬業有作為”“天天工作制”“弘揚移民精神、促進各項工作”等活動和工作辦法,使村支部成員和村委會成員為全體村民創收致富當好了“火車頭”和“領頭雁”。三是實施了多個帶富項目。他積極推動實施系列“一線帶富”項目,通過發展鐵礦石千噸貨輪、創辦“古城水產品交易市場”、實施千畝杞柳種植基地項目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四是盤活了集體閑置樓房。他和村“兩委”通過引入外地投資商,對村集體長期閑置的10棟單元樓進行高標準裝修,發展集庫區旅游、餐飲服務、住宿度假于一身的實體經濟,既盤活了集體資產,又為低收入群眾增設了諸多就業崗位。五是鞏固了基礎設施建設。他帶領村“兩委”通過實施美麗鄉村項目、集中供水工程、村級垃圾處理站、水利灌溉工程、光伏發電等項目,使村容村貌發生巨大改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與日俱增。
憑“二描”規劃發展藍圖
古城村自2000年實施移民搬遷后,由于種種原因,“靠水吃水”的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為此,姚紅權用“二描”規劃出了古城村高質量發展藍圖。
一是描繪水庫旅游的美好前景。他積極著手申報成立旅游開發公司,借助“古城國家級濕地公園”金字招牌,打造“鳳凰文化城”。同時,申請上級有關部門開通“省級水上旅游線路”,為更多的低收入群眾搭建良好的就業增收平臺。二是描繪杞柳產業的發展宏圖。村民在不斷擴大杞柳種植面積的同時,他通過積極爭取縣移民辦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資金700萬元,建設高標準的杞柳加工廠,組織200名閑散勞動力開展杞柳工藝品編織技術培訓,并引進山東杞柳專業加工企業,把小杞柳做成大產業,真正把古城村打造成民富村強的“小江南”。
靠著苦干實干,姚紅權被古城鎮黨委樹為“脫貧攻堅戰線上耀眼的一面旗”,還被古城村村民譽為“群眾最貼心的父母官、扶貧最出色的尖刀兵”。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